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劳动观及其现实价值探析

2019-12-09 01:58康乃馨
大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劳模精神劳动教育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劳动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过回信、与劳动群众进行亲切会谈等方式系统回答了“如何对待劳动与劳动者,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念,弘扬什么样的劳模精神”等一系列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的劳动观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学说的基础上,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从思想内涵来看,习近平的劳动观包含了劳动价值观,创造劳动观与和谐劳动观;从现实价值来看,习近平劳动观充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当代青年教育有重大意义,必将更好地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

【关键词】 劳动观 劳模精神 劳动教育

一.习近平劳动观的背景来源

深刻考察和分析习近平发表的关于劳动的相关谈话,可以从中发现,习近平劳动观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有着对党和历任国家领导人的劳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观,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意蕴。

(一)现实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有了极大程度的增长,各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在劳动观念和劳动关系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宏观上来看,劳动报酬权作为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之一却仍有未得到保障之例,劳资关系不平衡,拖欠工资,同工不同酬等现象时有发生。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同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自身力量,但前者较之后者收入偏低且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贫富差距并未呈现出明显缩小的趋势。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劳动的需求也不局限于满足其生存权,更要求体面劳动,然而劳动的制度供给暂时不能满足劳动者的权益需求。从微观上来看,人的价值观随着文化多元化发展也在不断变化。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使炫耀性消费代替劳动成为人们自我认同的重要因素,劳动光荣观念式微。风行一时的“锦鲤”文化体现了人们对不劳而获观念的热烈追捧。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弘扬劳动美德,自由劳动不是丧失劳动道德底线。一个和谐的社会,必有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其助力。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呼唤劳动光荣的复归,强化劳动价值认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理论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历史来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思想,传统的劳动观的体现可以从上古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對劳动这一优秀品质的歌颂说起。先秦时期就有儒家文化的民本思想强调减轻劳动剥削,孟子提出仁政,主张以民为贵,为大多数劳动人民发声。庄子“庖丁解牛”的寓言中,劳动成为了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美的艺术。墨子的“非攻”强调战争使农不能耕,蕴含了尊重保护劳动者的思想。《左传》中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谈到了“人生在勤,勤则不匮”[1],勤劳则民生不愁。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始终流传着以人为本的劳动思想,这为习近平劳动观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习近平始终心系人民,始终强调和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2]这一论述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思想。

(三)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完善中,劳动作为核心思想为唯物史观的构建描绘了基本框架。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3]习近平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4]这一论述立足于唯物史观,强调了劳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人类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部人类劳动史。这部人类劳动史用事实证明了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和人类文明。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劳动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马克思用异化劳动的概念解释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础上再创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以自由劳动为人的解放提供路径。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纪念“五一”劳动节也一直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群众性的节日,历任国家领导人都对劳动有着深刻的观点。毛泽东提出,“任何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必须注意尽可能充分利用人力和设备,尽可能改善劳动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5]邓小平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 “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6]在这些观念及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尊重劳动与劳动者,鼓励劳动致富、劳动光荣的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习近平从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一观点出发,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社会发展规律统一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点作出了重要的继承与发展,传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添砖加瓦。

二.习近平劳动观主要内容

(一)劳动价值观

习近平的劳动价值观回答了两个问题,即劳动本身的价值与作用以及如何在劳动中体现个人的价值。当代劳动的内涵与形式对比上个世纪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劳动的价值与地位仍然值得颂扬,劳动始终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习近平在新疆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时谈到,“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共产党人发扬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四风”的重要保障。”[7]这一论述将劳动上升了到政治高度,既体现了劳动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劳模精神作为习近平劳动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延。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都谈到了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他认为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8]广大劳动者,劳动模范都是劳模精神的载体,个人要在劳动中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就是要在劳动中发扬劳模精神,积极投身实践,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鲜活素材和有力支撑。正如习近平所说,“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9]

(二)创造劳动观

传统的简单、重复性劳动已不能主导经济社会发展,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创新劳动才能引领发展,驱动未来。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了“创造性劳动”这一概念,就是要求广大劳动者发扬创新精神,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始终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所以创造性劳动首先要培养创新性人才,培养高素质劳动大军。习近平指出,“人是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仅是靠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品质与踏实肯干的实践,还依靠于广大劳动群众勇立潮头、开拓创新的品格。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一坚实力量。其次,创造性劳动要求创新劳动的方式。在新一代科技革命下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智能化机器正在逐渐替代一些常规的体力劳动甚至脑力劳动,人的劳动内容逐渐向研发、服务、运营等领域靠近。尽管新经济社会产生了新劳动方式,同时传统劳动方式的创新也不可忽视。习近平强调,“广大农村青年要在發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展现现代农民新形象,广大企业青年要在积极参与生产劳动、产品研发、管理创新中创造更多财富,广大科研单位青年要在深入钻研学问、主动攻克难题中多出创新成果,广大机关事业单位青年要在提高为社会、为民众服务水平中建功立业。”[1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要持续在创造性实践和探索中,激发自主性和首创性,弘扬时代精神,为传统行业注入新的能量,使传统行业迸发新的光彩。

