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护生从事机构养老工作意愿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2019-12-10 03:33李立伟黄晓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3期
关键词:意愿养老护理人员

李立伟 黄晓梅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5)

2015年广西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643万人(其中65岁以上456万人),占13.62%,老年抚养比为21.03%〔1〕。众多患有慢性疾病、部分或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的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增加了对机构养老的需求〔2〕。然而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老年护理服务内容开展的不够深入〔3〕,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有突出的离职现象〔4〕,这无疑制约了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与之相矛盾的是护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如何帮助护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提高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意愿,是护理管理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影响在校护生从事机构养老工作意愿的因素,并探讨了提高其工作意愿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在校护生,纳入标准为未毕业全日制护理学专业学生,自愿参与研究,没有沟通障碍。2018年1~3月访谈12名在校护生,样本量以重复出现被访谈者的资料,且分析资料时没有新的主题概念出现为标准。为了保密,用S1-S12代表被访谈者姓名,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采用目的性抽样,根据纳入标准初步筛选研究对象,取得同意后双方共同商定访谈的地点和时间。正式访谈前与被访谈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与12名在校护生进行深度访谈,每位访谈时长0.5~1.0 h,在访谈中录音并注意观察、及时记录被访谈者的非语言信息,如动作、表情、语气等。为了确保能全面的讨论到有关问题,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框架确定了访谈提纲。

表1 12名受访者一般资料

1.2.2资料分析 在每次访谈后24 h内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5〕进行资料分析,步骤如下:首先阅读所有原始记录;其次根据TPB和现有研究分析形成初始主题目录;然后将分散的原始记录整合成有意义的基本分析单元,再由两位研究者分别分析基本分析单元,讨论后将其归纳到相应的主题目录;最后再次阅读原始记录,整理完善,形成最终主题目录。

1.2.3研究的严谨度 为保证被访谈者的代表性,依据在校护生的性别、年龄、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愿意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等情况确定被访谈者。访谈中为了减少霍桑效应〔6〕,研究者访谈前均接受过访谈技巧培训。分析资料时,综合地整理、分析语言文字资料和非语言行为资料,保证资料的可信度。

2 结 果

2.1主题1:对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态度

2.1.1职业认同 不愿意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被访谈者对该工作不认可。不少被访谈者认为机构养老工作又脏又累,地位低、收入低、工作环境差。S12:“那里不都是护工吗?那种又脏又累的工作我可不想干”。S3:“不想去养老院工作,待遇差不说还没地位,工作环境也不好”。还有被访谈者提到机构养老工作晋升机会少,没有发展空间。S11:“据我所知机构养老工作学习机会太少,也不好评职称,不利于自身发展”。而愿意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护生在访谈中则表现出较高的职业认同感。S9:“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发展前景也不错”。

2.1.2对老年人的态度 被访谈者对老年人的态度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方面。不愿意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被访谈者对老年人看法偏负向。S10:“我奶奶重男轻女,很多老人观念陈旧又固执,我不想做这类工作”。而有意向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被访谈者对老年人看法更正向。S1:“我从小跟外婆生活,她对我很好,很多老人值得尊重”。

2.2主题2:个体所认为的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困难程度

2.2.1个人经历或能力 访谈中有些护生谈到个人经历和能力。S1:“我外婆有心脏病,她住院了有时间我就去陪护。学护理挺不错的,帮得上忙!”S10:“学过老年护理的课,不记得了,没几次。实习没安排老年科”。S12:“老人主要是慢性病,病情多变,在学校学到的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有限,应届生去不行的”。

2.2.2性格 性格也会影响到被访谈者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意愿。S3:“急性子的人做不了这项工作”。S5:“我吃不了苦,也受不了气,这工作不适合我”。S6:“我太粗心,我要改行不做护理工作了”。

2.3主题3:重要他人的影响 重要他人指的是对个体的自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或群体,如在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父母、老师、偶像或平辈群体〔7〕。被访谈者在择业时会受到某些重要他人的影响。

