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庐山会议旧址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保护利用

2019-12-08 23:00侯佳黛黄祺临
军事历史 2019年6期
关键词:南昌起义庐山饭店

★ 侯佳黛 孙 皓 黄祺临

南昌起义庐山会议旧址——仙岩饭店,是南昌起义重要策源地之一。与中国近代史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当前,该旧址的保护利用,亟待深入挖掘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把历史建筑保护与弘扬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其社会教育功能价值。

一、南昌起义庐山会议旧址的历史文化内涵

南昌起义庐山会议旧址——仙岩饭店,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1926年12月,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蒋及鲍罗廷、陈友仁、徐谦、宋庆龄、宋子文、孙科、张太雷、朱培德、程潜、李宗仁等,均下榻于仙岩饭店主楼。

1927年7月上旬,中共中央在武汉进行改组,由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组成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13日,中共中央发表对政局宣言,谴责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反动行径,宣布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中共党员。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瞿秋白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以休养的名义秘密前往庐山,共同研究土地革命新的方针政策、中共中央的领导改组问题。二人到达庐山后,入住仙岩饭店。7月15日,武汉国民党中央通过《统一本党政策案》,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随后大规模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派遣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等赴江西九江,准备组织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的一部分力量,联合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重回广东,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7月20日,因发现张发奎已经站在汪精卫一边,李立三等人在九江召开会议,认为“应该抛弃依张之政策,而决定一独立的军事行动”①李立三:《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1927年10月),八一南昌纪念馆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南昌起义》,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第83 页。,并最终 “决定准备待中央命令一到即发动”②叶挺:《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1928年),八一南昌纪念馆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南昌起义》,第139 页。。会后,李立三、邓中夏、聂荣臻等人上庐山,在仙岩饭店的厨房里召开秘密会议,向瞿秋白、鲍罗廷介绍筹划南昌起义的准备情况。24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义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仙岩饭店由此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的重要策源地之一”①罗利民:《历史上的仙岩饭店》,《中国文物报》2003年2月19日。。

1937年6月4日,为进一步商讨国共合作抗日具体事宜,周恩来抵达庐山,下榻于仙岩饭店。8日至15日,周恩来与蒋介石、宋子文、宋庆龄和张冲等进行了多次会谈。因国共双方分歧较大,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6月18日,周恩来回到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谈判情况。6月26日,南京方面电邀周恩来再上庐山,继续谈判。七七事变后的7月13日(或14日),周恩来再到庐山。因为双方在红军改编后的指挥和人事问题上无法取得一致,谈判再次陷入僵局。7月18日,周恩来离开庐山转赴上海。8月,对日局势日趋紧张,国共双方就中共军队改编问题最终达成协议。仙岩饭店见证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曲折过程。

二、南昌起义庐山会议旧址的文物本体构成及现状

仙岩饭店主体建筑,位于江西九江市庐山东谷中五路336号,由英国传教士都约翰(John L.Duff)设计,始建于1904年。1910年,都约翰在此创办仙岩饭店。

仙岩饭店占地面积336 平方米,位于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庐山康复疗养中心营院的中心位置,英国公寓式别墅风格。青砖砌三层楼,大门和台阶设置于西立面,造型简法典雅,外立面雨淋板与青砖墙面在线条与质感上形成了对比。它是庐山地区第一栋砖砌的大体量建筑,是民国时期庐山最为重要的接待要地。不论是建筑体量、占地面积还是影响力都排在庐山别墅群的前列,2007年被当地政府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是庐山红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庐山遗产地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创造了实践平台,同时也为庐山康复疗养中心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提供了宝贵资源。

由于缺乏长期专业的维护修缮,仙岩饭店现内部设施条件较为简陋,原有的壁炉、木地板等颇具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室内装修都丧失了使用功能,同时为了满足功能需求,仙岩饭店的周边新建了部分特勤疗养用房,这些用房的建筑风格和体量并没有与仙岩饭店协调统一,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和压缩了文物保护的空间。

