江西省湿地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019-11-28 14:31郑雅婷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物资源鄱阳湖江西省

郑雅婷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77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江西省在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优化产业结构、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机遇和挑战。 如果江西省能妥善利用其在中部崛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生态环境优势,就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1 江西省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分析

地处中国东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南岸,在古代被称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江西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的腹地。“六山,一水,两田,一路,庄园”是对江西省地貌的形容。江西省南部为丘陵地区,地势高,北部为鄱阳湖平原,地势低。江西省北部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饶河和秀水河流经的鄱阳湖,上述两河通过湖口流入长江,形成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赣江流域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一半,该流域自然环境优越,水热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林业基地。江西省土地总面积为166 946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为1045.3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61%;全省森林覆盖率59.7%,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二位。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有效改善了该省的生态环境[1]。林业工人和山区人民的收入水平随着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林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江西省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

美好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提升一个地区的发展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吸引更多投资开发商投资开发新的绿色产业;可吸引消费者旅游观光,促进市场的繁荣。

2 江西省湿地资源的特点

2.1 占地面积大

到2018 年,全省共有365 117 万公顷各类湿地,占全省总面积的21.87%,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6%,这是一个远高于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平均水平的数字。江西省湿地总面积居全国前列。

2.2 湿地类型较完整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划分,湿地可分为海洋湿地、陆地湿地、人工湿地三大类。江西省没有海洋湿地,有15 种陆地湿地,有8 种人工湿地,湿地类型比较完整。

2.3 湿地水系多,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

包括赣、修、抚、信、饶五大水系在内的江西省湿地水系分布在鄱阳湖周围,汇入鄱阳湖进入长江。全省1416 亿m3的水资源总量,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七位。除流经城市和工业集中区的少数河流外,江西省的绝大多数江河水质良好,符合国家二级及以上水质标准。

2.4 湿地生物资源丰富

中国首批重点保护植物中,有12 种可在江西省见到。 鄱阳湖保护区则生活着51 种重点保护动物。 江西省有很多面积大、适宜野生动物迁徙和繁殖的湿地。江西省湿地特别是鄱阳湖湿地生长着127 科、332 属、697 种高等植物,繁衍着白头鹤、灰鹤、白鹤、白鹅等310 种鸟类,在珍稀水禽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江西省湿地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过度开垦和无序开发导致湿地面积缩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人口迅速增长的时期,特别是在“粮食导向”时期,江西省出现了无序开垦和过度开发湖泊耕地的现象,湿地面积急剧减少。以全省最大的湿地—鄱阳湖为例,湖面面积在1954—1976 年的22 年减少了1245 km2,最小时仅剩56.6 km2。为了消除血吸虫病,江西省曾在省内一些关键的疫区排干和开垦湿地,减少了鄱阳湖地区的湿地面积[2]。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养殖是湿地的主要利用方法,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湿地生态系统遭到进一步破坏;加上这一时期城乡建设中的河流淤积,湖泊土地复垦,使江西省的湿地继续流失。

3.2 湿地环境污染逐渐加剧,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近年来,江西省经济的发展全面加速,2018 年,省内生产总值较上一年增长约9% 。但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使得湿地受到工业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污染和周边地区消费污染对湿地的影响也相应变大。“九五”期间,湿地整体环境尚属良好的鄱阳湖,近年来局部污染逐渐增多,30.5%的剖面为三级水,5.3%的剖面不及三级水,平均剖面为二级水。湖泊环境污染导致浮游生物单一,藻类爆炸性增殖,水体富营养化,本省最大湿地—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3.3 过度使用生物资源和破坏生物多样性

长期以来,江西省忽略了生物资源潜在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只关注与食品、医疗、原材料等紧密相关的生物资源直接消费价值。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在省内许多地区尚未得到全面和科学的评估。过度捕鱼、过度采矿和随机狩猎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每个秋冬季人们都会挖湖堤来捕鱼,形成所谓的对湿地生态有着严重影响“堑秋湖”。人口结构趋于年轻化的渔民群体过度使用生物资源,已使特别稀有的物种如江豚、白鳍海豚等濒临灭绝。 在20 世纪60 年代,鄱阳湖尚有119 种湿地植物,而到了20 世纪80 年代已减少到102 种。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破坏了江西省的渔业资源,物种消失的速度令人震惊。

3.4 湿地管理机构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中国尚未制定《湿地保护法》。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涉及林业、农业、渔业、畜牧业、环境保护、水利等多个管理部门的生态系统,由于管理部门复杂多样、各部门的管理权责不明确、管理机构不健全,湿地管理一直处于混乱状态。为保护江西省的湿地,《江西省鄙阳湖湿地保护条例》于2005 年颁布实施,江西省成为继黑龙江省后的第二个通过地方性法规保护湿地的省份。但是,湿地的边界不明确,法律法规的实施仍存在问题,很难达到治愈根本的目的。

4 结语

截至2004 年,我国已颁布了15 项有关湿地保护的法律。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具体统一的湿地保护法和统一协调的管理部门。伴着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保护江西省鄱阳湖湿地资源和东江源湿地资源的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但江西省绝大多数湿地仍处于法制真空状态[3]。扩大耕地作为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是江西省传统的湿地利用模式,该模式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湿地开发的前提条件。具有旅游资源的潜在功能的湿地,是一种在旅游、娱乐和美学方面具有独特价值的特殊的自然景观。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对保护湿地资源和发展当地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生物资源鄱阳湖江西省
模拟成真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印度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程序分析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环境生物资源与应用
鄱阳湖好风光
地理标志制度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