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9-11-29 09:02宫庆涛姜莉莉李素红武海斌孙瑞红
落叶果树 2019年6期
关键词:食心虫线虫越冬

宫庆涛,姜莉莉,李素红,武海斌,孙瑞红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sisWals.),属鳞翅目果蛀蛾科害虫,又称桃蛀果蛾、桃小食蛾、桃食卷叶蛾,简称“桃小”,是中国北方果树生产中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食心虫类害虫[1,2]。

1 危害特点

桃小食心虫主要危害苹果、桃、梨、山楂、枣、李等果树。幼虫一般由果实胴部、底部蛀入,果实表面留有针状大小蛀果孔,呈现黑褐色凹点,四周浓绿色,常伴有泪珠状果胶外溢,干涸后呈白色蜡质膜。因蛀孔较微小,不易发现。蛀果后4~5天,果实出现直径约2.5cm圆形浅红色晕,且随着果实的生长变为桃红色,背阴果面红晕更为明显。幼虫钻蛀取食果皮表层至果心,虫道弯曲,内有红褐色虫粪。幼果期危害,果实一般变黄脱落,偶见树上悬挂。幼虫老熟后,脱果前3~4天形成脱果孔(图1),将部分粪便排出果实。部分粪便常粘附脱果孔周围,易于发现。

2 形态特征

成虫。雌性虫体较大,体长7~8mm,翅展15~18mm;雄性虫体较小,体长5~6mm,翅展13~15mm。全体灰白色至灰褐色,复眼红褐色。雌虫唇须较长、向前直伸,雄虫唇须较短、向上翘,该特征是鉴别雌雄虫的主要特征之一(图2,图3)。成虫前翅中部近前缘处有近似三角形蓝灰色大斑,近基部和中部有7~8簇黄褐或蓝褐斜立的鳞片。后翅灰色,缘毛长,浅灰色。翅缰(昆虫后翅的前缘基部发生的一根或多根硬刚毛,飞行时用于连接前、后翅)雄虫1根,雌虫2根。

图1桃小食心虫脱果孔

卵。椭圆形或桶形,初期橙红色,渐变为深红色,孵化前期卵顶部可见幼虫黑色头壳。卵顶部环生2~3圈“Y”状刺毛,卵壳表面具不规则多角形网状刻纹(图4)。

幼虫。幼龄幼虫淡黄或白色。近老熟时体长约为13~16mm,桃红色,幼虫体长、大小、颜色常因寄主植物等因素略有差异(图5)。幼虫腹部颜色较浅,无臀栉,头黄褐色,前胸盾黄褐至深褐色,臀板黄褐或粉红色。幼虫老熟后,作茧化蛹,茧分为夏茧和冬茧两种类型。夏茧较大,长纺锤形,长7~13mm,茧丝松散,幼虫呈“一”字形化蛹。冬茧较小,扁圆形,长2~3mm,茧丝紧密,幼虫呈“C”形蜷缩化蛹。

图2 桃小食心虫雌成虫

图3 桃小食心虫雄成虫

蛹。初期黄白色,渐变灰黑色。足和触角端部游离,蛹壁光滑无刺(图6)。

3 发生规律

桃小食心虫广泛分布于中国北纬31°以北、东经102°以东的北方果区,是中国水果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山东地区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果园树下土壤、堤堰、堆果场、种子层积沙堆、果树根颈部结茧越冬,越冬代幼虫5月中旬开始出土,出土盛期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下旬。出土后主要在树冠荫蔽处、石块、土块、果树老根、杂草、杂物等处做夏茧并化蛹,成虫羽化后常昼伏夜出,一般经2~3天产卵,每只雌虫的产卵期约为15天。初孵幼虫常在果实表面爬行选择适当部位蛀果危害。第1代幼虫在果实中历期22~29天,成虫于7月下旬开始出现,9月下旬结束,盛期一般在8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在果实内历期14~35天,最早8月下旬开始脱果,9月中下旬为盛期。桃小食心虫成虫世代重叠严重,导致其代数区分不明显。

