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原因

2019-12-10 03:33马岩白峰张莹莹张嘉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3期
关键词:屈光度屈光老年性

马岩 白峰 张莹莹 张嘉玲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1眼科,吉林 长春 130000;2妇产科)

视力问题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调节能力下降,必然会出现视力衰退的现象,在没有明显的痛、痒等症状时,自行定义为老花眼的这种判断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有些眼部疾病初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或出现的症状易与屈光不正相混淆。当发现视力开始明显下降时,应到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检查,确定引起视力下降的真正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矫正及治疗措施,不能把所有的视力下降都归结于衰老引起的功能正常减退,而忽视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根据视力下降的速度,一般将老年人视力下降分为视力骤降和视力渐降两种情况,诱发视力下降的原因很多,除了生理原因,还有一部分是病理原因。能够影响老年人视力的病症主要有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屈光不正等。如果是双眼视力同时下降,则有很大概率是由于远视性屈光不正引起的,该症状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白内障。目前我国因白内障致盲的患者数量已经超过500万〔1,2〕,该病与青光眼均被列入三大致盲眼病。本文拟分析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初诊为双眼视力下降的400例(800眼)老年患者(年龄>60岁)。男187例,女213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46±3.17)岁。

1.2检查方法 在小瞳孔状态下进行检查,首先排除非屈光不正情况,然后采用托吡卡胺(米杜林-P)0.5%等散瞳剂进行散瞳,利用相关仪器(Topcon,Rm-200B型电脑验光仪)进行验光,最后进行主观检查,将视力矫正到4.9以上。采用5分记录法记录视力,参照对数视力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各种疾病对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的影响 屈光不正及白内障引起的双眼视力下降程度及占比差异显著(χ2=115.642 1,P=0.000 0)。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双眼视力下降程度及占比差异不显著(χ2=6.567 4,P=0.135 2)。见表1。

表1 各种疾病对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的影响〔n(%)〕

与屈光不正比较:1)P=0.000 0

2.2年龄对疾病种类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非屈光不正性质的眼部疾病增加,其中白内障发病率最高。各年龄组眼部疾病种类及占比差异显著(P=0.000 0)。见表2。

表2 年龄对疾病种类的影响〔n(%)〕

2.3年龄对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的影响 年龄60~69岁者中视力<4.0为21眼(9.21%),4.0~4.2为9眼(3.95%),4.3~4.5为40眼(17.54%),4.6~4.8为158眼(69.30%);年龄70~80岁者中视力<4.0为191眼(33.39%),4.0~4.2为148眼(25.87%),4.3~4.5为134眼(23.43%),4.6~4.8为99眼(17.31%);合计视力<4.0为212眼(26.50%),4.0~4.2为157眼(19.63%),4.3~4.5为174眼(21.75%),4.6~4.8为257眼(32.13%)。视力<4.0的例数多集中于70~80岁患者,且患眼数量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视力下降程度及占比差异显著(χ2=50.381 2,P=0.000 0)。

2.4屈光度与各种类型的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者中屈光度0.75~2.00 D者共179眼:远视148眼(82.68%),近视25眼(13.97%),混合散光6眼(3.35%);屈光度2.01~3.00 D者共105眼:远视87眼(82.86%),近视13眼(12.38%),混合散光5眼(4.76%);屈光度3.01~4.00 D者共57眼:远视39眼(68.42%),近视4眼(7.02%),混合散光14眼(24.56%);屈光度4.01~5.00 D者共40眼:远视21眼(52.50%),近视12眼(30.00%),混合散光7眼(17.50%);合计远视295眼(77.43%),近视54眼(14.17%),混合散光32眼(8.40%)。老年群体中最常见的屈光不正类型为远视眼〔295眼(77.43%)〕。各种屈光不正类型的屈光度及占比差异显著(χ2=61.272 5,P=0.000 0)。

3 讨 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或出现老年性疾病,这其中也包括眼部。临床数据显示〔3〕,一般以功能减退病症居多,老年性疾病较少。根据相关研究,人眼的屈光度呈正态分布,屈光度零点为正视眼,偏左为远视眼,偏右为近视眼。同时,在一定生理范围内的偏差都属于正常状态,事实上位于零点的正视眼情况非常少见。人眼的初始屈光度为+2.50 D~+3.00 D,随着年龄增长,屈光度逐渐接近正视眼。一直到青年阶段(35岁以前),大部分人的视力在正常范围内〔4〕。但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眼部睫状肌生理张力及调节作用逐渐减弱,尤其当进入老年时期后,眼球的屈光力不足,逐渐转为固定性远视眼,视力水平也相应下降。

老年人常见眼部疾病主要有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中老年性白内障多发于45岁以上群体,50~60岁群体的发病率为60%~70%,70岁以上群体的发病率更高,甚至超过80%〔5,6〕。出现白内障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辐射、营养不良、抗生素副作用、糖代谢障碍、家族遗传等。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病因是随着年龄增长,眼球晶状体逐渐开始浑浊,从而引起白内障。青光眼是临床上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其典型特征为视乳头萎缩或凹陷、视野不完整、视力水平下降,共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其中原发性青光眼与老年性白内障同样多发于45岁以上群体,其中40~70岁群体数量最多,占总病例的76.2%〔7〕。原发性青光眼需要长期治疗,不仅影响患者视力,同时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本次研究涉及的老年性白内障和原发性青光眼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8〕。据临床统计〔9,10〕,老年性白内障及原发性青光眼对于患者视力的损害程度远超过屈光不正引起的视力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的病程时间长,并发症多,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近几年的临床数据显示年轻化趋势明显。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40岁以后发病,占总病例数的75%以上〔11〕。随着患者病程延长及年龄增长,有很大概率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发病率与病程具有相关性,相关统计显示〔12〕,病程6~10年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概率为36.4%,病程11~15年者为58%,病程超过15年者为72%。该病对患者视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视野模糊,视力下降,重症患者有失明的风险。

引起老年人双眼视力下降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屈光不正与非屈光不正眼部疾病。屈光不正对患者视功能的影响相对较轻,大部分患者出现轻度视力下降,以轻度远视为主,这与年龄增长引起的生理变化有关。当年龄继续增长,非屈光不正眼部疾病的数量逐渐增加,患者视力的下降程度也随之增加。在所有非屈光不正眼部疾病中,老年性白内障的占比最高,对患者视力的影响程度也最大。由于老年性白内障的初期症状与屈光不正比较相似,很多老年人误认为是自身衰老引起的眼部功能衰退〔13〕,甚至临床上也出现过将屈光不正视力下降不明显患者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错误诊断的情况。临床上出现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没能分清楚晶状体混浊与晶状体生理性核硬化〔14〕,随着核硬化程度加重,晶状体核颜色加深,误诊的可能性也会相对减少。因此,出现双眼视力下降程度不大的患者,也应尽早前往医院,通过正规检查确定病因。同时,治疗人员一定要认真检测、观察、谨慎诊断。尤其是对非屈光不正眼部疾病的患者,在初期视力下降不明显的情况下,避免误诊为屈光不正,或将屈光不正误诊为初期非屈光不正眼部疾病。误诊不仅延误治疗时间,对患者视力造成伤害,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15~17〕,一定要尽可能避免。综上,总结出老年人视力下降原因对临床治疗及诊断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提高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猜你喜欢
屈光度屈光老年性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青少年屈光不正合并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温针灸配合中药塌渍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某单位职工屈光不正患病情况分析
阿托品与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验光的差异比较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