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观察

2019-12-02 11:24陈志光耿瑞月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体位经皮椎体

陈志光 耿瑞月

( 1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外二科 , 广东 广州 510660 ; 2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 )

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我国发生骨质疏松症以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多[1]。作为临床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OVCF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等,严重时还会引起肺功能降低,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2]。目前,临床在治疗此类患者时,主要采取手术方法,其中常见的一种手术即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 PVP),该术式主要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经皮向患者的伤椎刺入穿刺针,并将骨水泥注入其中,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增加椎体的强度及稳定性,最终达到促进椎体高度恢复的效果[3]。而为缓解患者的疼痛,进一步巩固手术疗效,临床在对OVCF患者展开PVP治疗前,通常还会进行体位复位。在本次研究中,就我院86例OVCF患者中43例实施体位复位联合PVP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此次实验对象为我院86例OVCF患者,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根据入院的顺序将他们分成2个小组,43例单纯实施PVP治疗的为对照组,43例在手术之前接受体位复位治疗的则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1例;年龄为62-83岁,平均(72.37±4.56)岁;病程为1天-3周,平均(7.52±1.32)天;28例为单节椎体骨折,15例为双节椎体骨折。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15例与28例;年龄65-85岁,平均(73.43±4.61)岁;病程为2天-3周,平均(7.40±1.26)天;30例为单节椎体骨折,13例为双节椎体骨折。所有患者均存在间接暴力致伤史,症状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病变椎体的前缘被压缩并且呈楔形变,经MRI检查明确为新鲜椎体压缩性改变;体格检查结果显示,病椎棘突处存在叩击痛与压痛,且脊柱呈角状后凸畸形,均符合OVCF的诊断标准。此外,排除并发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凝血机制障碍、神经根与脊髓损伤,以及椎体广泛破坏对椎管造成累及等患者。一般资料方面,2组患者差异不明显。

2 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单纯实施PVP治疗,也即在C臂机X线引导下,确定患者受伤椎体以及椎弓根准确位置及方向,接着经椎弓根将穿刺针刺入到椎体前中段1/3处(侧位像),以及椎体的中部(正位像)。随后将穿刺针与吸入骨水泥的注射器连接起来,并在X光机的监视下,将骨水泥加压推注进伤椎中,并对椎体内骨水泥的具体弥散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待骨水泥进入到椎体的后壁,并且将整个椎体充满以后,即可停止推注,等2-3分钟,骨水泥稍微固化以后,再将穿刺针拔出。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在PVP手术之前接受体位复位及牵引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指导患者采取俯卧的体位,将受伤椎体作为中心,上胸部及髂前上棘俯卧于横行10cm高的硅胶垫上,腹部悬空,仔细调节体位垫以及手术床腰桥,确保胸腰椎脊柱处于过伸的状态中。接着分别牵拉患者上下肢,采用适度手法缓慢加压于骨折椎体来协助压缩椎体复位,通过对患者受伤椎体的前后纵韧带、上下椎间盘等部位持续施加牵引力,确保椎体高度及伤椎后凸角有所恢复,透视确认椎体高度均能恢复相邻椎体高度的70%-90%。

3 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展开为期半年的随访,并将其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脊柱后凸Cobb角、ODI(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等指标详细记录下来。其中,疼痛程度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进行评价,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深;ODI主要评价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

5 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的VAS疼痛评分、脊柱后凸Cobb角、ODI、伤椎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等指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脊柱后凸Cobb角、ODI明显降低,伤椎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则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注:与对照组手术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手术后相比,*P<0.05。

讨 论

作为老年群体比较常见的一种进行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会使得患者的骨量不断减少,在引起骨组织矿物质丢失的基础上,导致一系列骨的细微结构变化,如骨小梁数量减少且变细,皮质骨变薄等,最终降低骨的强度,增加骨的脆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骨折的风险[4]。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其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概率很高,且多发于脊柱部位,在引起腰背部疼痛、驼背等的同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小的危害[5]。

临床以往在治疗OVCF患者时,大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但无法将患者的疼痛快速缓解,使病变椎体高度得以迅速恢复,并且患者还需接受卧床制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褥疮,泌尿系统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OVCF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方法,可将患者的疼痛症状迅速改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较为理想[6]。但是,此种术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无法有效解决后凸畸形,并且患者的重心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前移,增加了椎体受到的负荷,进而加大了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风险。此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尽管可结合气囊扩张术与PVP,可将骨水泥外泄的风险降低,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但这种手术方法的操作比较复杂,并且治疗费用比较高,再加上球囊扩张时疼痛明显,部分患者无法完成充分扩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临床的推广[7]。体位复位作为一种非手术方法,可起到与球囊扩张类似的效果,因而在OVCF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8]。本实验中,通过对观察组43例OVCF患者展开体位复位联合PVP治疗,结果显示,患者VAS疼痛评分、脊柱后凸Cobb角、ODI、伤椎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等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单纯实施PVP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这是因为在实施体位复位操作时,可促使患者的脊柱前柱牵伸,牵张前纵韧带,起到一种整复韧带内夹板的作用,进而可以使伤椎骨折部分或大部分复位,并使后凸角度得以明显改善。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球囊扩张有类似之处,但是相对于PKP,其操作难度更低,所需的治疗费用也更少。

综上所述,对于OVCF患者,通过在实施PVP前开展体位复位治疗,可将其疼痛有效缓解,在矫正后凸畸形、促进伤椎恢复的基础上,加快患者脊椎功能的恢复,相比于单纯PVP治疗可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体位经皮椎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