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材桑梓情怀对钦州新乡贤文化培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2019-11-28 08:16付秋梅王添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钦州

付秋梅 王添

[摘要]冯子材桑梓情怀是冯子材从思想和行动上支持家乡建设而形成的具有钦州浓郁地方色彩的精神瑰宝,外在体现为保境安民和捐资兴学两个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冯子材桑梓情怀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钦州厚植新乡贤文化的重要源泉。因此,依托冯子材桑梓情怀价值和政策资源,搭建学术平台、拓宽乡村平台、创新宣教平台、发展结对平台,积极培育钦州新乡贤文化。

[關键词]冯子材;桑梓情怀;新乡贤文化;钦州;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D422[文献标识码]A

千百年来,钦州涌现出了一批德高望重、反哺桑梓、泽被乡里的乡贤人物,冯子材就是其中一典型代表。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加之乡村振兴战略演进,厚植乡贤文化、助推钦州乡村振兴进而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本文拟从冯子材桑梓情怀角度切入,深入挖掘钦州传统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究厚植钦州新乡贤文化品牌的实现路径,以期进一步发展具有北部湾特色的新乡贤文化。

1 冯子材桑梓情怀的外在体现与当代价值

1.1 冯子材桑梓情怀的外在体现

冯子材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活动轨迹就是冯子材桑梓情怀的外在体现。根据目前公开的相关资料记载,其活动轨迹主要为保境安民和捐资兴学两个方面。在保境安民方面,年近七旬的冯子材亲自训练骨干,开辟陆路第三战场,三次出关对越作战,取得镇南关大捷;从越南撤兵回国后,高龄扶病远征。冯子材除戎马倥偬之外,还非常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捐资并一手负责“镇龙楼”(后易名“绥丰书院”)的动工新建,增设房舍开办钦州中学堂,这就是钦州市第一中学的前身。现在,钦州市第一中学校园内还立有冯子材塑像,以示纪念。

1.2 冯子材桑梓情怀的当代价值

第一,冯子材桑梓情怀是晚清时期钦州地区乡贤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中国古代乡贤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均具有浓厚的历史传承性。总结冯子材桑梓情怀的特点,从中提炼出有助于社会主义乡村治理建设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继承和发展,可以实现冯子材桑梓情怀的传承价值。第二,毛泽东同志曾说:“读懂历史,才能认清现实。”实现中国乡贤文化的创新发展,要挖掘乡贤文化传承的历史基础,冯子材桑梓情怀作为中国乡贤文化的代表,既有独特内容,也有支撑自身发展的学理基础,为我们深入研究乡贤文化提供了学术价值。第三,正如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强化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实施乡村振兴,还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都少不了新乡贤的参与,而新乡贤文化的联结与推进,内在需要中国古代乡贤文化的融入。弘扬冯子材桑梓情怀为具体表现形式的乡贤文化对做好新时代基层乡村治理的各项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2 古今乡贤及新乡贤文化的相关概念

2.1 古代乡贤与现代乡贤的区别

“乡贤”从文字结构来看,由“乡”和“贤”两部分组成,意为乡村贤能之人。“乡”表明贤能之人出于乡村,活动范围在于乡村;“贤”表明是乡村中才能出众,且受到乡里人敬重之人。在古代,“乡贤”的界定较为宽泛,凡是在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都被称为“乡贤”。随着改革步伐加快,乡村社会面貌换新,逐渐出现了现代乡贤,我们称之为“新乡贤”。

新乡贤与古代乡贤相比,从人员划分上,新乡贤没有地域范围限制,“出生异乡”“身在他乡”的贤士通过各种途径投入到乡村建设中,都为乡贤。从能力建设上,新乡贤除了具备古代乡贤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外,还需具备现代化的知识和能力,如掌握并运用法律、技术、经济手段,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在基本特征上,良好的教育背景、较高的社会地位、政治影响力和声望是传统乡贤的基本特征,而平民化、秉承主流价值观、拥有现代道德观念与民主法治意识是新乡贤的基本特征。

2.2 新乡贤文化的提出及其发展

2015年中央《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创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为纽带凝聚各方人士,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2016年,中央再次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提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乡贤文化。”2017年,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中央提出“加快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新乡贤文化。”一系列的中央文件映像了新农村建设语境下发展新乡贤文化的重要性。新时代、新使命需要新乡贤,而当代新乡贤既要传承优秀的乡贤文化,更要创新乡贤文化。那新乡贤文化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不断探索。理论界认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乡贤和参与乡村治理的专业方式,都是新乡贤文化在传承中的创新。而政府近年推出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第一书记等政策和村村建设的“乡贤工作室”“乡贤理事会”等乡村工作组织,其实也都是乡贤文化在新时代里发展的体现。

