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皮瓣转移修复治疗四肢电烧伤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部位恢复影响分析

2019-12-03 00:39吴伟强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四肢皮瓣神经功能

吴伟强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骨科与手显微外科 , 湖南 长沙 410100 )

皮瓣转移(带蒂移植皮肤组织)在现代观点中的皮瓣是一种组织块,构成于机体皮肤组织和皮下组织,转移中可以从一处转向另一处。且转移期间,是需血管蒂部进行连接,但也存在不连接的情况,待移植后,可将血管进行吻合[1]。存在严重电烧伤的患者所导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程度较深,损伤面积较大,损伤范围较广。其中关节、肌腱部位及重要血管神经部位等较容易暴露在外,造成毁损性创面,其治疗难度极大,且修复较困难,致残率高[2]。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就诊的40例四肢电烧伤患者应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及对肢体功能及形态的恢复进行评价,探究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6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创伤治疗的四肢电烧伤患者,合计8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和40例观察组(早期皮瓣转移修复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选取12-70岁,平均年龄为(38.95±13.56)岁;烧伤类型:高压电击伤11例,低压电路(220-360V)接触电烧伤13例,电火花烧伤8例,电弧烧伤伴摔伤8例;烧伤部位:手部12例,足部11例,膝部8例,大腿4例,小腿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选取12-68岁,平均年龄为(38.88±12.89)岁;烧伤类型:高压电击伤12例,低压电路(220-360V)接触电烧伤11例,电火花烧伤9例,电弧烧伤伴摔伤8例;烧伤部位:手部15例,足部12例,膝部6例,大腿4例,小腿6例。对比上述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可见无明显差异,具有对比性,P>0.05。纳入标准:(1)均出现皮肤呈焦痂或苍白、且无显著的痛感的症状;(2)经我院医师及相关检查确诊为四肢电烧伤患者;(3)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1)难以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患者;(2)不是自愿参加实验研究的患者。

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面检查,并实施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维持脏器功能,实行换药处理及预防并发症治疗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皮瓣转移修复:将烧伤坏死的皮肤组织及皮下组织进行切除,并清除坏死肌肉及筋膜,至于骨骼烧焦者,可咬除坏死的骨皮质,至于血管神经部位,若无显著液化可进行保留处理。清创时采取皮瓣进行创面,提高血液循环。术后给予留置引流管,通过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引流5-8天。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电烧伤患者术后皮瓣的血运情况,通过患者的皮肤温度、肿胀程度、皮肤微循环血运阻断充盈时间及皮肤颜色等指标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

4 统计学处理:2组四肢电烧伤患者所有指标数据均采用SPSS17.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测算,其中存活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通过“%”形式表示,实施检验方式为:卡方(x2)值检验。P<0.05时,为上述结果统计学有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修复部位及存活情况比较:观察组四肢电烧伤患者治疗后皮瓣移值69处,全部成活66处(95.65%),部分成活3处(4.35%),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修复部位及存活情况对比(n,%)

5.2 2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40例患者中共损伤关节(膝、踝、脘、指关节及虎口部位)54个,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的有48个(88.89%),轻度障碍的有6个(12.50%);而对照组共损伤关节66个,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的有40个(60.61%),轻度障碍的有26个(39.40%),P<0.05。

5.3 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四肢电烧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7.50%(35/40),而对照组为62.50%(25/40),P<0.05。

讨 论

随着电烧伤治疗技术的发展,治愈率也得到提高,目前临床中采取皮瓣转移修复技术得到广泛运用,使得患者在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取得新的高度。通常临床实践中医生多采用皮瓣移植进行治疗,皮瓣移植的存活率高,可将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进行修补,获取便捷,避免感染情况,同时适配性较强[3]。且皮瓣移植后有效缩短患者的病程,快速进入功能恢复训练当中,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少。但皮瓣移植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局部外观的破坏以及血运重建障碍等,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及功能恢复[4]。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电烧伤患者实施早期皮瓣转移修复技术治疗,为临床电烧伤作进一步研究。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皮瓣移值存活率95.65%,高于对照组58.06%,P<0.05; 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电烧伤具有较大优势,具有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致残率的功效,且能较完好的保留患者的外观和四肢形态。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率88.89%,较对照组60.61%要高,且观察组神经功能优良率87.50%,比对照组62.50%要高,P<0.05。可见,电烧伤患者应用早期皮瓣转移修复技术不仅存活概率大,且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快,关节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良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迅速投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5]。

综上所述,早期皮瓣转移修复术对电烧伤患者具有良好疗效,有效降低致残率和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较少,恢复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更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四肢皮瓣神经功能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跟踪导练(四)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