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完全学分制的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改革研究

2019-12-02 07:08张燕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职院校

张燕

摘 要:本文以高职教育的客观需求为根据,研究适用职业教育的完全学分制教学运行管理。提出分别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修读管理、学籍管理、学业管理及其它配套管理等业务整合的系统性对策,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和自我发展,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管理

学分制导源于选修制,选修制是在18世纪初期诞生于德国,美国引入、发展和完善了选修制。在19世纪后期,由美国哈佛大学首先确立、实施,诞生了学分制,现在美国实行的是全方位开放型学分制模式。经过10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国外的大学在学分制的理论和运作上已经呈现程序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成熟化的特征。

一、研究意义

自1999年起,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时又提出,“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编制、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又进一步提出“改革学制、学籍和学分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各种灵活学习方式的学校职业教育。”“以学分制和模块化课程为基础,通过质量认证体系、学分银行和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对非学历职业教育进行学历、学位认证。”等要求。

2014年11月,广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就学分制改革给出了明确要求和指导性意见。2016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申报和一流高职院校申报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学分制改革、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育等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各级政府有关学分制改革文件频出,可见其重要性。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学分制能满足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克服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计划统得太死,培养模式单一,负担过重以及专业面偏窄等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实行学分制,既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在学分制改革上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深入考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虽实行学年学分制,但并没有实行选课制,实际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范围很窄,基本上只有任选课可以选择,可选择的学分很少(只占总学分的5%左右),可供选择的课程数量较少、内容比较单一、陈旧且不受学生欢迎,因此与学年制几乎没有本质区别。

2. 绝大多数院校对完全学分制的认识只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在做法上套用本科院校的做法且把它绝对化了,实际上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培养的要求、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上均有较大的差异。

3. 部分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院校,仅设计了学分制制度,没有把学分制与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改革结合起来,传统的教学运行管理,导致了盲目选课“凑学分”,教学秩序混乱,学生集体意识淡化等现象。

因此,針对高职院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优质高职院校由学年学分制向完全学分制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进一步理清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内涵、框架、方法和途径,同时,如何构建与完全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管理,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

三、主要问题

在高校的实际操作中,学分制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是一种既规定修业年限又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进行学习,一般不允许跨年级学习,明确规定了修业年限,一般不能提前毕业,学习弹性不大。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把必须修满最低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南,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课程进度,当修满最低总学分后即可毕业。

因此,完全学分制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教育体制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符合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教学管理“硬软件”不足, 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第二,课程体系不合理, 选课资源匮乏。

第三,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难以到位。

第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能力不足。

四、主要措施

(一)高职院校适应完全学分制要求的课程框架体系

课程框架体系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的种类及其组合、对应的学期和学分分配,设计要体现完全学分制要求选课制度,还要能够适应与具体企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需要,实现“按需培养、依学设课、因材施教”。注重从整体上按合理的知识结构设置课程,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弹性。压缩课内总学时,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学生选修课程的机会。 提高选修课比例,增加高质量的选修课,在必修课中引进选修课制度。分层次、模块化教学。

(二)高职教育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设计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与我国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基于学生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和学生就业创业导向,研究设计以分类、分层、分组、分学期、交叉开课、置换学分和弹性为标志的高职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涉及学分制弹性学制学籍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辅修制度、选课管理制度等方面。

(三)适应完全学分制要求重构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的重构,在于设计、建立与实施的完全学分制要求相适应的对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资源配置、以及学生管理相配套的管理措施、服务和调控制度,贵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一定的约束性以及相应保障制度的完备性。

参考文献

[1] 薛成龙,邬大光.高等学校教学运行模式及配套[J].中国大学教学, 2005(3): 27-30.

[2] 薛成龙,邬大光.论学分制的本质与功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3): 138-157.

[3] 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1): 113-115.

[4] 汪治.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系统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2(2): 93-96.

[5] 汪治.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瓶颈分析与破解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13(5): 16-17.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高职院校
完全学分制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完全学分制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