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与印记:宋元以来书画鉴藏考》跋

2019-12-02 07:42朱万章
书画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宋元葫芦书画

朱万章

在我的论著系列中,有两条线并行不悖。一条为学术研究系列,如《居巢居廉研究》《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明清广东画史研究》《销夏与清玩:以书画鉴藏史为中》《书画鉴真与辨伪》,均就某一主题所展开深入研究,或为论文结集,或为专著;一条为学术研究之余,就一些研究中所遇史料有感而发,却又不足以形成学术论文,因而以散文形式所撰写的随笔系列,我将其定为“边角料系列”,如《画里晴川》《梧轩艺谈录》《画林新语》《画余味象》《画前月下》《鉴画积微录》等即是。很显然,此书属于前者。

就写作时间而言,书中关于诸葛亮形象、陈容画龙和岭南四画僧均为旧文,分别写作于2010年和2011年,且先后收入早前梓行的文集中,此次重新拣出,是因为发现了一些新的材料,且原来的观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因而属于修订稿。其他12篇文章,均成文于最近两三年,有的是应展览需要而作,如《王蒙与〈葛稚川移居图〉》;有的是应学术研讨会或刊物邀请而作,如《董其昌画像考》《赵孟〈行书千字文册〉考》《明代绘画中的醉饮图》《傅山画艺暨鉴藏》《〈嵩山草堂图〉的文化符号》《何绍基书法的鉴藏与传播》;但更多的还是兴趣使然,如《明代绘画中的葫芦》《仇英绘画的摹古与创新》《谁才是真正的朱元璋》《吴振与〈湖山晚晴图〉》《吴昌硕葫芦题材绘画漫谈》等。文章所涉及的年代,最早到南宋,最晚至清末民初,贯穿宋元明清四朝。

就主题而论,以人物画研究最多,涉及诸葛亮、朱元璋和董其昌形象及葛稚川移居、明代醉饮图等五篇,体现出近年来学术兴趣的重点所在;其次为山水画研究,涉及明代吴振和清初王翚、傅山及岭南画僧等四篇;书法及葫芦画研究各两篇,分别对赵孟和何绍基书法的考察及明代诸家及晚清吴昌硕葫芦画的探究;其余为陈容画龙及仇英的《清明上河图》研究,各一篇。这些文章,看似毫无关联,但贯穿起来,即可看出宋元以来中国书画鉴藏与艺术演进的历程。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利用我供职博物馆的优势,结合寓目的名家翰墨,从作品本身出发,抽丝剥茧,解读书画内外所蕴含的文化与艺术基因,并就鉴藏、真伪、传播与影响等诸多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为人们深度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发展状态提供参考。因而,书名定为《過眼与印记》,其意义即在于此。

二○一九年二月十六日时客杭州之转塘

猜你喜欢
宋元葫芦书画
比惨式信号,引来暗恋者的特殊解读
葫芦瓜
小小书画廓
宝葫芦
画葫芦
我们之间隔了几本书
浅议《宣和遗事》体裁
书画
神龟的智慧聪明的盲点是自己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