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9-12-02 01:15刘玲宇
读天下 2019年35期
关键词:教学工作问题研究小学数学

摘 要: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目前来讲非常的受重视,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可积极性。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帮助数学教师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科学方式,进而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问题研究

一、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政策的推行,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 对小学生数学知识接受心理的考虑不周

传统教育的粗放、以教师为中心、忽视教学过程等内容都是素质教育的拦路虎。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科任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心理和能力是不同的,也正是教师较少的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小学生对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从现实状况看,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习惯正在养成阶段,一方面,他们对新事物容易产生较强的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注意力转移的速度较快,对事物的兴趣会瞬间消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应当考虑心理活动对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影响,不能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对小学生施教。

(二) 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导致小学生出现了不适应的症状

课改的推行,使得各年级、各科目的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一是在丰富度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图片、文字等内容的配合使得教材的表达手段多元化;二是在难度上有了大幅的提升,对学生各种思维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应用较广,如果在思维方式上跟不上,低年级的小学生很有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特别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些概念、新的知识点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不易掌握的。因而,一些思维跟不上、基础薄弱的小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出现了困难,这一点需要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注意。

(三) 对知识本身的强调忽略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一些学校和教师有时候过于强调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忽略了对小学生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际应用和知识之间无法建立紧密的联系,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之一也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果不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也就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

二、 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着力点

(一) 体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安排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遵循由简到难、由少到多、由一元到多元这样一个路线。综合性是指数学知识教学的全面性,教学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主次分明,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能够透彻的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还需要在内容上有所选择,结合考虑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主要知识加以重点讲解,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有选择的取舍,保证课程进度的正常进行。

(二)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认识,保证教学过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同时也要求学生要转变旧有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自主性,培养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勤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质疑、调查、探究能力;在发散性思维的指导下,从多个层面看待问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问多答,锻炼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的关系

教师要注意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科目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现象,同时也可以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教会学生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两方面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的记忆,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 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措施

结合当前一些前沿的教学思想,本文认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寻找改进思路。

(一)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进行学习。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疲。

(二) 创设质疑情境营造宽松氛围

重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对于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极有帮助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数学素材,设计出形式生动、可供探究、空间宽绰的数学问题。“问题情境”的出现,要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发学生的探索行为。

(三) 创设操作情境培养探索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律能力不强,他们往往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指引才能及时完成课程的预习和复>等工作。在指导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堂上巧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在由教师和学生一同创设的虚擬环境中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借助数学教材之外的实物、图形、表格或符号表达出来的教学观念进行操作的活动。

(四) 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思维

拓展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培养创造力。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让生初步形成定点、定长、曲线等概念。让学生想象在甩动过程中不断把线放长可能得到的图形,把一个简单的判断置换成有价值的思考,特别是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构成了挑战。

四、 结束语

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非常受重视,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可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应联系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提高对数学的情意。

参考文献:

[1]徐爱英.两则“小数的认识”教学比较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6(6):32-33.

[2]卢爱华.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2-53.

[3]姜亚民.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15(4):77-78.

作者简介:

刘玲宇,江西省樟树市,江西省樟树市临江府城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工作问题研究小学数学
高校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关系研究
怎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