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Chevrel和Sublay疝修补术治疗中线切口疝疗效分析

2019-12-05 06:22周庆康金科支永发张义牛闻宇马明杰任孝德赵春芳
医药前沿 2019年31期
关键词:直肌疝的补片

周庆 康金科 支永发 张义 牛闻宇 马明杰 任孝德 赵春芳

(青海红十字医院胃肠外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腹部切口疝成为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20%[1],其发病原因多为切口感染、腹内压力增高和其他全身性因素,如营养不良、肥胖、手术操作不当、黄疸、使用类固醇激素等。典型切口疝容易诊断,复杂或严重的切口疝需要借助腹部CT、MRI、超声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有利于术前判断疝囊容积和腹腔容积,评价腹壁强度及弹性,以有助于切口疝的临床治疗[2]。切口疝一般不能自愈,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和年龄增长,心肺疾病、前列腺疾病、便秘等导致腹压增高因素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腹壁薄弱范围扩大或腹壁强度下降导致切口疝逐渐加重,手术是治疗切口疝的首选治疗方式[3]。传统开放式手术包括:(1)腹壁肌肉前放置(Onlay);(2)腹壁缺损间放置(Inlay);(3)腹壁肌肉后(腹膜前间隙)放置(Sublay),以及近年来发展的“三明治修补法”等[4]。KE.H.H.Mommers等[5]研究表明改良Chevrel疝修补术在中线切口疝治疗中,对于手术技术难度、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复发率和术后生活质量等,均达到适度范围,可有效降低巨大切口疝术后出现腹腔间室综合征、血清肿等严重并发症风险。本研究根据我院近三年收治的中线切口疝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和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为中线切口疝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53例中线切口疝患者。其中改良Chevrel疝修补术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6岁,体质量平均(62±7)kg,初发疝15例,复发疝1例。术前CT及超声检查测量腹壁缺损大小:疝环内径4~12cm,腹壁缺损面积约16~126cm2。Sublay疝修补术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2~76岁,平均48岁,体质量平均(63±8)kg,初发疝13例,复发疝2例。术前CT及超声检查测量腹壁缺损大小:疝环内径4~11cm,腹壁缺损面积约18~118cm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疝环缺损大小及疝发生的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手术适应证参考《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标准[6]。

改良Chevrel疝修补术:游离腹直肌前上方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直到腹直肌外侧缘内侧2~3厘米,显露前直肌前鞘。根据疝的宽度,在前腹直肌前鞘上做一个椭圆形切口,大部分位于直肌内侧缘的2~5厘米,腹直肌前鞘内侧部分的肌肉纤维和肌腱锐性分开并翻向中线,此过程在对侧重复,疝囊组织回纳腹腔,将左右两侧游离翻转的腹直肌前鞘用2/0聚对二氧环己酮缝线(PDS)连续缝合。这个缝合线“关闭”腹部并提供修复的第一层。这个新的后层的任何小缺陷都用可吸收缝线闭合。第二层是由薇普网片(15×15cm)填充,用双针Prolene2/0线缝合补片与腹直肌前鞘外侧部分,一条缝合线固定在左侧,反向连续固定补片与腹直肌前鞘于对侧汇合打结固定。在这个过程中,缝合线上有一些张力,所以腹壁外侧肌肉略微拉伸,通过操纵补片网格的张力和大小,有可能影响腹部轮廓,补片必须平放在直肌上,没有任何褶皱。然后用剪刀修剪多余的补片,在连续缝合的外侧缘留下大约1.5厘米的补片,用单针Prolene2/0线线将补片边缘间断缝合到前鞘外侧缘“重叠”重叠加强固定,沿切口两侧放置两根负压引流管置切口最低点,皮肤及皮下组织用可吸收连续缝合关闭,手术结束。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肠道损伤、血肿、切口感染、复发率等进行分析。

表 改良Chevrel疝修补手术和Sublay疝修补手术各指标对比

2.结果

两组手术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肠道损伤、血肿、切口感染、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Chevrel疝修补术与Sublay疝修补术相比,能达到同等有效的手术效果,并且在手术易操作性和降低手术并发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见表。

3.讨论

改良Chevrel疝修补手术,术野清晰,不进行腹腔内操作,避免了腹腔内的粘连分离,降低肠管损伤发生概率,手术操作在腹壁组织浅层进行,操作难度相对较低,避免深部血肿形成而难于处理的尴尬局面;手术关键在腹直肌前鞘翻转,无张力修补形成自体补片,腹直肌前间隙补片的展平固定同样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猜你喜欢
直肌疝的补片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对比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腹直肌分离CT表现1例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一例犬胸膈疝的治疗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闭孔疝的临床诊治探讨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