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2019-11-28 02:01许申峰
求知导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运用研究信息化技术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不断优化,在小学的教育活动中也展现出强劲的力量,成了小学教育的创新手段,推动了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德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能指引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因此加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也是我们所需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我们应当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创新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以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水平,帮助成长中的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本文将对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就如何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德育教育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小学德育教育;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5-0064-02

引    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教学形式不断融合,营造出了更好的教学环境。在此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应切实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德育教育模式,通过技术手段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1]。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辅助,教师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水平,将学生培育成全方面发展的优秀少年。

一、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确定与实际不相符

在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通常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理论知识,这就导致德育教育的片面性。而在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与目标,导致目标缺乏实践基础,难以满足小学生德育学习的要求。从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难以良好地指引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标准,导致学生对德育学习的认可度低下,进而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

2.小学德育教育方式固化

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授课的模式。在此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反馈的过程,因此难以激发其主观能动性。由此造成的弊端显而易见,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交流,师生缺乏互动了解,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兴趣度不高,学习热情下降,进而影响其道德意识的形成。

3.小学德育教育内容枯燥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源于相关的教材,教师往往要根据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缺乏对学生实际的了解,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难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轨[2]。此模式下,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晰,只是单纯地将其视为教学的考核内容,难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更无法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监理班级德育教育论坛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日益更新发展,新媒体的使用日益频繁,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使用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德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可以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运用新媒体技术改善当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動性,进而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形式,建立班级德育教育网络论坛,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价值观念[3]。

2.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开展德育教育的交流实践

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微课以独特的教学形式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我们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也可以采用微课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交流的机会。例如,教师在教学行为礼仪方面的内容时,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在课上播放相关的礼仪学习视频,让学生观看学习。观看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讨论活动,如“如何正确地使用礼仪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鼓励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在听取全部学生的意见后,进行简短总结。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两个组别,让其进行模拟实践,以教室或者校园为交流场景。教师可以在学生模拟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将学生模拟中存在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在之后的课程中进行视频展示,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具体情况[4]。与此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在微课中适当地增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如在视频中加入升旗仪式或者国情简介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或者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建设方向,使学生树立对党、对国家的认同感。

3.结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德育教育不应和知识教育脱节,而是要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使学生认识到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使其树立辩证的认识方法,突破现有思维的局限性[5]。在这种协作教学方式下,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设置相同的题目,让小组在一定时间内解决,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型人格。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理念。但是纵观当前德育教育模式,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们需要认识到问题所在,创新德育教育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教育上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改善教学环节和内容,并且在德育教育领域中不断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其获得能力和素养的双重提高,为后续的学习及生活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其次,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的参与度,注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最后,教师应当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德育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德育教育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小学教育的良好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吴衍证.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中华少年,2017(21):159-160.

隋金龙.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56-57.

陈炼.探究信息技术环境视角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J].都市家教月刊,2017(01):164.

伍明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研究[J].中华少年. 2018(10):78-79.

左洪波,王英华.论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1):99.

作者简介:许申峰(1992.8—),男,江苏宜兴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育运用研究信息化技术
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思考
让生命绽放笑靥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以童话为载体力促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