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外固定架对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9-12-02 11:24丘文龙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固定架腓骨螺钉

丘文龙

( 蕉岭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 广东 蕉岭 514100 )

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骨折疾病,该疾病是由间接或是直接暴力冲击所导致的严重损伤。通常情况下,骨折端会直接刺伤皮肤,甚至诱发骨髓腔出血或是骨筋膜室压力升高等问题。临床上针对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但不同术式对于患者预后也会产生不同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固定方法对于骨折端所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以往临床上通常认为开放性骨折是内固定手术的禁忌证,原因在于外固定手术会提高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因而临床上更加倾向于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外固定、钢板固定、髓内固定、钢丝捆扎或是螺钉固定等方式治疗,也可选择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优势体现于外固定结构较为简单,能够随患者情况调节长短,并按照胫腓骨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跨或是不跨关节的固定方式。外固定支架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为了巩固和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加强围术期的护理服务工作。本研究对单侧外固定架对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8年11月之间收治42例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男30例,女12例,年龄28-67岁,平均(47.3±15.3)岁,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在3-6小时之间,平均(4.3±1.4)小时。合并症情况:1例合并血气胸,2例合并失血性休克。骨折部位:12例中下段,20例中段,10例中上段。骨折原因:6例运动致伤,10例重物压砸伤,6例坠落伤,20例车祸伤。Gustilo骨折分型:12例IIIB型,24例IIIA型,6例II型。纳入标准:(1)患者经X线片检查,确诊为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且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临床研究过程完全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报备医院伦理委员会;(3)无其他骨折疾病。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或是不同意本研究的患者;(2)患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3)严重血液疾病或是心脑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46.5±14.5)岁,平均受伤时间(3.6±1.2)小时,1例合并血气胸,1例合并失血性休克,6例中下段,10例中段,5例中上段,3例运动致伤,5例重物压砸伤,3例坠落伤,10例车祸伤,6例IIIB型,,12例IIIA型,3例II型;观察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48.2±15.0)岁,平均受伤时间(4.6±1.3)小时,1例合并失血性休克,6例中下段,10例中段,5例中上段,3例运动致伤,5例重物压砸伤,3例坠落伤,10例车祸伤,6例IIIB型,,12例IIIA型,3例II型。由此可见,2组观察对象性别、年龄、合并症、骨折部位、受伤原因和Gustilo骨折分型等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2组观察对象入院后均及时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的伤口和严重损伤失活组织的处理,从而实现肌腱、血管、神经组织的有效修复。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国产钢板内固定治疗,具体措施:按照患者的骨折端情况选择相应型号的钢板,完成清创处理后,从骨折端中心出发向外侧打开一个弧形手术切口,将骨折端内部血块清除后,在不剥离骨膜的情况下实施骨折端复位处理,在胫腓骨前内侧或是外侧放置加压钢板,并实施钻孔螺钉固定,骨折部位实施自动加压处理,无张力缝合手术切口,术后石膏固定时间在7-10周之间。观察组观察对象接受单侧外固定架治疗,具体措施:患者保持患肢中立位,在C形臂X线机直视下对骨折端情况进行检查,确定最理想的进针位置。定位内踝和胫骨前正中连线的中点、结节与胫骨内踝连线中点位置,2个中点连线的中间位置作为穿刺点,在进针处打开一个横向的手术切口,使用血管钳对软组织和骨膜进行分离处理,随后置入导向套筒,使其垂直于胫骨内侧面和胫骨纵轴。电钻进入两侧骨皮质后,将固定螺钉拧入,保证螺钉超出对侧骨膜3-5mm左右,放置影响创伤区域和骨折端,分别在骨折远近端置入3mm螺钉,置钉部位皮肤常规缝合后设置外固定架。在X线机直视下进行手法复位调整,并结合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对万向关节和延长杆进行调整,固定加压万向关节和螺钉。术后将患肢抬高,实施抗生素感染预防治疗,螺钉部位滴入75%乙醇,并用敷料浸透,每天3次,随后实施不负重主动伸屈踝关节训练,手术14天后可以无负重行走,手术12-16周后按照骨折端愈合情况将外固定架拆除。

