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门”隐喻表达的异同

2019-12-06 13:04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英汉用法隐喻

黄 艳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1 引言

隐喻能反映人类思维、认知方式的异同,且其多维跨界的具体运用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世界。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隐喻是内嵌于人们心智中的一种认知机制,在其统摄下才形成了对应的隐喻性表达式[1]。Lakoff和Johnson的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2]中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表明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本质是“一种由‘源域’(source domain)向‘靶域’(target domain)的概念投射”,因此通过源域的结构可以构建靶域,其中实体隐喻是非常重要的类型。

隐喻,以身体体验为基础,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隐喻无处不在。通过剖析隐喻表达,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们思维的特点、概念的形成和认知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基于概念隐喻的研究蔚然成风,其中,诸多学者如卢卫中[3]、覃修桂[4]、张玮[5]就对人体、动物隐喻等实体隐喻做了深入研究,然而对于日常使用的工具、较大型实体,例如“门”隐喻研究相对较少。有学者基于“门”喻事件角度揭示其隐喻产生的因果关系,例如刘欢[6]分析了“XX门”类流行语的隐喻机制等,而以历史、文化背景为切入点的研究较欠缺。“门”隐喻映射模式与历史、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

中国“门”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预示着一切的开始,与“门”相关的隐喻表达建立在人的经验基础之上。鉴于此,定性定量、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以及平行对比研究方法能对英汉“门”隐喻表达进行详尽研究,以全面剖析两者的异同及产生原因。英语语料主要来源于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美国近当代英语语料库(The 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汉语语料主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 (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

2 英汉“门”隐喻表达的异同

英汉语使用者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对世界的体验具有相似性。但由于国家历史、文化、成长环境的差异,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概念的理解、隐喻思维的形成都会有所不同。就 “门”而言,双方的认识和使用的异同促生“门”隐喻表达的异同。

2.1 英汉“门”隐喻表达的个性分析

通过对大量关于“门”语料的隐喻分析,发现汉语中大多的“门”隐喻用法较英语丰富,使用历史久远,目标域数量多,体现在中国文言文、谚语、俗语、日常用语等方面。

2.1.1 汉语四字词语中的“门”隐喻

①“五花八门”中“门”喻指种类,词语义为种类繁多。

②“上门女婿”中“上门”表入赘。

③“吃闭门羹”形容串门时主人不在家,被拒进门或受其他冷遇。

④“门可罗雀”最初表示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现或指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

⑤“鱼跃龙门”比喻事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⑥“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⑦“双喜临门”指两件喜事一齐到来。

⑧“门当户对”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⑨“旁门左道”指采取的不正当的渠道或方法。

⑩“闭门塞窦”指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

2.1.2 汉语中“门”喻指身份、家境

“门”文化历史悠久,出现的确切时间难以考证。而门的作用就是隐蔽深幽,掩饰内里。门是内外空间分隔的标志,是迈入室内的第一关和咽喉,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道出了大门具有显示形象的作用。在旧社会,门是富贵贫贱、盛衰荣枯的象征,所以,人们也就“门”的涵义创造出许多“门”隐喻表达。例如:

①有的是龙门虎子,有的则是出身贫苦的普通人。(CCL)

②钱复与当时也在台大就读、且出身名门的沈君山、连战和陈履安并称为“四大公子”。(CCL)

③一位枯瘦的老者拄杖蹒跚,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见了多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景。(CCL)

④当时的孝廉、秀才多为世族所垄断,但是明经不限门第,所以庶族寒门士人便可以通过明经途径跻入仕途。(CCL)

前三例中“龙门”“名门”“朱门”都表示有权力的有钱人家,相反,例④中“寒门”则指家境贫寒的人家。

2.1.3 英语中“门”的独特隐喻映射

在英语中,有些“门”隐喻表达也独具特色,例如:

① Now,they show you the door,you still be polite.(COCA)

这例包含“show sb.the door”,此处的“door”并非实指,而是一种英语委婉的表达,表示“逐客、请某人离开”。此处也可用容器图式来分析,当某人激怒了另一个人,容器里的空气凝固、气氛不和谐,那人就会将这个人驱逐出门,使之成为“外来物”,而门正好是内外空间的分隔板,就刚好能用于避免语言暴力。其他有英语特色的隐喻表达还有“on sb's doorstep离某人很近”,这也是基于人们的体验和对距离的感受。

2.2 英汉“门”隐喻表达的共性分析

“门”属于极为常见的家具,提到“门”,会联想到各类建筑物,会有空间立体概念,有门内外、开关门等概念,是外界和内部交界处,关于“门”的隐喻涉及政治、生活、社交等多个领域。

