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9-12-03 00:39陈士英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克氏优良率钢板

陈士英

(中一东北国际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00 )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多发中青年人群,在骨折中手足部骨折约为30%,手足部骨折主要是指骨结构连续性部分或完全断裂表现的一种骨折类型,在发生骨折后若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可恢复其功能,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会产生一些后遗症[1-2]。此次研究针对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此次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纳入此次研究50例手足部骨折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纳入标准:(1)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2)经各检查均被证实为手足部骨折[1-3];排除标准:(1)对此次治疗方案有禁忌证的患者;(2)患有精神类等疾病不能进行沟通的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10例,受伤因素有砸伤、撞击伤等,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为(35.5±4.3)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为12例,受伤因素有砸伤、撞击伤等,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为(34.5±4.1)岁。将2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可比(P>0.05)。

2 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微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麻醉方式为腰麻或臂丛麻醉,在患者趾、掌与耻骨骨折部位做切口,切口形状为C型,在手指近节骨做尺背侧或桡背侧切口,对于相邻骨折部位来说则实施同一切口。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其他组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严格按照无创理念实施,保护腱周组织,以免术后出现粘连的症状,在剥离骨膜时注意好分寸,避免损伤骨膜,为术后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骨折复位之后根据患者骨折实际情况选择直形、L形、T形钢板,掌、指骨骨折在钢板固定后对腱周组织进行修复,注意保护伸肌腱。针对涉及关节面骨折的患者来说在进行骨折复位时尽量保持关节面的光滑度。在术后钢板固定比较稳定的骨折患者来说不需要实施外固定措施,术后48小时实施关节的主动运动,针对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与合并肌腱损伤的患者应予以石膏托外固定措施,固定时间为3-4周,在将石膏拆除之后实施功能训练。

3 观察指标:(1)判定标准[1-4]。对比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根据ATM评估手足部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优,60-79分为良,40-59分为可,39分以下差)。(2)观察指标。①对比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②对比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花费。

4 统计学检验方法:将研究获取数据录入SPSS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中,有关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由计数资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时采用x2检验;有关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花费数据由计量资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时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8.0%,与对照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64.0%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n,%)

5.2 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与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5.3 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花费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花费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花费比较

讨 论

在临床中手足部骨折是常见且多发的,在骨折后对患者身体健康、各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治疗手足部骨折以手法复位治疗方案为主,但是经临床数据研究显示,手法复位治疗方案不能有效的稳定关节功能与骨折部位,进而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影响着治疗的效果[1-5]。

通过此次研究证实,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更缩短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花费。手部结构功能是比较复杂的,当手足部出现骨折且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时会影响手部功能。针对手足部骨折的治疗应以早期实施功能锻炼、固定牢靠轻便等为主,临床治疗以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案为主,然而各克氏针之间极易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再加上克氏针比较光滑,骨折断端极易沿着克氏针产生滑动,从而影响着骨折愈合的情况,一旦克氏针出现外漏现象,也增加了钉道感染的几率[6]。发生手足部骨折主要原因为外部创伤,经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骨折愈合,因此并不常用。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提升,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越来越成熟、规范,在治疗骨折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微型钢板的厚度极薄,更具有占用空间小等优势,所以对肌腱活动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临床常用的微型钢板形状为直形、L形、T形,可适用不同类型的骨折患者,如多发性骨折、需植骨的患者、常规内固定治疗无效患者、关节周围骨折等。此外在进行治疗前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放宽手术指征,以便更好的提高患者手部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也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需要进行2次手术将内固定取出,因此在治疗前应控制好患者手术指征。

综上所述,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不仅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更缩短了住院时间,利于术后愈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克氏优良率钢板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