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立互联网生态文明信用体系初探

2019-12-06 02:36王舒郭林林
现代交际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

王舒 郭林林

摘要:为建立高校互联网生态文明信用体系,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创造性,进而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他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高校应建立互联网生态文明信用体系,由团委专门负责生态文明信用工作的部门,招纳全校各专业的学生代表,确保有序且迅速地展开、完成具体宣传实施工作,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校 互联网 生态文明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025—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方法,将此二者结合起来,在高校我们尝试将大学生生态文明信用体系建设与当今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信息库相结合的方式,配合学校日常管理与校园信用建设,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提供新途径。

一、建立互联网生态文明信用体系的现实依据

十八大以来,我国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保护领域已取得重大成就,但是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小,且资源分配不平衡,这些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之路,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寻求平衡点,依旧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特别是没有把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针对现状,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在校学生为样本开展了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关于生态文明意识,受调研学生群体对于个人生态文明意识的看法较为一致,其中绝大部分学生(82.88%)认为家庭和学校教育对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具有很大影响;少部分学生(16.12%)认为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极少数学生(1%)认为是其他。

在“关于对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态度”中,绝大多数学生(78.22%)认为环境保护是个长期性的工作,认为自身应作出贡献,有少数学生(15.36%)表示生态环境保护应该由专人去做,自己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只有极少数学生(6.42%)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不值得我们过多的关注。

在“关于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两者谁更重要”的回答中,绝大部分(79.36%)认为两者同等重要,少部分(11.32%)认为生态保护比经济建设重要,极少部分(9.32%)认为经济建设比生态保护重要。

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关系”中,部分学生(40.59%)認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息息相关,超过半数的学生(59.41%)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全民参与。

分析结论:第一,绝大多数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理解不够准确,对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与政策缺乏全面的了解;第二,大学生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认识不清,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现阶段成果不满意,牢骚抱怨普遍;第三,大学生自身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严重缺乏,多停留在书本上,空喊口号,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行动严重不足。

二、建立互联网生态文明信用体系的实践探索

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已经极度依赖互联网,为此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可以顺势而为,探索新思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青年大学生更易受到影响、受引导的互联网群体,立足于我国互联网强劲发展的现状,我们建立互联网生态文明信用体系,借以激发广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他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1.建立互联网生态文明信用体系

针对目前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以充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能力为目标,把高校建设成绿色大学,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第一,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共同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共建绿色大学,建设低碳、循环、节能的大学校园,为学校运行节省大量的资金,如大幅减少水电支出、清洁人员的雇佣数量等。第二,强化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与专业知识深度结合的意识,迅速把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个人和团队的实践行为,尤其是使学生增强通过互联网的广泛合作,把生态文明建设影响扩大的组织活动能力。第三,培养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生态文明实践能力,如绿色消费行为等。第四,以点带面,总结经验与不足,为将来推向全国推广奠定初步基础,使学校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国内高校的前列。

2.互联网生态文明信用体系实施方案

第一,学校组织成立由团委专门负责生态文明信用工作的部门,招纳全校各专业的学生代表组成,确保有序且迅速地展开和完成具体宣传实施等工作。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手段收集和挖掘各类相关数据,构建适合高校的动态、智能的大学生生态文明信用基础数据库。

第二,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评估系统。通过各征集专业教师的意见和采集学生信息,对学校各专业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素质的需求和校园内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数据梳理和分析,充分讨论后确定符合学习实际情况的生态文明信用任务平台。

第三,制定生态文明信用分级制度。确定生态文明信用等级标准,采取等级与奖罚挂钩的措施。对生态文明建设信用等级高的个人或团体,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给予学校的表彰奖励等荣誉;反之,则给予批评教育和惩罚,如打扫公共卫生。通过这种模式激发当代大学生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把生态文明信用的指标体系融入学校所有区域,搬上专业教学课堂,开展专项艺术活动等。学校组织建立各个系部的生态文明信用网站,与教务系统关联,能够让学生方便快捷地使用。同时方便部门确认任务完成的真实情况和接受任务人的个人信息及优缺点,增强大学生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的自觉践行者。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评估系统内置任务资源收集、投诉和行为诚信版块。设立资源收集和投诉版块,能够全面且迅速地收集有效信息,并以此发布环保任务。通过大学生的静态基础信息和动态生涯足迹信息,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责任感和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让大学生有动力也有获得感。

第六,生态文明信用部门和其他部门协同合作,维护平台的运作,实行全校公开透明原则,宣传和公示信用等级目标和取得的实际成果。

高校大学生作为高学历群体,应该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作用。高校生态文明信用体系中建立的大学生生态环境信用数据库,可与征信公司、银行等机构,通过实现双方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形成更为全面的个人数据档案,为大学生在求学、就业、创业、金融、消费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姚石,杨红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识别[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4):56-57.

[2]共青团中央.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互联网高校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