2.3.1家人 家人是否支持被访谈者从事机构养老工作会影响其工作意愿。S9:“我爸妈也说老年护理就业前景不错,国家会大力发展,他们也鼓励我从事这方面工作”。S5:“妈妈一个人照顾老年痴呆的姥姥好辛苦。她担心我不适应,不让我做此类工作”。

2.3.2老师 访谈中护生提到的来自老师的影响多比较积极。S4:“就业指导课上老师讲老年护理很好就业,需求量很大。如果没有医院要我,也可以去社区或者老年公寓”。S8:“我想从事相关工作,因为老师说养老机构特别缺专业的护理人才,对男生来说是很好的机遇”。

2.3.3老年护理人员 被访谈者在实习或生活中接触的老年护理人员也对其工作意愿有一定影响。S4:“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实习时有个老师护理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爷爷,亲手给他掏粪便,他家人很感激,还写了表扬信,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S11:“在神经内科实习时好多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有个带教老师嫌累计划辞职呢。我宁愿去小诊所也不去养老院”。

3 讨 论

3.1影响在校护生从事机构养老工作意愿的因素 TPB由美国的心理学家Ajzen提出,可用于预测或分析护理人员采取某行为的意愿或意向,并分析影响采取这一行为的因素〔8〕。根据访谈结果,在校护生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意愿会受个人对该工作态度的影响,对机构养老工作职业认同感高、对老年人持正向态度的更愿意从事该工作,反之意愿较低,与杨玉洁〔9〕的研究结果一致。护生对自身能力和性格的看法也对其从事机构养老工作意愿有一定影响,若其有相关经验或具备了老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认为适合机构养老工作则更愿意从事该工作。另外,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意愿还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家人的支持、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老年护理人员的正向反馈对护生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意愿有积极影响,反之有消极影响。

3.2提高在校护生从事机构养老工作意愿的措施

3.2.1端正在校护生对机构养老工作的态度 首先,在校护生对老年护理工作要有积极正确的认识。从社会层面,我国老龄化趋势非常严峻,应重视对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加大对保障和提高老年护理人才的待遇,完善晋升机制〔10〕,使机构养老工作对护生更有吸引力。从学校层面,不仅要关注护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在培养过程中融入职业使命感、责任感的教育,鼓励护生有作为、有担当;在就业指导中应认识到机构养老工作蕴含着丰富的就业资源,可以将机构养老工作作为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向学生推广;老年护理及相关课程更要客观地介绍老年护理发展的现况,并对机构养老行业的发展前景做科学地分析,使护生深切感受到机构养老行业前景美好,并有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

另外,要引导在校护生对老年人的正确态度。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呼吁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弘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学校应在课堂内外给护生提供更多的与老年人接触的机会,安排深入老年病房、老人院的见习或公益活动〔11〕,引导在校护生对老年人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提高护理老年人的意愿。

3.2.2树立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信心 研究表明丰富的老年护理知识及熟练照顾老年人的技能可以消除在校护生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和误解〔12〕,激发护生对老年护理工作的热爱和兴趣。因此,应根据临床岗位需要有侧重的合理安排老年护理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形式上可采取角色扮演、个案分析、阅读指导、社会实践等多元开放教学法,实习中可以将养老院、社区作为实习基地,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从而树立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信心。

3.2.3强化重要他人对在校护生的正面影响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理论、技能知识的传授,作为在校护生不可忽视的重要他人,在工作生活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对护生择业观的正确引导。老年护理教师本身应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并传达给学生爱岗敬业、平等、奉献的专业精神。临床带教老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高尚的职业素养与思想品德,能引领护生热爱并忠诚护理事业。另外,可以充分发掘和宣传工作在一线的优秀的养老护理人员的事迹,请他们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与体会,发挥榜样的力量,从而使在校护生切实感受到机构养老工作的价值与收获。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强调要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并明确提出要壮大人才队伍,推进涉老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13〕,作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深入了解在校护生从事机构养老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护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提高从事机构养老工作的意愿。

猜你喜欢
意愿养老护理人员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养老生活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