图5 桃小食心虫幼虫

图6 桃小食心虫蛹

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当地温度、湿度、寄主植物种类等关系密切。越冬幼虫出土、化蛹、羽化、产卵等都需要较高的湿度,成虫出土时需要土壤湿润,天干地旱时幼虫几乎全不能出土,而雨后出土数量显著增多。5~6月降雨量的多少是影响越冬代成虫羽化时间和数量的主导因素。因此,防治时需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调整。

4 防治措施

防治桃小食心虫应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坚持“树下防治为主,树上防治为辅,严防第1代,控制第2代”的原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 农业措施

越冬幼虫出土和脱果前,注意清除树冠下部杂草、覆盖物等,及时摘除虫果并集中处理。近年来,随着宽行密植栽培的推广及相应园艺措施的跟进,采取宽幅地膜、地布覆盖树盘可有效阻止或降低越冬代成虫成功羽化产卵概率,效果良好。

4.2 物理措施

①果实套袋。桃小食心虫发生期,及时摘除虫果,集中用药处理。在其成虫产卵前可进行果实套袋处理,阻止幼虫钻蛀危害。②诱杀防控。5月中旬悬挂诱虫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酒液等,兼具测报和诱杀桃小食心虫的效果。

4.3 化学措施

撒施毒土或地面喷雾处理。在越冬成虫出土时利用15%毒死蜱颗粒剂2kg或50%辛硫磷乳油0.5kg与细土、砂等15~25kg混合制作毒土,或直接利用颗粒制剂均匀撒施于树干下地面,并用耙将药土与土壤混合、整平。或用毒死蜱、辛硫磷配成溶液喷湿地面,耙松地表即可[1]。

树上防治。在初孵幼虫期,全株喷施0.5%甲维盐微乳剂1500~3000倍,或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7000~10000倍,或20%氰戊·马拉松乳油1000~1500倍液,也可采用毒死蜱、氰戊菊酯、阿维菌素、甲维盐、氟苯虫酰胺、灭幼脲等,对卵及初孵幼虫有较好防治效果[3]。在幼虫脱果期,喷施40%毒死蜱微乳剂1500~2000倍,或3%阿维菌素微乳剂3000~6000倍,或14%氯虫·高氯氟悬浮剂3000~5000倍液喷雾处理,毒杀老熟幼虫,也可采用杀灭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灭幼脲等防治。初次喷药7~10天再喷1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1,4,5]。

诱杀防控。5月中旬悬挂性诱芯,兼具测报和诱杀桃小食心虫的效果。

4.4 生物措施

利用寄生蜂防治[6]。桃小食心虫寄生蜂种类较多,以桃小早腹茧蜂、中国齿腿姬蜂寄生率较高,效果较好。

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农林害虫新型生防因子,部分品系对桃小食心虫表现出良好的侵染活性。研究表明S. feitiae 90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桃小食心虫老熟幼虫、夏茧、冬茧最佳浓度为12000条/mL。部分农药如噻虫嗪可与线虫混合,结合滴灌、喷灌、撒施、泼浇等进行,防治桃小食心虫,取得良好效果(图7)。

图7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法

生物农药。采用8000IU/μL苏云金芽孢杆菌悬浮剂500~10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效果较好。也可采用白僵菌[7]、绿僵菌药剂以推荐剂量均匀喷布,可应用于绿色、有机等要求较高的果园进行防控。

猜你喜欢
食心虫线虫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夏季蔬菜换茬期线虫防治要注意
化学合成杀线虫剂的分类概述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甘肃河西一带果园食心虫种类调查初报
基于培养池阵列微流控芯片的单线虫并行分离条件考察
运城市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与迷向效果调查
线虫液体培养和监测过程关键参数的实验研究
水蛭越冬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