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2019-12-02 11:24周朝清毛吉刚喜占荣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骨质疏松症

周朝清 毛吉刚 喜占荣 谢 敏

(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一科 , 广东 珠海 519000 )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4月以来,应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59例72个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体疗组及PVP组,其中,体疗组29例,34个椎体;PVP组30例,38个椎体。

2 研究方法:体疗组患者早期用血府逐瘀汤合大承气汤加减理气化瘀(药物组成:当归9g、生地9g、桃仁12g、红花9g、枳壳6g、赤芍6g、柴胡3g、甘草6g、桔梗4.5g、川芎4.5g、牛膝9g、厚朴15-20g、炒莱菔子15-30g、枳壳15g、桃仁9g、赤芍15g、大黄9-15g、芒硝9-15g,1剂/d,疗程3天),治疗早期患者腹胀,入院后即行腰部垫枕,PVP术前先行手法过伸复位(患者取俯卧位,在其双侧上胸部及双侧盆部垫枕,或者将手术床两头适当抬高呈U型,然后,由1名助手用手抓住患者腋下,再由另1名助手抓住患者踝部,之后2名助手行水平对抗牵引,并将患者双下肢缓缓抬高,使其腰背部达到过伸位,操作时注意使患者可以慢慢适应下逐渐加大过伸幅度,切忌粗暴操作,要求时间至少达到5分钟以上,接着术者以手掌在伤椎棘突处用适度施力按压,然后再给予轻柔按压,最后再在伤椎棘突处予1-2次迅速的爆发力,C臂透视观察可见伤椎骨折可达复位)。再行常规PVP手术(略)。而PVP组术前无需中药治疗,仅以腰部垫枕。术中在其双侧上胸部及双侧盆部垫枕,或者将手术床两头适当抬高呈U型,而无手法复位操作。

3 术后处理:患者返回病房平卧24小时。给予抗骨质疏松、止痛等对症治疗。体疗组病程中期,需和血通络、接骨续筋,用复元活血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9g,瓜萎根、当归各9g,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6g,大黄(酒浸)12g,桃仁(酒浸)12g,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芍药、干地黄各6g,1剂/d,疗程7天),病程后期,患者应补肝肾、益气血,用八珍汤合右归丸加减(药物组成: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8g,熟地黄(酒拌)159,人参39,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1剂/d,疗程3天),患者术后多伴有腹胀、便秘,腰背部残余疼痛等症状,可给予四子散装于布袋之中,熨贴患处。PVP组则无需予中药治疗。

4 结果:联合运用中医体疗29例,34个椎体;单纯行椎体成形术30例,38个椎体。2组中所有患者伤口均1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按渗漏情况、复位情况及高度丢失情况进行分类,并总结。并由此得出:PVP组渗漏率为30%,体疗组为17.2%;PVP组复位满意率为26.7%,体疗组为79.3%;PVP组高度丢失率为23.3%,体疗组为6.9%。由此可见,体疗组在渗漏率、复位满意率及高度丢失率等方面比较,均明显优于PVP组。见表1。

表1 2组渗漏情况、复位情况及高度丢失情况对比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目前相关统计显示为全世界发病率第7位的疾病,患者数量大约已达2亿人[1]。然而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数量势必会逐年猛增,但目前已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就已达7000万人,发病率约为7.1%[2]。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危害是由于骨强度的降低,而引起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OVCF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腰背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3]。在出现椎体成型手术疗法之前,临床上治疗OVCF的主要方法为手法复位、长期卧床制动、药物止痛以及石膏背心固定等保守治疗措施。然而保守治疗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等,从而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的可能性。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了微创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以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4]。在国内各大医院脊柱科已开始广泛运用;单纯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所带来的疼痛,同时,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PVP与PKP2种术式在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所带来的疼痛上,没有统计学差异[5]。但是,据笔者观察:单纯行PVP治疗OVCF却存在术中骨水泥外漏、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等并发症,同时有脊髓及神经损伤可能。

而传统中医骨伤的辩证治疗方法在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悠久的历史,其认为:腰椎压缩性骨折为气滞血瘀之证。《辨证录· 接骨门》指出:“内治之法,必须以活血去瘀为主,血不活则痛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利用中医药治疗能有效解决术前腹胀、术后腰背部疼痛等问题。传统中医骨伤的手法复位在复位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早在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先采用“悬吊过伸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以及明代的《普济方.折伤门》中记载:“攀门拽伸法”。本研究中使用的体位疗法是综合各家之法。但无论那一种复位方法,复位后不能以手术方法使骨折固定,则患者均需长时间卧床,故而又加重了老年患者的全身骨质疏松情况,导致下地后压缩椎体再次骨折或者渐进性塌陷[6],以及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褥疮、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明显上升。因此,本研究综合了中医体位疗法和PVP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各自的优势,运用中医的手法进行复位,然后再行PVP手术早期使骨折稳定,可以使患者尽早下地活动。本研究证明,该方法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论:相比于单纯椎体成形术而言,中医体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即结合中医的手法优势,又结合了西医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简单、有效的优势。因此,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有效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骨质疏松症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分析蒙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