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援外培训中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政教育工作

2019-12-05 02:48孟斌
现代交际 2019年1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孟斌

摘要: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援外培训工作,针对大学生志愿者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面临着对思政工作不重视、相关知识储备匮乏和机制不健全的困难。为应对这些困难,设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且完善相关工作的长效机制,成为优化援外培训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援外培训工作 大学生志愿者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153—02

2010年5月18日,商务部授予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至此,该院开始承担商务部对外援助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在培训外国官员的项目中,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外语系及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与基地紧密配合并积极参与培训项目,为外宾提供翻译和后勤服务。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进一步配合国家倡议,基地所开展的援外培训班次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2期班增加到2019年的43期班,同时参与该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人数也与日俱增,因此,开展援外培训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一、开展援外培训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1.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路径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政策课,校园文化、网络教育,等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也在逐步拓展和创新。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援外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要求大学生志愿者注意言辞并维护国家形象,讲究礼节,对外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以礼相待。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内容,因此,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在援外培训工作中再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

2.推动中国民间外交的进一步发展,树立中国形象

民间外交的定义较多,在“辞海之家”中,民间外交被定义为“本国国民与他国国民之间的往来互动,而此民间活动有助于本国的外交事务”。援外培训工作应该属于国与国之间官方交往的范畴。但是大学生志愿者又属于普通民众,这就使援外培训工作增加了民间外交的色彩。大学生志愿者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后,能够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外国官员能做到彬彬有礼,热情真诚。同时,大学生志愿者不仅代表了官方的形象,更代表了中国人的形象,外国官员能够感受到中國人的善良、友好和勤奋。这批外国官员都是各个国家的精英人物,回国后也能够把在中国见到的真实情况传递给本国人民,这可以推动中国人民、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与他国的友好交往,促进中国民间外交的发展。

3.提供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平台

新形势下,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对大学生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往往是通过一种量化的标准来进行测评,例如学校考试,综合素质测评的加分减分,等等。当前,还缺乏有效的实践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进行测评和考核。我们可以细心观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援外培训的工作态度和政治立场,进一步判断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达到教育要求,并根据判断适当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力争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达到最优。

二、开展援外培训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

1.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

虽然在援外培训工作中,相关老师和工作人员会对大学生志愿者强调纪律性,但随着班次的逐渐增多,业务工作逐渐繁重,相关工作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也会逐步弱化,更强调大学生志愿者的英语水平,但对思政工作要求不严,这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也正因如此,大学生志愿者在援外培训工作中更重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而忽视与外宾交往中的政治纪律。

2.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知识

在援外培训工作中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往往是来自基地的工作人员。援外工作人员能够娴熟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尤其是英语,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却是一知半解。工作人员只能简单地强调纪律,但不会通过理论知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根据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商务部援外培训基地的调查,笔者发现,援外培训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长效机制。首先,工作人员会根据援外培训班级的人数及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教育,如果班级官员等级较高、人数较多,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更加重视;如果是普通班,则不过分强调甚至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任何规章制度,谁来培训?培训内容方式是什么?无章可循。再次,参与援外培训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数得不到保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开展。每年7月至11月是援外培训工作的高峰期,但是7月至9月是大学生暑期和开学季,因此,在开展工作时会发现该时间段大学生志愿者的数量寥寥无几,很难系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此后一段时期人员充足,又导致另一问题的出现——伴随着人员较多的情况,基地工作人员难以应付,最终疏于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完援外培训工作后,思政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缺点及经验,无任何总结反馈和推广。

三、优化援外培训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1.设置专人负责大学生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晰责任和权责

以往援外培训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人不明晰,大部分都是由援外培训基地的工作人员负责,但是基地工作人员业务工作繁重,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不足,因此很难胜任此项工作。笔者建议从大学生志愿者的学校选派专业的思政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如辅导员。因为他们不但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有与大学生沟通的丰富经验。但是学校专职思政工作人员存在对援外培训工作生疏不了解的情况,这就需要他们积极与援外培训基地工作人员做好对接工作,了解工作需求,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完善援外培训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首先,保障援外培训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思政工作内容的科学性和稳定性,相关思政工作人员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为中心,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志愿者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的爱国情怀,维护国家形象。道德规范教育要提醒大学生志愿者做到明礼诚信,在工作中有礼貌、有修养,讲诚信。大学生志愿者思政工作内容的科学性和稳定性能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控制好援外培训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数,确保大学生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援外培训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人数的稳定性,能最大化地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思政工作人员不会因为人数的急增而疲于应付。最后,在开展援外培训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好记录,认真总结经验和规律,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鲁琴.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