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民歌剧的艺术魅力与保护发展探究

2019-12-06 07:39汪洋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艺术魅力

汪洋

摘要:紫阳民歌剧是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区域剧种,同时又以自身独特艺术魅力深受群众喜爱,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而导致紫阳民歌剧的传承发展受到阻碍。下文分别从紫阳民歌剧的艺术魅力、紫阳民歌剧的保护发展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紫阳民歌剧;艺术魅力;保护发展

随着当前时代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方面的需求不断开扩,艺术的种类也逐渐朝向多元化发展,其中地方戏曲因地区空间约束而导致其传承发展面臨一定的挑战。下文以紫阳民歌剧为例进行探究:

一、紫阳民歌剧的艺术魅力

(一)声腔音乐和伴奏形式中具备鲜明的地区特色

所谓紫阳民歌剧,具体来讲就是将紫阳民歌与汉调二黄作为主要元素进行地方文艺发展。其中音乐主要是借鉴中国曲牌戏曲创作形式,是我国紫阳人民为抒发自身情感的智慧结晶,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紫阳民歌剧的音乐设计以及创作提供素材[1]。

对于紫阳民歌剧的音乐唱腔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使用紫阳民歌剧的原曲;(2)若原曲处于不足状态下可根据紫阳民歌剧进行相应的改革;(3)利用紫阳民歌剧的素材来进行新腔创作,同时在结合前奏、间奏、尾声等进行,在促进新歌表现力的同时还能够展示出民歌应有的本色;(4)借鉴川剧中的高腔以及道情戏中的“喊黄”,同时结合山歌、坛歌等曲调来作为紫阳民歌剧的后台伴唱,以此来烘托整个紫阳民歌剧的环境气氛,以此来深化人物内心心理活动。

(二)在艺术体现上具备成熟的表演形态以及规范化技术

其一,在表演上分行当,紫阳民歌剧最初创始人多为长期从事汉调二黄戏曲的人员,因此这种戏曲的创作之初也就是按照戏曲的形式进行创作,主体就是戏曲演员,在进行实际紫阳民歌剧表演时,主要是借鉴汉调二黄的表演形式,同时在其中吸收跳坛、当地社火等表演手法,根据剧中人物实际来进行设计,基本上形成人们比较熟悉的四大行当,也就是生、旦、净、丑,同时也是结合剧中人物性格来分化出各种特征的人物角色,例如老生、老旦等。《嫁嫂》就是按照古典戏曲的风格来进行创作的,其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直接决定其自身的行当,例如梁氏为正旦、王二为丑行、刁氏为摇当、王大为小生。之后所创作的各种剧目,也都是结合剧本创作原则以及剧本行当来进行人物设计,同时对音乐设计、演员等排演环节上也迎合当前时代戏曲发展,具有鲜明戏曲风格。

其二,舞台上的语言,主要是以紫阳宣话为主要语言,同时结合紫阳民歌剧中的人物特征融合一些本地方言,在进行实际演出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当地人民常用词汇,关于场次按照民歌体分为五字句、十字句、对唱等格式进行设计,关于道白主要以戏曲韵白为主,发音主要按照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紫阳话,这不仅仅在民歌剧中添加了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魅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道白的艺术和表现。

其三,紫阳民歌剧的服装、扮相以及道具都具有历史性规制,根据剧情所处时期进行设计,例如紫阳民歌剧《嫁嫂》就是采用汉调二黄中的古典戏服、扮相以及道具进行设计的,而当前新创作的紫阳民歌剧也是根据剧情反应所处的历史年代,同时结合戏曲原则以及紫阳民俗等进行设计,对舞台的陈设也采用戏曲的方式进行,不仅仅体现出紫阳民歌剧所处时代特征,还简单明了。

二、紫阳民歌剧的保护发展策略

(一)政策方面:提升思想认识

紫阳民歌剧作为当代比较新兴的一种剧种,形成时间比较短,但其前身——民歌、二黄等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紫阳民歌剧也具备自身特色的艺术魅力以及传统历史,同时也传承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其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以及艺术魅力,在西区改革创新之路中成为灵活性因素,因此这就需要对其带来的价值给予肯定。

近年来、国家为弘扬历史文化,相关部门逐渐下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性的文件,同时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以上都在很大程度上为紫阳民歌剧这种地方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力量。因此作为紫阳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文化部门等,应在不断落实中央文件以及中央政策过程中,提升自身对紫阳民歌剧传承的思想认识,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对紫阳民歌剧的保护和扶持,将其作为地方戏曲中的重点保护文化之一,针对紫阳民歌剧的性质,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方向、扶持计划以及其他可行性保护措施,另外在艺术创作方面、舞台方面、人才建设等也都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同时这也是进行紫阳民歌剧传承的第一步任务。

(二)舞台方面:建设人才队伍

戏剧作为具有综合性特征的一项艺术,要想成功的打造出一部戏剧,其中需要有编剧、作曲、演员等多个艺术者共同合作而完成的。但就当前演出队伍实际情况而言,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编剧、作曲等方面人才严重稀缺,这对紫阳民歌剧的传承与发展有很大的阻碍。就近年紫阳民歌剧《茶山情》、《巴山情》以及《冤家路宽》的演出情况而言,当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进行舞台呈现的过程中锻炼演出团队,以此来提升队伍的水平。其中《茶山情》和《巴山情》参加我国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的演出;《冤家路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巡演次数有百场,在这种高规格、多次数的演出过程中,其中青年演员都积累很多舞台表演经验,提升自身在舞台中表演的实力,这也就从侧面体现出,在进行人才建设过程中取得良好成效[2]。

基于以上,在当前发展阶段,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紫阳民歌剧新剧目的编创、排演,不仅仅要扩大紫阳民歌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紫阳民歌剧的队伍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应该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进行,进一步加快对紫阳民歌剧的人才开发、对人才进行培养的相关机制建设,对具备编导方面的能力人才应适当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于有开发潜力以及未来发展前途的编剧、作曲等方面人才给予一定的培训学习、深造的机会,对这部分的人才给予生活、新剧目编创等方面的扶持。通过多种方式为紫阳民歌剧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课题方面:深入理论研究

要想促进一个艺术品种的更进一步发展,理论指导在其中处于根本作用。就当前紫阳民歌剧研究工作实际来讲,还是处于比较包若的状态,要想切实转变这种状态,建议通过各种类型的理论研究以及相关科研平台等进行相应的课题项目申报,以此来深入理论研究,另外还应该充分发挥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能,以此来调动具有积极性意义的因素,不断积累、不断深入理论研究成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从声腔音乐和伴奏形式中具备鲜明的地区特色、在艺术体现上具备成熟的表演形态以及规范化技术两方面探究紫阳民歌剧的艺术魅力,而后又分别从提升思想认识、建设人才队伍、深入理论研究三方面探究如何对紫阳民歌剧进行保护和发展提供策略,旨在传承我国紫阳民歌剧,促使其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汉滨.论紫阳民歌剧的艺术魅力与保护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17,29(5):10-13.

[2]佚名.乡村振兴与地方戏曲发展的美好图景——评紫阳民歌剧《闹热村的热闹事》[J].当代戏剧,2019,291(01):31-33.

猜你喜欢
艺术魅力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舞台灯光设计的功能与魅力
舞台音响的艺术魅力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关于声乐钢琴伴奏艺术魅力的有效思考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
激发探究兴趣,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