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远程教育中法学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019-12-02 07:08庞欢朱江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法学现状

庞欢 朱江

摘 要:现代远程教育所构建的教育特色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为社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从而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成和终身教育的发展。广播电视大学成立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是终身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当中也占有重要位置,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来教学是其特点及优势。本文以法学专业为例,对目前现代远程教育中法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法学;教学;现状

法学是一门职业性强的学科专业,其学习内容涉及面广而深,教学实践性强意义大,涵盖了国家正式颁布、修改、废除等一系列的法规、法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选择法学专业学习的成人学习者大多数都从事和法律法规有一些联系的工作,他们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面对这样的学习者群体,现代远程教育在为社会培养律师、法官、检察官等专业性人才时,所展现的专业性、时效性和积极性就显得很重要。

一、现代远程教育中法学专业的现状

(一)从课程设置来看

在这里,笔者以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的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为例,对其计划内开设课程的进行分析。在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中,专业基础课(必修)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商法、知识产权法、中国法制史六门,共计26学分;专业课(必修)包括法律文书、合同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司法、婚姻家庭法学五门,共计17学分;综合实践(必修)包括毕业论文和法律实践两项,共计8学分;剩下的为公共基础课、公共英语课、通识课以及思想政治课,共计20学分,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最低毕业总学分为71分。教学计划是依照学科专业知识架构和学习规则,对学习者从入学到毕业所学课程的逻辑反映,是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笔者从上述教学计划中发现,法学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法律制度课程的学分偏重,而综合实践或者专业拓展课学分占比少、未设置、不被重视是当前的现状。面对法学专业学习者目前多为从业于公、检、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或是未来从事于律师、法官、法律法规实操工作者等这类群体来说,实践意义和课程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学习多流于形式,理论疏于和实际相结合,偏离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导致学习者毕业后不能适应多元的就业需求和市场经济需求,不能平衡掌握知识、技能、能力三个维度的内容。其次,在十一门专业课程中,民商法类课程占了三分之二,而在法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类的课程少之又少,课程设置和占比的不合理、不接地气使学习者无法系统地了解、理解法学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架构,从而导致学不能致用。最后,公共基础课、通识课、思想政治课、公共英语课这类与法学专业联系不大的课程,其学分总量却占了毕业最低总学分的28%,是否过多或者设置不合理还值得反思。

(二)从教学环节来看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其他移动终端在线进行学习,教师在对学习者的提问进行回帖、答疑。因参与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普遍存在工学矛盾,参加课程统一面授的时间很少,所以教师教学主要以引导、指导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进行。一般来讲,大多数采用的还是教授式、传承式这种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学过程的完整度,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就显得不尽人意。教学模式的单一、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依照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来实施教学,偏重于理论讲解、制度说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性,并未将上述变化及时地传达给学习者,这一系列因素都导致了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同时,一方面,教材、教学内容的过于滞后,跟不上国家法律法规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学习者只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灵活运用解决具体问题,使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教师的教学得不到学习者更多的实践和反馈,这样也制约了法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教师在对学习者的“导学”过程中,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所有的“导学”都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来开展,根据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来培养锻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结合实际提高自身能力。此外,电大系统中大部分的法学专业教师由于长期工作在校内,对于法庭、律所、检察院等机构了解不深刻不透彻,各类案例具体处理环节也都没有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他们在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上,就缺乏举例支撑,照搬教材内容以教授式的模式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的枯燥单一导致学习者被动接受专业知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有效性下降。

(三)从教学设施来看

从教学设施方面来讲,首先,电大并没有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建设包括如模拟法庭、实训基地、实习岗位等,能为法学专业学习者提供实践学习的校内外教学资源,特别是在一些市州县级电大和电大教学点更是无法满足这类具体的设施需求,单从网络教学的方式和学习者进行教与学的互动,简单的回帖答疑而已。其次,法学专业本身就存在理论课程设置繁重,实践课程偏少的情况,再加上实践课程的设施缺乏,无法提供模拟情景教学,就不能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接触并体会各类法律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导致学习者对其学习还是只停留法律理论、法规制度的学习上,并未参与或少于参与实践环节,得不到专业能力的锻炼和职业培养的练习。这样,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不能应对、处理,比如缺少文书的写作能力,法庭辩驳能力、对法规的灵活运用能力、对于案例的处理能力等。最后,现阶段法学实践教学作为培养法学学习者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途径之一,已经得到法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实践教学成为能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质量、学习者实操技能的手段和方式而被重视。除开校内,校外包括律所、法院、检察院等这类紧贴于教学内容的实践基地、环境的教学设施建设就显得极其重要。特别在对于一些有一定法学理论基础的任职于公、检、法单位的学习者来说,他们更重视的是实践环节,更希望的是得到专业的实践指导,将收获到的学习体会融入于现阶段的实际工作当中,以提高自身解决、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法学教学的对策和措施

