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y、hs-CRP、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12-10 03:32王江元刘彩红曹忠帅董文博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3期
关键词:纤溶二聚体硬化

王江元 刘彩红 曹忠帅 董文博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检验科,吉林 长春 130031)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急性心肌梗死(AMI)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且医疗费用较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AMI与ACI发病机制均为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继发血栓所致。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缺血性脑卒中,ACI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疾病类型〔1,2〕。AMI是在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突然减少或中断,而引起的相应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临床病症,多为突然发病,且病情快,主要症状为心律失常、持续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3〕。因此ACI、AMI诊断急需早期且敏感的检测指标。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为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4〕,且D-二聚体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5〕。本研究观察Hcy、hs-CRP、D-二聚体在老年AMI与ACI患者中的不同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2~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其中ACI组为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诊断为ACI患者75例,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60~78岁,平均(72.92±3.37)岁,发病时间均<6 h,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ACI诊断标准〔6〕,经头颅 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AMI组:心内科住院的首次诊断为AMI患者78例,其中男34例,女44例,年龄60~76岁,平均(71.22±3.95)岁,患者发病时间均<6 h,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对照组: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老人,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60~74岁,平均(69.67±2.87)岁。排除标准为(1)复发性脑梗死、心肌梗死;(2)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者;(3)近期有感染、外伤、手术史者;(4)伴有恶性肿瘤者;(5)1个月内使用抗凝、溶栓药物者。3组性别、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样本采集 ACI与AMI患者于入院后,第2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在转速为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80℃保存。

1.3样本检测 Hcy采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检测,D-二聚体采用STAGO Evolution凝血仪,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西门子BNII,散射比浊法检测。健康对照者按照上述方式采集分离空腹血清,并进行Hcy、D-二聚体、hs-CRP的检测。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t、方差分析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各组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ACI组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t=10.01、16.37、38.01,均P<0.05),AMI组Hcy、D-二聚体、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t=4.94、10.23、36.99,均P<0.05)。ACI与AMI组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t=14.26、7.93、11.49,均P<0.05),见表1。

表1 各组Hcy、D-二聚体、hs-CRP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AMI组比较:2)P<0.05;表2同

2.2各组Hcy、D-二聚体、hs-CRP阳性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ACI与AMI组Hcy、D-二聚体、hs-CRP阳性率明显增高(χ2=21.89、18.04、32.34,均P<0.05);ACI与AMI组Hcy、D-二聚体、hs-CRP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组Hcy、D-二聚体、hs-CRP阳性率比较〔n(%)〕

3 讨 论

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为ACI主要发病病因,并伴有栓塞与不同程度内皮损伤〔7〕,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神经功能损害与局限性脑缺血呈阶梯式或进行性加重,此过程包含复杂的生物学机制,例如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紊乱、氧化损伤及神经细胞凋亡、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等〔8〕。吸烟、肥胖、酗酒、心脏病、高脂血症、性别、年龄、遗传因素均为该病的危险因素〔9〕,相关研究显示,在55岁之后年龄每增加10岁,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可增加1倍〔10〕。冠状动脉硬化为AMI主要发病病因,AMI是心血管内科急重症之一,其发病迅速,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目前用于AMI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主要为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11〕。肌红蛋白升高时间较早,但缺乏特异性,肌酸激酶同工酶难以与骨骼肌疾病相鉴别,对微小心肌梗死诊断困难。肌钙蛋白是目前心肌梗死最好的标志物。ACI与AMI目前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但由于影像学检查(CT或MRI)、血脂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等常规检查对于病情变化尤其是早期病情变化缺乏特异性预警作用;且溶栓、手术治疗均需在有效时间内进行,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可以保证其更佳的治疗效果。

1969年MCcully等〔12〕首先报道Hcy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相关。Hcy 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脂蛋白氧化、活化炎症反应等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1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ACI、AMI的危险因素,高Hcy诱发血管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产生,进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发毒性作用,氧自由基不仅可诱发一氧化氮(NO)的生成也可以使血管舒张有关因子失活,最终导致血管不断收缩及血小板发生聚集并凝固〔14〕。且Hcy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联系较其与冠心病发生的联系更加密切。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密切相关,在机体组织损伤于坏死、炎性疾病、手术创伤、恶性肿瘤等情况下可迅速升高至正常水平的10~1 000倍,于12~24 h达高峰〔15〕。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CRP常沉积在血管壁内,并与泡沫细胞、补体复合体等共存,进而引发血管内皮受损,导致血管不断收缩,并伴有脂类异常代谢,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使其活性增加,引起纤溶系统紊乱,最终引发血栓的形成〔16〕。hs-CRP不仅是一种炎性标志物,还可作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也可以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已成为早期心肌梗死的标志物之一,对疾病的发展与缓解的预测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7〕。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对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8〕。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可激活补体系统,进而损伤血管内膜,并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与此同时引起机体血管通透性升高,造成平滑肌硬化、增生,最终促使动脉硬化斑块不断发展扩大。此外,还可促进白细胞释放蛋白酶,损坏血栓纤维帽,促进血栓形成〔19〕。D-二聚体可用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增高时提示体内继发性纤溶亢进,可有效反映机体高凝和血栓状态。研究表明,ACI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先于影像学改变〔20〕。

综上,Hcy、D-二聚体、hs-CRP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在脑梗死及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充当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因此,在临床上,及时检测这三个指标,不仅可以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梗死,还可以用于病情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纤溶二聚体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