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微课中融入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探究

2019-11-28 15:18苏静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高职英语教学设计

苏静

【摘 要】本文以第四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作品《回应恭维的四个策略》为例,论述如何将跨文化交际融入英语微课教学,提出高职院校英语微课设计要对跨文化交际的知识点进行解构和再建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把握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不只在于词汇、语法、写作、翻译等单纯语言技能的提升,而且要让英语学习者在文化、历史背景下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将跨文化交际知识运用到国际交流之中。

【關键词】高职英语  微课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C-0078-03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对外语人才提出更高水平、更多元化的需求。《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自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谈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在我国快速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进程中,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外语能力是全球治理人才的一项关键能力。”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就是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深谙跨文化交际之道的人才。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把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模板。近年来,一些高校也陆续认识到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不再单纯地追求英语考试成绩,再加上微课和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也给跨文化交际融入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

一、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仅仅是显性的差异(如衣着、饮食、寒暄、文化禁忌等),更多的是隐性的、文化层面的差异(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中国受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影响,提倡尊师重教,国人性格上沉默内敛,服从权威,学生在学习中习惯等待老师公布答案。而西方文化提倡展示自我,崇尚自由、个性、创新、挑战和团队合作。中国重整体,西方重个体;中国重直觉,西方重理性;中国重发散,西方重逻辑;中国句法重意合,西方句法重形合,中国重曲线思维,西方重直线思维。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成为文化交流的巨大障碍,因而将跨文化交际技巧融入英语学习中很有必要。

生态语言教学观认为语言教学应该从单纯强调语言输入转移到关注语言和环境的动允性。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外语能力应涵盖外语知识与技能、外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类人才必备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行为,应该注意外文化和母文化的对比。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策略和语言生存能力。武黎(2014)认为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的因素有母语负迁移、社交习惯、语言哲学、禁忌语和非语言交际。他认为语言学习者应该加强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包括语言哲学、思维模式、价值观等文化因素的认识和掌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中的西方思维、交际策略能力,否则外语能力就变味成机械的记忆能力,虽然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却无法达到正确的交际效果,无法顺利完成交际任务。

二、基于英语微课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

(一)教学选题

一节微课时间控制在8~10分钟为宜,只需要讲清一个知识点、一个技巧、一个方法等。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要求微课直奔主题,内容尽量精简,选题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选题要围绕着知识性、重点性、实用性展开,按照深入浅出、由一般到具体的原则组织教学知识点,抓住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主讲教师针对大学英语口语,按大主题分为寒暄、购物、酒店入住、就医、旅游、登机等。然而,微课视频的主题不能过于宽泛,单单讲解大主题根本讲不清楚。微课不是传统课堂的浓缩,而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解构及再建构。微课讲究“小题大做,而不是大题小做”。要从大主题中选取一个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对重难点进行打磨,使微课主题小而精悍,以小容大,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把一个大主题中的重难点梳理出来,分解成若干个小主题,试图通过一个简短的微课将每一个细化的主题讲透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还可以对历届外语微课大赛官网中的获奖微课作品进行反复学习,提炼自己的教学选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微课的应用不能为了评比与竞赛,而应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二)教学设计

在设计和开发微视频之前,还需要进行包括需求分析在内的教学设计前端分析。教学设计是微课的灵魂,好的教学设计决定教学的效果,一节微课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微课设计前端分析非常重要。同样的主题,教学设计不同,收到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英语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对语言文化的学习需要在实际交际活动中得到深化,而好的教学设计会逼真地模拟这种实际交际,促进教与学的融合。课程教学设计经历了三个步骤,即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胡文仲认为我国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仍以讲课为主要方式,而讲课只能传授知识,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并不一定十分有效,并进一步提出跨文化交际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建议使用个案研究、讨论、电影等多种教法。本文以在第四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组全国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陈春燕老师的微课作品4 Strategies for Responding to Compliments为例,通过如何讲授跨文化交流环境中“回应恭维的四个策略”探讨如何将跨文化交际融入英语微课教学。