(三)和谐劳动观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12]和谐劳动观是习近平劳动观最为系统化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深度落实,劳动关系维持了基本的稳定。但劳动关系中的局部矛盾仍时有爆发,若没有完善的制度引导,冲突产生的后果可能会对劳动关系的全局造成一定影响。面对这一情况,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论述了和谐劳动关系的落脚点以及实践路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其根本权益,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针对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问题,习近平以“体面劳动、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价值观促进各项政策落实。进而从全局视野提出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路径,包括: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13]这些具体的政策将劳动者与企业、工会、党和政府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对于劳动者而言,维持和谐劳动关系对其发挥劳动的创造性、创新性,体现在劳动中的个人价值有着重大意义。对于党和国家而言,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为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这样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客观可能。

三.习近平劳动观的现实价值

(一)丰富了青年教育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青年教育的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更加注重青年的教育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接班人和建设者,这就离不开青年教育。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4]大会讲话重新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放置到同等高度。

实际上,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影响,劳动教育是一直存在的,但近些年来有一定淡化的迹象。具体来看,在家庭方面,溺爱模式更为普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灌输大于社会实践,即使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也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命价值;在社会风气上,享乐主义风行,不劳而获更显光荣,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习近平重提劳动教育则强调了当前教育体系虚化的部分,从理论上丰富了当代青年教育的内涵。从实践上来看,落实劳动教育也有利于改变当前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更深层次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情怀和劳动情感,促进青少年在劳动中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劳动观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二者都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共同的价值引领作用。

从国家层面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来实现。实干兴邦,勤劳致富,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每个中国人将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联结起来,通过脚踏实地劳动创造出来的。习近平和谐劳动观系统、全面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是践行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从社会层面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也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应有之义。体面劳动,坚持公平正义,扫清广大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的阻碍正是将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体面劳动为自由劳动奠定基础,当人民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当法治为平等、公正的劳动关系护航,劳动不再只是为了满足生存发展,而是为了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时,自由劳动得以实现。从个人层面来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同习近平劳动观中呼吁广大劳动群众发扬的劳模精神相融相通。劳动模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者群体,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投身到社会各个岗位,以诚实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培育友善的社会关系,是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三)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离不开劳动的创造。首先,劳动的主体在人民,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习近平劳动观正是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显著位置,时刻强调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特别是面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时,提出体面劳动、创造性劳动等一系列观点,进一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十四条基本方略和九条重大举措,在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前提下,继续满足劳动者对发展权的需求,激发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个人力量。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着实践,科学思想是推动实践发展的重要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本土实践,放眼全球时代浪潮,直面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劳动观。正是在习近平劳动观的正确指导下,我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稳健向前,国民劳动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习近平劳动观正逐渐转变为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其基本主张正落实为法律制度、战略措施和建设行动,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新的能量。

【注 释】

[1]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6-04-30.

[2]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5-04-29.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4]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3-04-29.

[5]《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第461-462页.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88页.

[7] 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N].人民日报,2014-05-01.

[8] 同2

[9] 同2

[10]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4-6-10.

[11]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6-04-30.

[12] 同2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4/08/content_2843938.htm.

[14]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北京:人民日报,2018-09-11.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北京:人民日报,2018-09-11.

[2] 楊云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思想研究[J].理论视野,2018(06):25-30.

[3] 李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1):12-16.

[4] 陈世润,王婷.习近平劳动思想探析[J].学习论坛,2017,33(11):14-17.

[4]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6-04-30.

[5]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5-04-29.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4/08/content_2843938.html.

[7]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4-6-10.

[8] 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N].人民日报,2014-05-01.

[9]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3-04-29.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11] 《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第461-462页.

[12]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第88页.

作者简介:康乃馨(1996-),女,汉族,四川绵阳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710126

猜你喜欢
劳模精神劳动教育
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劳模文化
以劳模精神推进高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析
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促进振兴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企业如何弘扬劳模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