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2019-12-10 03:33余峰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3期
关键词:皮瓣根治术生存率

余峰彬

(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四川 攀枝花 617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危害女性生命安全的重要恶性肿瘤之一〔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临床首选治疗术式,虽可切除肿瘤组织,但术后乳房外形的缺失,给女性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2〕。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形体美学的要求不断增加,故乳房重建成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98例,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60~82〔平均(70.69±4.22)〕岁;肿瘤TNM分期:Ⅰ期21例,Ⅱ期18例,Ⅲ期10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小叶癌16例,浸润性导管癌20例,原位癌13例;病程2~8〔平均(4.65±1.22)〕个月。试验组年龄60~83〔平均(71.02±4.26)〕岁;肿瘤TNM分期:Ⅰ期20例,Ⅱ期17例,Ⅲ期12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小叶癌15例,浸润性导管癌22例,原位癌12例;病程2~9〔平均(4.73±1.2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 均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乳腺癌;知情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60岁;无凝血功能障碍;无精神系统疾病、意识功能障碍。

1.2.2排除标准 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损伤;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手术前接受放、化疗治疗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形状后于体表标记,指导患者呈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根据肿瘤位置、形状及乳房大小设计手术切口,切口多为横月牙形或纵梭形切口,切口距离肿瘤边缘3 cm左右,将皮肤切开后对皮瓣进行游离,保留少许薄层脂肪组织,随后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将乳腺与深面胸大肌筋膜分离。彻底清除胸小肌、胸大肌的淋巴结脂肪组织,范围上到锁骨边缘、下至肋弓处,内到胸骨外缘,外到背阔肌前缘。淋巴结组织清扫完成后将胸小肌和胸大肌提起,解剖结扎处理腋血管,切除其分支,随后清除腋静脉周围及肩胛下肌群筋膜的淋巴结组织,术中注意保护肩胛下血管、胸前神经、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冲洗手术创面,无明显出血后,腋窝下留置负压引流管,关闭手术切口。试验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乳房重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操作方式同对照组,根治术后改变患者体位,取健侧卧位,行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取背部肩胛下横梭形切口,根据健侧乳房切取合适的背阔肌肌皮瓣,经皮下隧道,将肌皮瓣旋转至胸壁皮下,转移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代替切除的乳腺组织,并固定于患侧胸壁,并对患侧肌皮瓣进行塑形,彻底止血后,患侧腋窝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4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评分:于术前、术后1年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5〕从社会及家庭状况(28分)、生理状况(28分)、附加关注状况(36分)、功能状况(28分)、情感状况(24分)5个领域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②生活满意度:术后1年,参照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6〕评估两组生活满意度,分值为0~35分,其中非常满意为31~35分;满意为26~30分;少许满意为21~25分;中立为20分;≤1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少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随访期间经影像学、病理组织学检查记录两组疾病复发率、远处转移率,记录两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④美容效果:术后1年,参照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会制定的美容等级量表〔7〕评估两组乳房美容效果:术后患侧乳房与健侧乳房位置对称,大小基本相当为优;患侧乳房与健侧乳房位置对称,着装后与健侧乳房差别不明显为良;患侧乳房与健侧乳房大小、位置有明显差别为差。总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⑤并发症:记录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皮下积液、腹壁疝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 果

2.1生活质量评分 手术前,两组社会及家庭状况、生理状况、附加关注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试验组社会及家庭状况、生理状况、附加关注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生活满意度 试验组术后生活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 试验组疾病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手术前、后两组FACT-B评分对比分,n=49)

表2 术后两组生活满意度对比〔n(%),n=49〕

2.4美容效果 试验组术后美容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术后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对比〔n(%),n=49〕

表4 两组美容效果对比〔n(%),n=49〕

2.5并发症 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皮瓣坏死、1例皮下积液、1例腹壁疝,总发生率为10.20%;试验组术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2例皮瓣坏死、1例皮下积液、2例腹壁疝,总发生率为14.29%,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0,P=0.538)。

3 讨 论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该病患病率不断地增加,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安全。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癌最为有效方式,以往临床多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其通过将乳腺组织直接切除,并对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术后可造成胸壁毁损、乳房缺失、局部畸形、姿势变形、腋窝凹陷等,破坏女性曲线美及生理特征,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重大伤害,且部分患者术后会因感到自卑,拒绝参与公共活动,从而影响其人际关系,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8~10〕。因此临床积极寻求一种既可保障乳腺癌治疗效果,还可保持女性乳房形态美观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1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提升,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逐渐应用于乳腺癌治疗中,不仅可获取确切的治疗效果,还可弥补乳房切除后的身体畸形,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2,13〕。临床乳腺重建方式较多,包括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假体置入乳房再造、自体组织联合假体乳房再造等,其中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是临床常用的自体组织乳房再造术,手术操作较为简便,且背阔肌肌皮瓣是以胸背血管为蒂,具有支配神经功能,通过将其旋入缺损的胸部,可提升重建乳房存活率,同时可获取良好的柔软度及弹性,从而提升乳房美观效果〔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可改善老年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乳房美观效果。分析原因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后可有效地弥补根治术造成的乳房缺失,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可得到家庭的支持,利于患者术后快速融入社会,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治疗,不仅不影响治疗效果,还可避免对术后远处转移、肿瘤复发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能够满足患者对乳房美观的要求,是临床补救乳房缺失的极佳治疗方案〔18〕。综上所述,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治疗可提升患者生活满意度,提升乳房美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疾病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且对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猜你喜欢
皮瓣根治术生存率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