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9-11-28 15:18周媛媛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摘 要】本文论述产教融合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针对产教融合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缺乏特色性;课程结构设置混乱,教学内容重复;产教融合基础不扎实,实践课程少;产教融合机制缺乏政策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难以构建;等等,提出产教融合酒店管理专业体系课程设置的具体思路:基于就业需求导向原则,设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产教融合。

【关键词】产教融合  酒店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C-0064-02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丰富,我国人民群众愈发注重精神追求。在此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迅速兴起,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随之而来,人们对酒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的高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满足顾客标准,高职院校纷纷设置了酒店管理专业,并希望通过专业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专业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本文就是在产教融合下以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对象,探究如何构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产教融合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都设置了酒店管理专业,但是所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却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那么就是什么原因导致“酒店急需用人,毕业生急需就业”的现象出现呢?探究其背后原因,不难发现导致这种“人岗不匹配”的根本原因就是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人才难以满足酒店的人才需要。具体来说,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缺乏特色性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针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上,都存在培养目标设置过高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的专业酒店管理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过高的培养目标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培养,会给学生一种过高的心理预期,使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己毕业之后就能够直接进入酒店的管理岗位。而这种错误的观念与酒店的实际情况不符合,酒店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应届毕业生涉世未深,缺乏工作经验,只是懂得相关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他们无法直接承担酒店管理岗位的工作。而学生在较高的心理期待下去酒店工作,发现酒店能够提供给自己的只是最基层的服务工作,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进而出现眼高手低、敷衍了事的行为。甚至碍于他人的目光,会选择转行。另外,产教融合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不科学,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是将国外院校的教学模式照抄照搬。同时,在人才目标的设置上也缺乏特色性,基本上都是类似的。这种宽泛的、缺乏特色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在职场竞争中胜出。

(二)课程结构设置混乱,教学内容重复

与国外相比,我国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开设的时间比较晚,学术积累不够、经验缺乏,所以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结构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其设置的过程中,过多的依附于旅游管理专业,这就导致课程设置结构比较混乱,甚至存在重点课程未开设,类似课程重复开设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本身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教材为依据。如果课程设置重复,那么教学内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复的问题。

(三)产教融合基础不扎实,实践课程少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课程体系的设置都弱化了实践教学,实践课车行较少,甚至形同虚设。从表面上来看,实践教学内容丰富,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实用性不强,只是学生为了获得实践学分不得不进行的,并没有实现产教融合教育的最终用目的。例如,有的高职院校将实践课时集中在课外,校内实践课时设置较少。校外实践后又不注重实践结果反馈,这种实践并没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产教融合机制缺乏政策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难以构建

由于产教融合机制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将“产教融合”视为重点。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上,几乎不会走入企业,将自己所掌握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应用于酒店管理岗位上,实现二者的融合。并且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难度。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严重缺乏实际的酒店管理经验,教学过程中涉及实际工作问题时,很难帮助学生找到具有可行性的应对方法。同时由于政策的缺失,让酒店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愿意将更多的资源应用于实习生上,也不愿意提供给他们更多提高自身实践技能的机会,甚至会将实习生视为劳动成本较低的工作者,无法达到学生的培养目标。

二、产教融合酒店管理专业体系课程设置的具体思路

(一)基于就业需求导向原则,设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想解决酒店毕业生就业难、人岗不匹配等问题,要想提高酒店管理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就必须要解决基础性的问题,也就是要加强酒店管理专业体系的课程建设。首先,高职院校在设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应该了解近些年来酒店行业的发展情况。如当前酒店对人才的需求量、人才的招聘标准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与分析,为高职院校设置酒店管理人才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依据。尤其是对于我国酒店行业发展比较繁荣的区域,如北京、上海、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区域,酒店管理人才需求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所以对酒店管理人才的要求也更为明确。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重点研究这些区域的酒店管理人才聘用标准。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明确酒店行业与旅游行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常旅游发达的区域酒店行业发展的也会比较好,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酒店管理课程体系时也应该重点针对旅游发展区。其次,高职院校在设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应该满足我国国家教育部的人才培养要求,实现理论知识、专业素质、实用性技能综合一体的人才培养。最后,高职院校应该设置清晰的、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对人才培养进行定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创新培养目标观念,定位于为酒店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酒店管理人才。同时立足于酒店的酒店行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具有特色性的應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而言,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时是基础条件。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体系调整,使其满足酒店行业的用人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是以学校为主要教学阵地,这种课程体系的最大弊端就是企业对人才的具体并不能够及时反映到学校当中去,也就不利于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工作。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时,为了保证期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应由酒店行业高端管理人才及酒店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设置建设。其次为了解决课程内容重复、课程设置混乱的问题,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可以通过模块划分的方式来进行相应课程设置,如经营管理模块、服务技能模块、人文素质模块等等,这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酒店管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最后,高校在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设置清晰可行的课程体系之后,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服务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为酒店行业培养出既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

(三)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产教融合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这对于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高职院校应该使用多样化的途径,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如高职院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学历进修的机会,让高职院校的教师去相关高校进修学习,为高职院校教师打开更广阔的“大门”,使其接受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知识,丰富自己的额教学经验。如高职院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在酒店管理方面具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学者或者实践经验丰富的酒店管理者来校培训演讲,创新在校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在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为实现产教融合,应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可以针对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做好产教融合工作。最后,为了解决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实践教学比重小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秉承应用型教育、职业化取向的原则,确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重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例如,高校可以与企业联合,构建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的实践课程提供教学平台。通过实践基地的教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酒店管理与酒店服务工作。例如,高校可以與旅游区附近的酒店合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实践学习基地。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酒店实际运营管理工作。同时,通过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能够为毕业生将来的职场生涯提供基础,提高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快地融入环境之中。

总之,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为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更快的就业,为了满足酒店对酒店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秉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对当前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产教融合下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酒店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敬华.产教融合背景下酒店餐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8)

[2]陈小龙.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酒店物业管理服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

[3]夏敬飞.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作者简介】周媛媛(1982— ),女,山东荣成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酒店管理。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