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尚逸”

2019-12-02 07:42陈斐鹏
书画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物象表现形式山水画

陈斐鹏

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家注重“法自然”“师造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写生,画家们可以去印证传统,更深入地了解经典;同时,可以在大自然中去体察、感悟、记录物象外在的特征,研究其内在的规律,形成自己的绘画特点。每个画家有不同的写生方法和艺术风格。历代大师都是从观察自然和写生中获得养分的,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元代黄公望、吴镇、倪云林、王蒙等画家远离人间烟火, 隐居山林, 潜心体验生活,从宋人的重造化、重理性、重写实转向重心绪、重意象、重写意,改變了宋时严密不拘的审美取向,创造出全新的笔墨风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审美形式和意境内涵。他们所追求的隐逸之意及艺术表现形式,在作品中有充分的表现。

画者,心也。“元四家”所追求的隐逸情怀,也是历代诸多画家所向往的。在写生和创作中,笔者也常去营造自我修心悟道的“逸境”,平日里常有的“焦虑”“彷徨”“苦闷”等心态会逐渐消退,深刻感受到大自然是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

深入大自然,饱游饫看,注重体悟与心灵感受,注重心源的熔炼与陶铸。笔者近年与好友多次到太行山、黄山等地写生,深刻地体会到不同的山势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画面意境,而且每个人的表现形式各异,同样用“起承转合”“皴擦点染”“平圆留重变”“浓淡破泼积焦宿”的方法,画出来的作品的表现形式和画境各不一样。与此同时,大家一致地喜欢“ 写生” 的状态。在写生中,或“应物象形”地“图写”,或“目记于心”地“卧游”。通过写生实践,既外师造化、观物取象、积累素材,又中得心源、澄怀观道,进而提升山水画的审美追求和境界。在创作时,笔者根据自己于写生中得来的鲜活2素材、审美经验,结合传统知识、笔墨程式和个人情感,对“写生”状态进行延续,这是“一以贯之”的过程。写生不仅是创作的基础,其本身也是创作的过程和境界。

山水尚逸。在当下, 对于长久居住于都市的山水画家们而言,应该多到自然山林中静心写生创作,蒙养精神,再将自身的才情和学养融合在一起,澄怀观道,才能创造出内心追求并具有时代精神的心象之作。

猜你喜欢
物象表现形式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编辑动态
程灿山水画作品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