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任务驱动型作文六步成文法

2019-11-28 02:01崔富珍
求知导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写作指导文本阅读任务驱动

摘   要:写作材料中往往蕴含着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具有争议性、真实性,多为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真实事件,这类作文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往往指向材料蕴含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任务”。“任务”就是写作范围,离开范围就是偏移“任务”,此类作文是材料作文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本文以《陈情表》和《项羽之死》阅读行文为例,引导学生从六个维度缘事析理,完成“任务”。笔者认为,思维导图对梳理写作思路有很大帮助,在文本阅读与写作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思维导图指导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展开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任务驱动;文本阅读;写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5-0078-02

引    言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写作中材料蕴含文章立意,表明其中观点,这些观点具有争议性、真实性,多为能够体现多元价值观的真实事件;写作过程指向材料蕴含的观点,这个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从内容而言,应分析具体“任务”是什么;从写作方式而言,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评价、概括,进而提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样才能完成具有思想深度的作文。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凸显重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分析,能够将复杂的内容条理化,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把握内涵。此外,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要具有一定深度的主题思想外,还要注重谋篇布局。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写作思路和导图思维相辅相成。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1.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思辨性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其内容及观点均来自材料,学生必须找到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必须有足够的事实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并做出合理的分析论证。该类型作文审题与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相似,要求学生辩证思考,以便立论[1]。

2.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是就事说理

任务型作文就“任务”而言是就事论理,学生阐述材料的观点时不可偏移这个论点。作文的论证过程其实就是就事论理,由材料得出观点,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分析讨论。完成这类作文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观点,学生必须明确“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写作。

3.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已经提示观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突出了写作的目的性,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文要求就是表达观点,让学生更好地围绕材料观点内容及含意,选择最佳角度来写作。那么“最佳角度”是什么?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观点,材料蕴含的观点便成为标准,避免了写作的随意性。

二、写作训练,讨论任务驱动型作文行文思路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情表》中李密“进退两难”,一方面是“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另一方面是“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篇文章历来为人称赞,因为作者向世人阐述了什么叫作“孝”,完美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据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审题分析

这一话题大家都非常熟悉,观点很明确,“任务”明了,如果选择尽孝不尽忠,不事朝廷,对社会不做力所能及的奉献,便失去了活着的意义;而选择尽忠不尽孝,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但是站在现代社会角度,我们可以忠孝两全,在努力奉献社会的同时抽出时间陪伴家人,尽自己所能,活出有意义的人生,这样进行写作,主题就变得深刻了。

3.写作指导

观点一:尽孝,天地之大,生我養我,父母也。观点二:尽忠,有国才有家,天大地大,泱泱大国,处处可以有小家。观点三:尽忠更要尽孝,爱家更要爱国,没有国哪来家,家国同在,和谐美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前绘制思维导图,使行文主题更加清晰。

如图1所示,学生或许概括出两个维度三个观点,但需要注意材料的关键词是忠与孝,行文侧重于任何一个角度来写都是正确的,都是表明自己的观点没有偏离主题,即没有偏离“任务”,那么“任务”就明朗了。学生在深入分析时,可以结合一些当今社会的成功人士的案例,列举一些既可以奉献社会又可以照顾父母的事例,深入剖析忠孝两全的主题思想,使文章更加丰满。

4.任务驱动型作文行文六步骤

(1)引用材料:作文开头简单地引用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简单即可。(2)议论材料:对所引用的材料进行简单分析议论,分析人物关系,预测结果,追问原因,为提出观点作铺垫,文字不宜太多,简单即可。(3)提出观点: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提出自己的论点(或观点),文字要简练明了,观点要明晰。(4)联系实际:这是行文的主要部分,可以将事实道理相结合进行论述,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多举几个例子,古今或正反进行论证,从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三四百字即可。(5)深入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生活,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6)总结全篇: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观点,做到简练有力。

三、文本阅读思维导图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相辅相生

1.思维导图有助于厘清文本思路,凸显重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分析,便能细致分解有难度的阅读材料,凸显文章的重点,将重点内容有条理地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读材料,把握内涵,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更深层次地把握文章主题。例如,在教学《项羽之死》一文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解读文本(见图2)。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文章内容,想象出“霸王别姬”中的英雄豪杰形象,使学生更形象地感知李清照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豪气。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判断文本内容,明白什么是“英雄”,从而更好地阐述什么是时代英雄。

2.思维导图有助于谋篇布局

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多层次、深入地展开描写及抒情,使文章内容更加丰满。如果我们在阅读美文后把六步法用下图表达出来,依照下圖内容思考,文章思路就会更加清晰,学生便能更好地展开写作(见图3)。

3.思维导图有助于文章结构深度化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读懂材料以及有一定的阅读量、格局、境界是作文的基础,明确任务、深刻理解任务是关键。一篇文章的结构贵在由浅层结构走向深层结构,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把思维导图作为探寻文本结构的工具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清晰地罗列材料阅读的思路与行文思路,并用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文本的深层结构,从而使写作思路清晰、有深度。

结    语

通过实践、调查与面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后都认为,绘制思维导图对梳理思路有很大帮助,思维导图能帮助自己整理杂乱的内容,厘清思路,使内容处理更有条理、更容易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在文本阅读与写作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分析材料,整理作文思路,写出更有思想深度的作文,收获更多精彩。

[参考文献]

牛红梅.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形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03):37-38.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A类重点课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类型化思维导图绘制的研究”(桂教科桂办〔2017〕11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崔富珍(1974.2—),女,广西钦州人,钦州市大寺中学高中组语文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被评为广西中学优秀教研员。

猜你喜欢
写作指导文本阅读任务驱动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探析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