3 观察指标:(1)骨折愈合效果。优为治疗后X线片检查证实骨折端成角在5°以内,或是骨折解剖复位良好,且双下肢等长,踝关节完全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或是与正常肢体差值在10°以内,膝关节屈曲程度恢复正常或是与正常肢体差值在20°以内,且关节面解剖复位良好;良为治疗后X线片检查证实患侧踝关节活动度与正常肢体差值在10°-15°之间,膝关节屈曲程度与正常肢体差值在20°-35°之间,关节面骨质移位在5mm以内,骨折端成角在5°-10°之间,上下肢长度差值<1cm;差为治疗后X线片检查证实患侧踝关节活动度与正常肢体差值>15°,膝关节屈曲程度与正常肢体差值>35°,关节面骨质移位>5mm,骨折端成角>10°,上下肢长度差值>1cm。(2)预后情况。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行走能力。按照步行功能分级标准,对2组患者完全独立行走、平地独立行走和行走困难等占比情况。(4)满意度。应用《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分以上为满意,69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病例总数×100%。

5 结果

5.1 2组骨折愈合效果对比:观察组观察对象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95.23%,对照组观察对象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71.43%,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对比(n,%)

5.2 2组预后情况对比:观察组观察对象骨折愈合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5.3 2组行走能力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独立行走占比66.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独立行走占比23.81%,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行走能力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行走能力对比(n,%)

5.4 2组治疗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为95.23%,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为61.90%,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表4 2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对比(n,%)

讨 论

胫腓骨骨折是一种骨科发病率较高的骨折类型,该疾病会对胫腓骨局部创面和软组织造成明显损伤,甚至诱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问题。外固定架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其对于机体的损伤较小,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不会对患者正常的组织功能产生影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3]。

单侧外固定架符合能够依据Wofll定律对胫腓骨近端关节进行固定,因而更加符合弹性固定原则,其用于平台下5cm与踝关节上5cm之间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优势更加显著,主要表现为:(1)外固定架对于骨折端固定的效果较好,患者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剥离骨膜,因而损伤较小,不会出现严重的移位问题,进而保证有效的骨折端血液供给,降低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外固定螺钉在伤口外,能够有效提高创面生物力学和生物学的稳定性,提高软组织的修复速度[4-5]。(2)胫腓骨前内侧的肌层和皮肤较浅,加之血管、神经分布较少,手术过程中有助于解剖复位,且效果较好,操作方法更加简便[6-7]。(3)相比传统的骨牵引方式,外固定架能够实现超关节固定,且无需剥离骨折端,因而稳定对位效果更好,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肌肉、软组织、关节的恢复。相比石膏托外固定的治疗方式,外固定架对于局部血液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小,能够实现准确固定和早期架空创伤修复,并安全处理伤口和创面,促进骨痂和骨小梁的形成,同时,还可以在透视不开刀的基础上实现万能旋转杆对骨折端部位的调节[8-9]。(4)外固定架的固定针能够与矢状面之间保持45°成角,穿刺针与骨折端距离较远,无需穿透肌肉群组织,因而对于局部软组织和骨膜的保护效果较好,患者术后不会出现黏连和关节僵硬问题[10-11]。外固定螺钉直径在3mm左右,对于软组织的占用空间较少,具有较为理想的抗压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患者术后可早期开展关节屈伸锻炼[12-13]。同时,对于术后骨折端延迟愈合的患者,外固定架延长器能够促进骨折端的加压愈合,并在骨折端产生生理应激作用,防止出现应力遮挡现象,有助于新生骨与血管的生成[14-15]。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95.23%,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完全独立行走占比66.67%,治疗满意度为95.23%,对照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71.43%,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完全独立行走占比23.81%,治疗满意度为61.90%,由此可见,单侧外固定架对于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治疗的愈合效果、功能恢复情况、满意度和安全性等均明显优于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治疗,2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不同部位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接受单侧外固定架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助于骨折端的快速恢复,恢复患者的正常行走能力,且患者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加理想,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满意度更高,因而具有更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固定架腓骨螺钉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崴脚千万莫忽视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腓骨肌腱损伤诊疗进展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墙壁开关插座固定架刚度研究
无天于上2035(一)
装配应力对螺钉质量的影响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