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新方法

2019-12-06 07:39杨晓娜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手段方法

杨晓娜

摘要: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形体训练作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其以素质教育发展为教学准则,将其与文化课程相结合,但因其独特的训练特点,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训练时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对形体的基本功进行熟练掌握,提高高校学生的气质修养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教学;舞蹈形体;教学手段;方法

舞蹈形体训练作为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其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舞蹈能够将自身情感进行充分表达的肢体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具体、优美的肢体动作将人心中的想法与情感进行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形体训练的效果。舞蹈学习的基础是形体训练,教师要以训练学生的情态、形态、气质为主,进而要求学生在訓练中能够对动作要领进行熟练掌握,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气质修养。

一、高校舞蹈形体训练的意义与当前存在的问题

舞蹈形体训练的基础内容包含了体形、体态、肢体语言等基础内容,教师在舞蹈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形体训练能够促进其肢体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舞蹈形体训练作为综合性的拓展训练,其以人体理论为科学基础,以审美理论为教学指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科学的基础训练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形体训练教学作为建立学生正确审美观的课程,在训练活动中开拓学生艺术思维,通过对审美、艺术进行全方位的探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舞蹈形体训练课程较为刻苦且难度较大,教师在训练时不仅要锻炼学生的形体还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制力的训练,学生通过长期的形体训练,能够锻炼其吃苦耐劳、坚持到底、乐观向上的道德品质,为其日后的生活学习奠定基础。虽然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愈加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很多学校还未改变传统观念,使得高校舞蹈形体训练仍存在许多问题:(1)学校对舞蹈形体训练不够重视。文化课作为国内教育教学的主流,学校一直将其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而舞蹈形体教学则不受重视。虽然部分高校将舞蹈形体教学列入主要教学课程,但由于较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其形体教学如空设。(2)训练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情况。舞蹈形体训练作为学生学习的课程,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舞蹈基础,在形体教学中具有难度的教学导致学生很难学习,因其种种因素,学生对舞蹈形体学习产生逆反情绪,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二、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的方法探究

在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全面的提高学生舞蹈形体训练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实现学生长远发展,下面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一)加强对舞蹈形体训练的重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对舞蹈形体训练的重视程度,对其训练教学活动加大投入力度。训练设备作为舞蹈形体训练课的基础,拥有良好的训练设施是上好舞蹈形体训练教学课的前提[2]。学生在安全、完善的场地内进行舞蹈形体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形体训练的积极性。高等院校在教学中对场地扩建和设备更新进行明确要求,通过对舞蹈形体训练教学的高度配合培养学生对形体训练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训练,进而通过形体示范教学加深学生对形体动作的理解,以满足高校学生的实际训练需求。

(二)完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不止对文化课产生影响,对舞蹈形体训练课程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虽然教师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但没有获得良好的课程反馈。高等院校舞蹈形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并以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审美能力[3]。在高校舞蹈形体训练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手段,遵循舞蹈性原则,通过由简到难的动作设计,规范学生的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采用创新性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内容,进而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以提高舞蹈形体训练的教学质量。

(三)训练中强化形体动作的规范性

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训练中要注意学生形体动作的规范性,在对舞台场地、教材、器材等方面进行选择时,要进行系统性安排,为强化学生形体动作的规范性做出保障。此外,教师在进行舞蹈形体训练时,除了要对学生动作的规范性进行要求,还要重视学生的素养训练与方法训练,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身体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进而使得学生的形体动作更加规范,进而在舞蹈表演时具有更强的表现能力,促进高校学生整体舞蹈能力的提高。

(四)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是高效教学的保障,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位学生对舞蹈的悟性不同,相同时间内训练效果不同,因此,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一方面,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悟性对学生的训练内容进行调整,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测评以及训练时,也需要做到因人而异,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训练与测评,保障测评的准确性、客观性,保障训练质量。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不能够以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成绩,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争取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五)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强化训练的目的性

在形体训练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训练效果的基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可以保证训练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强化训练的目的性,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强化训练的目的性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内容,第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和谐师生关系下,学生可能爱屋及乌,从而保证训练效果。为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性,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在公平工正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保证训练效果。第二,强化训练的目的性,保证目标的明确性。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训练目标,并为训练目标的完成而努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提升训练质量。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训练的目的性非常重要,是保证训练效果,有效开展形体训练的关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随着社会改革的发展与深入,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程也愈加受到关注与参与,教师在训练活动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进行不断完善,使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及时改革与创新。此外,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以重视,引导学生树立较高的审美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艺术性思维,以此实现舞蹈形体教学的高效性,满足素质教育的基础要求,以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凌.探究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新方法[J].国际公关,2019(06):95.

[2]梁旦旦.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新方法探究[J].电视指南,2018(13):249.

[3]李芳.新形势下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新方法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6(01):85-86.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教学手段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