2.2.1 “门”喻指轰动一时的事件

“门”在英汉语中都有喻指轰动一时的事件,而且多带有贬义色彩,多见于新闻体裁。汉语的此用法出现较晚,最初是源于英语中的词缀-gate。例如:

①通过对“艳照门”的报道和争论,我认为在一个多元、道德标准有所差异,甚至道德被某些人和团体拿来作为遮羞布的社会和国家里,法律是用来判断的唯一标准。(CCL)

②“特工门”事件实际上是前两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情报门”事件的一个新发展。(CCL)

③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has swept its“I-raqgate”investigation under the rug.(COCA)

④After six months of explosive rumors,the Watergate bugging trial got under way at last.(COCA)

⑤He went on to write editorials for The Washington Post during the Watergate scandal.(COHA)

在上述例子中,“门”隐喻表达了轰动一时、带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均由具体事物“门”表征抽象的事件。类似的还有“热门”“爆冷门”等词语也表示人们对一事件的认识和感悟,反映一种影响力。

2.2.2 “门”喻指方法渠道

“门”在中英语表达中都有喻指方法渠道的用法。例如:

①广开进货门路,扩大进货渠道,购进新商品、新品种,以商品来促进、拉动顾客消费。(CCL)

②为学习其他历史系的专业课程和进一步从事史学研究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起到“敲门砖”的作用。(CCL)

③This discovery opens the door to new therapeutic options,which,we hope,will be able to help.(COCA)

④The new bill opens the door to junk insurance.(COCA)

⑤This domination closed the door to foreign competition,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riskaverse"charter bank culture".(COCA)

⑥You will ride through them as you would through the gate of victory and you will continue your journey as though they never happened.(COCA)

上例中,“门路”“敲门砖”都表示一种方法途径,即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从而更加形象具体,以更好地被人们理解。“门”作为内外界的分界面,根据此特征所产生的隐喻表达也更生动。以上所举英文例子中,“door”的隐喻表达为方法渠道,“door to”的用法较多,在COCA上检索到的807条索引行中,发现当该短语后面接抽象名词时用法具有隐喻含义,例如“death、mercy、victory”等,其中“door to freedom”出现频率最高,表示找到方法渠道,获取自由。并且,“gate of”这一短语也可接抽象名词表达隐喻意义,再如“gate of victory”就强调了胜利这一抽象概念,但是相对于door,gate此用法较少。

2.2.3 “门”喻指地方

“门”可表示进入一个地方必须要经过的或开启的一道关卡,所以引申过来,“门”可以喻指某个或多个“地方”范围等,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人们根据抽象概念在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地方,从而就产生出诸多关于“门”表地方的隐喻用法。例如:

①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中,劳动者极易陷入合法权益受侵犯的境地而投告无门。(CCL)

②锄头的群众夜搜车匪路霸藏匿的大雁山,曾经使车匪路霸逃遁无门,闻风丧胆。(CCL)

③What did you say?She said maybe behind closed doors you want to say this stuff.(COCA)

④Trusts bring with them a shroud of secrecy,able to do business behind closed doors.(BNC)

上述4例都是“门”比喻“地方”的用法,此时的“地方”并非具体地点,而是人们脑海里抽象出来的场所。而在表示具体地方时,汉语中“门”的隐喻涵义更加丰富,就如重庆的“望龙门”“储奇门”“朝天门”等,取名和实体“门”无多大联系,表地方特色。例②中表示没有地方逃脱,同英语的用法相似,“behind closed doors”喻指在一个秘密地方从事某项活动,该地方也非特指。所以用具体的“门”成功喻指某个或某些地方,增强了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也避免了表达的累赘(阐述具体有哪些地方)。

2.2.4 “门”喻指“社会关系”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相聚一堂的人们必定相互关联,“门”内是一个封闭空间,离散的个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社交网络。“门”外又是另一番风景,“门”内、“门”外人与人之间关系也不同。由此,“门”引申出各种复杂关系的隐喻表达,使得抽象的“关系”这一概念更具体。例如:

①《杂篇》则是庄子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CCL)

②苏局仙任教时间长达46年之久,可以说是桃李满门。(CCL)

③两个人长得跟亲兄妹一样,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CCL)

④You know,we lay the blame at the door of the press,but it wasn't just that.(COCA)

⑤I'm beginning to think the point of the Mexican episode was to lay the blame at Castro's door.(COCA)

从以上例子中不难看出,“门/door”都可以喻指社会关系,能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前三例“门”都表示“师生关系”,例③中“一家门儿”表示亲密的关系或血缘关系。四川话中“我们是家门儿”表同姓,均属社会关系。而英语中常用含有“door”的短语来喻指关系,例如“lay the blame at the door of sb”表示责任推卸方和替罪方,《柯林斯英汉双解学习词典》[7]中解释道,“If you lay something at somebody’s door,you blame them for an unpleasant event or situation.”此用法生动具体,与该汉语隐喻用法极为相似。