1.教学目标。首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一般,跨文化经历非常有限,因此,讲授老师将教学基本目标确定为:目标一,使学习者能够避免用典型的中式方法来回应来自西方文化背景的恭维;目标二,学习者能运用微课介绍的四个策略来回应恭维,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跨文化交流效果。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态度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2.教学内容。回应恭维的四个策略,策略一:Avoid direct rejection(避免直接否定恭维);策略二:Accept & Return Compliment(先接受恭维,再回以恭维);策略三:Accept Compliment & Deflect Attention(先接受恭维再转移交流重心);策略四:Thank but Decline Compliment(先感谢对方,再婉拒恭维)。教学难点是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使学生掌握“回应恭维”的不同句型和表达,提升“回应恭维”的交际能力。

3.教学方法。使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对比教学法、讲授教学法、举例教学法和实践操练教学法。为了避免老师“填鸭式”输入,采取两个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形式引发学生兴趣,对话过程有学生参与)、以实践为中心(课堂中“策略”的讲授和“策略”的实践紧密结合)。每个策略讲解后均辅以策略应用的实例展示,避免学生听完理论印象不深刻,理论脱离实际,使学生更清晰直观地理解老师的理论策略。李润新(1994)用化学公式形象比喻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相互兼容关系:语言+文化+教师(催化剂)=语言交际能力(有机化合物)。语言工具和文化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真正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决定着跨文化交际任务是否能有效传达给学生,学生是否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掌握了跨文化交际需要的技能。

(三)教学实施

主要教学活动如下:

环节一:简单点评好天气,说明我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包括喜欢听“恭维”,引出話题。

环节二:用中文采访路人,恭维她气色好,听到她典型的中式回应“哪里哪里”。从中国人面对恭维的一般反应入手,进行话题导入。简单点评这样的回应,即不能用它回应来自西方文化背景的恭维,引入本课核心:跨文化交流中回应恭维的四个策略。

环节三:对于西方文化,我们直接拒绝恭维会让对方觉得奇怪,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策略来展开如何合理的回复对方的恭维。教师讲授策略一,以中国学生和外国友人A对话做例证

环节四:教师讲授策略二,以授课教师和外国友人B对话做例证。A:Your T-shirt looks nice.B:Thank you.And I love your outfit too.

环节五:教师讲授策略三的两个方法,并以授课教师和外国友人B对话例证。Method 1:Shift the credit on to someone else.A:Your T-shirt looks nice.B:Thank you.And it was a gift from my boyfriend.Method 2:Add information to help open up a new conversation topic.A:Your T-shirt looks nice.B:Thank you.I bought it in Spain last year.

环节六:教师讲授策略四,并以授课教师和中国学生对话做例证。A:Your T-shirt looks nice.B:Thank you.It is very nice of you to say so.But I wish the color could be a little brighter.

环节七:教师简单总结四个策略并布置作业:respond to “your speech was very impressive”,然后,学生运用四个策略(中国学生和外国友人C对话操练)。最后,通过一分钟小视频,展示学生是如何用这四种策略对恭维进行回复。

环节八: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运用这四个策略回应5个场景中的恭维。

整个视频只有短短的8.08分钟,然而讲授者却将导入、讲解、视频、总结、作业、学生视频作品融入其中,中间教学过程主线清晰,理论讲解和视频对话相结合,教师输入和学生输出相结合,很好地诠释了“微课不微”、小而精悍、以小容大的特点。从导入、设计和拍摄三个方面着手,以饱满的热情、端庄的仪态、流利的口语出境讲解,实用性强,有助于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中回复恭维的要领。有学者认为,在进行微课视频或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时,要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该微课设计完全做到了。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内容设计案例教师讲解、和外国人进行对话、课后操练等活动,通过轻松愉悦的方式使学生运用并内化相关知识。此外,学生在课后操练环节对知识点进行运用,不但掌握了句型,还体会了如何在实际中进行运用,如何用交际策略表达自己观点,完成跨文化交际学习,更能提高自己的反思批判性思维。英语知识和技能彼此相关,听说相连,读写相关,一种技能的发展会带动其他技能提升。学生口语的提高,跨文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带动听说读写的同步进步。

【参考文献】

[1]Van Lier,L.The Ecology and Semiotics of Language Learning: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M].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4:92

[2]武黎.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语用失误及防范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4)

[3]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探讨[J].中国外语,2006(11)

[6]李润新.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文化教学[G]//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7]张晓君,李雅琴,王浩宇,等.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8]查德华,刘电芝.大学英语优秀者学习策略综合研究[J].外语界,2016(4)

【基金项目】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科研项目“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情景化教学实践研究”(YJJ1621)

【作者简介】苏 静(1985— ),女,河南许昌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育。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高职英语教学设计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