三、南昌起义庐山会议旧址的保护利用建议

(一)结合历史内涵重新定位

由于仙岩饭店现在的利用功能模式单一,历史文化价值内涵挖掘粗浅,没有凸显出其作为重点保护红色建筑的地位,与营院内其他疗养居住用房的历史建筑在保护与利用方面没有特别之处,从而使营院内缺乏生动的红色资源景观,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特色不够鲜明。

作为红色历史文物,仙岩饭店具有超越时代的红色基因传承价值,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普通文物,也不应当仅仅作为干部疗养用房使用。应当充分认识到该建筑对于深入探索庐山地区红色文化价值、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功能的意义,对其重新定位,赋予该建筑新的文化生命力,让仙岩饭店一砖一瓦、一角一落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很好的保护,在对革命文化传承中深入挖掘与利用其应有价值。

(二)仙岩饭店的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宗旨并结合多年革命斗争历程的精神积淀与体现。仙岩饭店在某种程度上可谓南昌起义的策源地之一。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用创新意识和开创性思维保护与利用好仙岩饭店,有助于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提升这座近代著名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品质。

2.有利于推进红色教育发展。仙岩饭店记载了中国革命的部分历史足迹和发展脉络。作为中国革命历史和人民军队初创历程的见证者,仙岩饭店为部队传承红色基因留存了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好仙岩饭店的地理与历史优势,通过开展“红色见学参观”活动,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参观见学的方式传授给广大官兵,让疗养员在接受康养保障服务的同时,自觉融入党史、军史、近代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3.有利于加强战斗精神培育。习主席反复强调军人要把战斗精神培育作为政治工作“五个着力抓好”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着力抓好战斗精神培育”。学习贯彻习主席着重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指示,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坚决贯彻落实。在长期的和平环境里,部分官兵滋长了“仗打不起来”“打仗轮不上我”等积弊,有的单位战斗精神培育内容方法单一,只注重集体教育学习,而忽视了实地参观实践。通过加强对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可以提高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水平,增强战斗精神培育的教育效果。

(三)保护与利用红色建筑凝塑红色文化

1.原貌修复,恢复历史真实性。注重原建筑的风格、色彩、屋面形式以及构建装饰的原真性,修缮工作遵循历史建筑“修旧如旧”原则,最大限度地恢复保留原建筑风貌,体现建筑本身的历史厚重感和原有艺术风格。具体措施主要围绕建筑材料、建筑风格以及室内装饰等方面,注重构筑历史场景,保留历史信息,包括保留仙岩饭店具有庐山特色的雨淋板墙面、石材台阶、木雨篷,按原有的材质和色调,修复外立面青砖及木制门窗,更换与修补屋面红色年头砖瓦。深入研究整理与仙岩饭店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资料,营造历史文化氛围。同时,规划拆除后加建的建筑,修整广场空间,完善主从关系,实现周边建筑与历史建筑的协调统一。

2.借助历史实景,唤醒红色记忆。以仙岩饭店的史实为主线,在建筑内打造多个主题陈列室。除展示历史文物外,设置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雕塑,模拟历史事件发生过程,重现历史场景,为疗养员和部队官兵提供缅怀过往、忆昔思今的鲜活教材。同时可引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和革命历史宣讲,使得红色教育实现双向交流互动,激发官兵学习热情,推进党史军史教育深入开展。

3.构建景观小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依托庐山地区自然环境和现存革命旧址,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打造以革命文化教育为主题、贴近官兵生活思想实际的复合型党史军史教育基地。

猜你喜欢
南昌起义庐山饭店
南昌起义主力军为何多为粤军
———纪念八一建军节95周年
家有“饭店”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庐山 牯岭!Cooling!
毛泽东登庐山
“饭店”最早为方便纳贡
《李白 庐山谣》
南昌起义敌情相关问题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