3 综合分析

3.1 英汉“门”隐喻映射模式的共性原因

英汉相似的“门”隐喻表达的隐喻模式和目标域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主要源于中西方人们对于“门”的认识相似,主要体现在“门”喻指“轰动的事件”“方法渠道”“地方(抽象或具体)”以及“社会关系”四个方面,其隐喻映射模式具体见表1。

表1 英汉“门”概念隐喻模式

由上表可知,英汉在“门”隐喻表达四个方面的相通之处表明了共性源于将汉语和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们对事物有相同的体验性,都具有相同的生理结构。意义根植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我们的体验能转化为认识或抽象的概念,推动了隐喻的产生和发展,人们通过切身体会、总结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人们感知同一个世界,分享着相同的体验或认识,“门”作为随处可见的事物,中英语使用者双方都具有相似的理解:门是内外界的分界面,门内外象征着两个不同的场景。“门”喻指“轰动一时的事件”这种隐喻反映了中英文化的交融,起初源于英语中的“-gate”这一后缀,是翻译而来的引申用法。而“门”喻指方法、渠道,也是由于人们渴望获取成功,将“门”视作一道难关,从而创造出诸多隐喻表达。“门”喻指地方、社会关系这两种隐喻表达在汉语中多见于英语,而英语多采用短语形式表征。总之,对于“门”的认识和使用体验的共享性,中英语言中产生了诸多关于“门”的隐喻表达。

3.2 英汉“门”隐喻映射的个性原因

首先,虽然中英语言中存在相似的“门”隐喻表达,但从表中仍可以看出双方语用的差异,由于中英语表达构词和句法的差异性,使得两者在“门”隐喻层面的表征结构和构成形式有所差异。汉语多采用组词法表达“门”隐喻,例如词语、成语、俗语等,而英语多用较长的含有“door/gate”的短语表征,将“door/gate”作为中心词,从这一点上看,汉语“门”隐喻表达更简洁、丰富。

其次,中英的历史、文化差异性也是造成这种个性的原因之一。中国历史悠久,在古代就产生了“门文化”,独特的中国建筑文化也因“门”而愈发独特。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道出了大门具有显示形象的作用。在中国旧社会,门是富贵贫贱、盛衰荣枯的象征,所以有“门”喻指身份、家境的隐喻表达,彰显了中国丰富的“门”历史内涵。传统文化的较大差异体现在中西方的人们对待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言语行为上,这说明隐喻现象不仅源于语言的特性,也是人类本质特征的体现,所以文化的差异性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的隐喻表达。在人际交往层面,西方人交流更加直接,中国人则较委婉,常常需要借助语言背景知识才能理解其隐喻表达,例如 “一心开二门”,二门”就是指真如门和生灭门,真如门”喻指觉悟,是心的纯洁清净;“生灭门”则喻指迷妄。汉语中独具特色的谚语也使得其隐喻映射的方式与英语不同。汉语中“门”相关隐喻的始源域常需通过借喻扩大概念范围,由此产生的新概念才能使隐喻映射到目标域。

再者,中英“门”隐喻的对应翻译的欠缺也是造成其中个性的原因之一。文化的交融离不开语言的融会贯通,中英语言的个性可以相互融合,使更多的个性成为共性,这也使得英汉隐喻表达的对比研究更具有时代价值。

4 结语

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语用视角下,结合定性定量的借助语料库的研究方法,能揭示出英汉“门”隐喻映射模式的异同,中英“门”隐喻表达的共性体现在“门”都可喻指轰动一时的事件、方法渠道、地方(抽象抑或具体)、社会关系。共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于“门”的认识和使用体验的共享性。体验哲学认为,人的真实体验是语言表达的基础,思维是抽象的,所以体验产生的概念具有隐喻性。隐喻的形象化表达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认知抽象概念,而两者的个性则与中英语言的构词方式相关,体现了极大的欠对称性。中英历史、文化认知机制也有差异,差异性体现了中英语“门”隐喻映射的特色,但同时也揭示了中英“门”隐喻表达的对应翻译的欠缺。

在英汉语言关于“门”隐喻的表达中,不论是共性还是个性都是丰硕而珍贵的语言财富。对“门”隐喻的研究可以深化人们对实体隐喻的感悟,从而进一步分析实体隐喻背后的认知、文化、语用机制,从而对英汉“门”隐喻比较的共性和个性有所了解。汉语中关于“门”的隐喻诸多,背后的故事丰富多彩,译者应尽量保留源域,帮助目标域读者跨越中西文化鸿沟,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英汉用法隐喻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作”与“做”的用法
特殊用法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