2.3 新乡贤文化对钦州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是新乡贤文化有利于钦州统战事业的发展。新乡贤群体大都为各阶层的优秀人才,拥有处理乡村发展难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内外联结网络,是统一战线服务的重点对象。二是新乡贤文化助推钦州脱贫攻坚。新乡贤作为钦州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主体,在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等多种形式中参与以实现钦州脱贫目标。三是新乡贤文化可以强化钦州乡村治理的内生基础。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在于形成和谐、稳定、有序的乡村秩序,而乡村秩序的维护不能仅依靠外力干预,更需依托村庄的内在秩序。新时代乡贤群体的回归,一方面增强了钦州乡村治理主体力量,另一方面借助他们广泛的资源优势,加强村庄与外部区域的联系。此外,乡贤群体回归附加的“虹吸效应”,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流人口回归农村,致力于家乡建设。

3 冯子材桑梓情怀厚植钦州新乡贤文化的路径选择

3.1 搭建“学术平台”,形成一批研究者群体

冯子材桑梓情怀具有鲜明的钦州地域性。厚植钦州新乡贤文化,深入研究冯子材桑梓情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一,成立钦州新乡贤文化研究机构,多学科深入开展乡贤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第二,要借助北部湾大学力量,助推冯子材文化品牌“产学研用结合”。北部湾大学作为北钦防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其下属的人文学院拥有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等科研创新平台和北部湾人文研究小高地等科研团队,因此,要依托众多科研平台和优秀团队,研究传承冯子材桑梓情怀,培育钦州新乡贤文化,集聚科研力量。

3.2 拓宽“乡村平台”,形成一批新乡贤群体

生于斯,长于斯,回归于斯。冯子材桑梓情怀产自那方故土,反过来钦州新乡贤文化的培育也离不开乡村载体。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多渠道挖掘乡贤队伍,培育新乡贤文化。首先,要确定新乡贤标准,优化乡贤评选方式。地方政府部门可依据资源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制定评选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回归乡村。其次,要分类培育新乡贤。依据不同领域的乡贤,提供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长期生活在本地的新乡贤,应给予更多的物质保障,满足其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对于在外回归的公职人员、外来支持乡村发展的各方人士,应给予更多尊重和信任,创造适合新乡贤成长发展的空间和环境。最后,完善监督机制,防止乡贤变不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认为,人既是理性的,又是自利的。因此,在新乡贤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既要及时更新乡贤评比标准,又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体、村两委干部的监督力量,防止新乡贤异化为“乡霸”和“宗族代言人”。

3.3 创新“宣教平台”,形成一批传播者群体

认知是接受事物的过程。传播以冯子材桑梓情怀为核心的钦州乡贤文化,就是要创新文化宣傳载体,在全社会形成“知乡贤、颂乡贤、弘扬新乡贤时代精神”的社会氛围。一要加强钦州本土祠堂、名人故居的修复与保护力度。祠堂老宅、名人故居不仅是前人留下的祖宅,也是全社会共有的历史文物,承载着许多不可再生的历史信息,理应受到各级政府的保护,但据实地调查,当前钦州部分祠堂建筑群因时代变迁损毁较大,亟需加强钦州本土祠堂、名人故居的保护力度。二是“活化”名人故居。当前,冯子材故居处于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建议增加冯子材桑梓情怀的有关事迹,通过冯子材故居作为载体展示,将其打造成钦州开展乡贤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乡贤文化对外交流的主要平台。三是耦合新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宣教内容。采取一张榜展示形象、一本书荟萃故事、一首歌传递情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贤精神,使之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追求。

3.4 发展“结对平台”,形成一批新力军群体

在冯子材桑梓情怀的传承和创新中,新鲜血液的加入起到关键作用。如何让大学生学成后,愿意回归钦州这片沃土,奉献青春与才智?这是钦州目前亟需解决的人才吸引问题。从人才储备角度看,需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本土用”战略,利用冯子材桑梓情怀等钦州优秀乡贤文化,发挥老一辈乡贤效能,将乡贤精神深植于年轻一代的血脉之中。政府部门可通过学校、家长搭建在外求学学子与钦州新乡贤的结对联系平台,以加强信息互通。通过双向互动形式促使冯子材桑梓情怀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传承,让钦州学子凝聚起“知乡贤、学乡贤、传乡贤”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思琪.新乡贤:价值、祛弊与发展路径[J].国家治理,2018(01):28.

[2] 赵浩.“乡贤”的伦理精神及其向当代“新乡贤”的转变轨迹[J].云南社会科学,2016(05):41.

[3] 张兆成.论传统乡贤与现代新乡贤的内涵界定与社会功能[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7):154.

[4] 季中扬,师慧.新乡贤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18(1):185.

[5] 孙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的困境与途径[J].学术论坛,2018(3):169.

[6] 舒隽.乡村治理变迁与新乡贤的当代表达[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5):130.

猜你喜欢
钦州
秋季去钦州赏秋“海蚝”情
钦州海上搜救应急管理研究
钦州对外贸易发展文献综述
浅谈民间艺术的生命力与传承研究
立足地方实际建设和谐警民关系
浅析广西钦州傩戏“跳岭头”的艺术特征
钦州骑楼建筑商业价值探析
钦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翠湖边上 吉人茶楼 轻奢器 钦州陶
“南海一号”与宋代广西北部湾的对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