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2019-12-09 01:58王悦颐
大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问卷

1 前言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掌握和提升是艰巨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鞏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坚强保障。新时代网络媒体环境下,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如何适应互联网新环境做好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必然是一项全新的重要课题。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思路与问卷设计

2.1 问卷选择

梳理已有文献,国内已有很多学者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从多个视角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展开探究。徐春妹(2017)从树立平等对话意识、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转换话语表达方式、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四个维度探索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路径。周耀宏(2019)重点研究加强教育者新媒体场域中的话语素质能力建设、规范受教育者在新媒体场域中的话语表达行为、创新新媒体场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优化新媒体场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选取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官方公众账号“经管身边”,对比“天师校园”、“天科青年”、“今日天商”三个天津市其他高校院级公众账号近三年后台数据。

本文综合考虑四个微信公众号后台数据,邀请38位同学就话语权和意识形态访谈,考虑疏通话语渠道、坚守话语底线、把握话语引导、增进话语认同四个方面,确定了平台建设、监督管理、引导方法、助客为主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该问卷的设计基于1383名学生随机抽样,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2.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问卷设计

(1)问卷的主要因子。参考结构式访谈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如图1所示,本文问卷主要考虑4个因子(维度):学生样本基本信息、平台建设、监督管理、引导方法和助客为主。每个因子设计3-6个问卷条目,最终问卷包括27道题目。

(2)研究样本。考虑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是在读学生,本研究以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众号“经管身边”为例。因此,本文在问卷调查时,主要考虑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

(3)统计工具。利用SPSS20.0和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问卷结果分析

数据统计显示,在“新媒体环境下,你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社会时事?”问题上,有6.33%的学生通过人民网,29.8%的学生通过微博、48.6%的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社会时事。渠道方式和学生年龄有关联较大,其中通过人民网获取时事的学生占比最高的是大四年级学生。

在“您认为哪些渠道可以让大学生有效表达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上,大多数学生表示可以开通微博微信平台增加互动机会,其次有学生表示可以通过平等的课堂交流模式,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可以设立话语权学生组织。

4 提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时效性策略

面对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所提出的挑战,高校不能回避,而应高度重视,认真应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的方面众多。高校应积极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话语主体平等对话意识,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转化话语表达方式,健全舆论引导机制,以实现其意识形态话语权。

4.1 尊重话语主体,树立平等对话意识。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观念,建立平等对话、对等交流的意识。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增强话语公信力。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在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同学也要体现在行动中。其次,尊重话语对象,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尊重的对话氛围,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观点,用“学言学语”、用科学的方法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时,引导大学生使用健康向上、积极理性的方式行使话语权,在新媒体平台传达思想和观点;当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使用过激、极端的言论发表思想,及时旗帜鲜明的制止。

4.2转化表达方式,增强话语方式影响力。“00后”学生在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下,获取信息的渠道骤增,思想和行为受到不同网络文化思想的干扰显著,呈现出与以往不用的特点,往往思想更为独立、心思更为敏感。在以往惯用的“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思政教育方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新时代大学生,我们需要转变互动方式。首先,我们需要转变沟通方式,将意识形态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融合,互动交流。其次,提升思政工作者自身媒介素养,将隐晦深奥的文字转换为通俗易懂的形式与学生沟通。第三,占据学生常用的新媒体网络软件,比如:知乎、抖音、微博等等。最后,寻找合适的互动时机,稳准利用主流时事热点发声,引导学生正确理性看待热点时事。

4.3 健全舆论引导机制,提升话语环境感染力。网络素养是人们在使用网络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素质,既包括媒介认知使用能力、网络信息真伪判断能力、信息获取与传播能力,还包括网络道德恪守能力以及网络安全意识等。课程教育,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引导的主渠道、主阵地。目前,各大高校普遍采用的是组织专题讲座、开设选修课程,例如中山大学推出《网络素养》慕课,复旦大学设置《新闻媒介与社会》公选课等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形式。但是,教育不是一课之功,这种“零打碎敲”的教育方式无法形成合力,实现教育目的。因此,明确目标、整合资源,从教材编撰、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等方面统筹发力,着力构建一个完整、规范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是有效提升学生网络素养的必经之路。

作者简介:王悦颐(1992-),女,汉族,黑龙江省鸡西市,助教,工学硕士,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问卷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问卷网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