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课前三分钟朗读”

2019-12-02 02:41郭栩兵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语文课课文

郭栩兵

偶然的机会,拜读了十里荷香的博文《不可小觑的课前3~5分钟朗读》,文章深深吸引了我。我接连读了三四遍,仍爱不释手,被她的“课前三分钟朗读”深深震撼了。

文中的一段话让我颇为欣赏:“我和我的学生自五年级起便有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约定,只要不是考试、写作业,凡是我的语文课堂,即便是紧张的备战复习日,课前3~5分钟必定有一位学生来大声朗读,或故事,或散文,或小诗,或经典,或报纸上的一篇习作…… 只要是内容健康,能够表现自己的朗读水平,使自己得到锻炼的都可以。一人朗读,其余学生则认真倾听,并在听后指出优缺点,教师做出最后的评价。也因此,我班的孩子纠正并掌握了很多生活中难读易错的词语的读音。”

这位老师告诉了我应该如何进行课前三分钟朗读,我总结出四点:(1)朗读时间固定,即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到五分钟;(2)朗读内容丰富多彩;(3)读后及时评价;(4)长期坚持。

这个方法简单易学,效果明显,而且趣味性强。我再次从文中感受到十里荷香老师的教育智慧和用心。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会有收获。

一、案例描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面的局限曾影响了我的教学进度,如有时在讲课中涉及一些简单成语或典故,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根本不明白我所讲的内容,我只得再解释这些内容,浪费了很多时间。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快地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不能局限在课堂这个狭小空间里。语文课前的三分钟,虽然看似短暂,但如果利用好了,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我学习十里荷香老师的做法,设计了一项长期性的语文教改微实验活动——课前三分钟朗读。

1. 朗读课文名篇,提高朗读能力

我班学生朗读时喜欢唱读,读书时会添字或漏字,读不出语气、读不出感情。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只有长期坚持训练方可奏效。于是,我做出决定:利用课前的三分钟练习朗读,要求班上学生每天以抽签的形式选出两人在台前朗读课文名篇。该活动由语文课代表主持,朗读过后,组织同学们做出评价,适时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对此,学生们都赞成,尤其是课上特爱朗读的几个学生,从他们灿若桃花的笑颜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朗读激情与热望。

于是,每节语文课前就多了道亮丽的风景。学生们坚持朗读、评读,渐渐地,全班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了。从课堂上的指名朗读中可以觉察到:一是学生爱读了,二是读正确了,三是读流利了,四是读出感情来了。听着他们抑扬顿挫的朗读声,我深感这一个多月来的课前三分钟没有白费。

2. 适时激励,收获成功

课前三分钟,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小舞台。为了能够在舞台上更精彩,很多学生学会了精心准备,广泛阅读。作为评委的其他学生带着自己的审美和评判标准,力求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寻找闪光点,久而久之,评价竟也迸发出独具匠心的智慧之光,特别是每周一星的评选,赞成与反对的学生们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常常让我对他们的侃侃而谈、争论不休而喝彩。

然而,我也遇到过棘手的事情。

那一天早读课,一进教室,我就看到小良脸上因紧张而跳动的肌肉,眼中是怯懦的神情,我知道今天的语文课轮到他朗读课文了。小良是一个性格非常腼腆男孩,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像这样的公开朗读,对于他来说的确是一种挑战,还记得他第一次回答问题时,话都没有讲完。他对自己没有信心:“老师,我不行。我从没有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朗读过。我……我……我不行。老师,算了吧,我会丢脸的。”即使课前准备得非常充分,他也想要临阵退缩。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小良终于完成了第一次朗读,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我还是及时给了他鼓励。我发现,随着经验的积累,他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历练,慢慢地变得自信了。后来他给我带来了一个惊喜:在一次班级排演的《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中,他成功地出演了一个角色,既收获了同学的掌声,也让大家惊讶于他的变化。此后,他敢于在课堂上发言了,并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在一次谈话中,他对我说,以前不愿意发言,不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更重要的是对问题的理解有困难,自从安排了课前朗读,他越来越喜欢看书,不但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知识面也扩大了。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范围扩大了,知识储备增加了。我为他们的进步而骄傲,也为自己的教改实验做法而自豪。

二、案例反思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还是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品读的作用,进行细细品味,那么学生就能在读中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思想内容,记住妙词佳句,习得语言文字,感悟到语言的意蕴。

1. 首先要把握好朗读的时机

初读课文时的朗读,要求学生把语句读通顺、读正确,让学生反复读生字词,目的在于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在讲读课文过程中,特别是重点段落,要引导学生朗读,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的第一段时,文段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只有让学生读才能体味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作者朴实的语言特色。

2. 要把握好朗读的形式

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做到在“读”中训练语言的思维,“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读书既要重视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精心指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讲究方法地朗读。可以分角色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表情朗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品评、研读,体会重点字、句、段的深刻含义。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朗读,都力求让学生在读的实践中提高朗读的能力。

3. 要把握好读的分寸

朗读的数量,不能平均用力,应视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不能读得太多,也不能读得太少,在文章的精彩之處,应让学生多读,以致熟读成诵。不仅如此,对不同的课文,要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声情并茂地读出来。

4. 要注重朗读的评价

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可以让学生略有所思。尔后,一遍比一遍读得有味,逐渐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乐读、好读、会读。学生读完书后不给予评价或只是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说“好”与“不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而且容易挫伤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改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多接触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这也是学好语文的一条重要途经。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语文课课文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青铜葵花》选段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