笔者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设施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法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探索完善法学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对课程设置的改革

以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教学计划来说,应该以职业岗位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和需求来设置课程。首先,应减少不必要、联系不多、意义不大的公共基础课、通识课、思想政治课等课程,或是将他们列入选修课系列,由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不做必修的规定。同时,相应地增加如中国法制史、法律文书、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类的课程。这样,以拓宽学习者法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目的,让他们并不是为了修满毕业学分而选课,是引导其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因此,提前为学习者规避一些意义不大的课程是必要的。其次,在教学计划中,必修课程的设置这里主要是指专业课的设置应结合国家当前的法律法规,应选择一些在工作中实际运用性强、操作实务性强的,不单是纯法理研究、法规制度说明的课程,而是能结合当下中国国情、法制社会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求等具體情况所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学习者学习和灵活掌握。最后,增加设置实践性课程,实践课程总学分为8分,占比低,使实践性环节流于形式,增加对学习者实践性环节的练习和培养,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性实践流程,对于学习者来讲也是受益的。

(二)对教学环节的把控

现代远程教育一般都是通过网络、移动终端来进行在线教育,但都应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为中心,同时还应采取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一些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这也是开放学习的要素所在。首先,法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课程资源等跟不上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发展,使学习者学习效果、质量都不高,那么对教学环节的把控就显得很重要。教师应发挥导学者的作用,并不是填鸭式、教条式的教授,而更多得在于引导、指导学习者自主学习,对于专业内重、难点知识可采取案例法、举例分析法等具有特定事物说明的教学手段来灵活化处理,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突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防止教学内容过于理论性、僵化性所带来的弊端。其次,法学专业的课程过于抽象,大都是一些制度、概念、原理的阐述,而学习者一般都具有一定法律理论基础,加之从事的工作也和专业相关,教师可以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互动,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来和教师、同学做分享交流,以便于知识的梳理和实践的沟通,这样也把握了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最后,在综合实践环节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如模拟法庭、辩论现场等仿真的环境,分小组有步骤的对学习者进行锻炼和实操,明确每个流程中教学的目的性,同时也让他们能真正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来,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全局观,课后,教师还应加强和学习者的交互,通过网络、移动终端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平时作业的完成,考试复习、校外实习等具体情况,制定充足丰富的考核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其学习特点进行指导。

(三)完善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的欠缺阻碍了教学活动的进行,这也是和法学专业实践性环节紧密相连的。首先,学校应加大力度投入资金,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法学实践课堂、实践设施,同时还应积极联合校外机构,共同为学习者提供实践基地和场所,让他们能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将专业知识内化于脑。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除了在线网络教学以外,更应把握好每次的面授教学,使学习者在学习中有归属感、成就感。其次,教学设施的丰富能帮助学习者适应未来的司法实践活动,通过教师组织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学习者深入了解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完整理解各类诉讼流程,法官庭审程序等法庭法律综合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将教与学更好地融合为一体,从而建立教与学良好的沟通机制,推动法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三、结语

笔者对现代远程教育中法学教学现状就三个方面做出了浅析和反思。法学专业在电大现代远程教育中属于重点建设专业,为社会、单位培养具有法律职业素质的专业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来塑造法学教育的专业性与精英化。对法学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应积极思考,做出具体的改善、变革措施,探索更适应于学习者学习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丽君.电大系统法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5(24):153.

[2] 徐红,冯斌,龙珏,等.法学课程建设和加强实践教学的一些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252.

[3] 胡畅辉.现代远程教育下法学教学模式初探[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10):100-101.

[4] 张翅,夏妍.法学专业实践教育开展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1):18-20.

[5] 韦丹蓓,吴建宇.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环节的问题与反思[J].科技信息,2009(35):298-299.

[6] 曾友祥,张洪林.试析现代远程教育与法学人才培养[J].企业家天地,2005(1):121-122.

[7] 卢丽芹.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8):126-128.

[8] 高东林.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亟待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08(9):64-65.

猜你喜欢
现代远程教育法学现状
浅谈开放教育法学思维的培养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
无线网络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
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