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

2019-12-10 09:03杨艺
科技资讯 2019年3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思维

杨艺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走过了百年发展历程,建国后语文课程文件中关于阅读领域的描述越来越清晰。阅读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重任。该文基于建国后语文课程文件中“思系術语”的部分统计分析,从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着手,细致描述体验式、理解式、想象式和联想式阅读教学等阅读教学方式,以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学生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113-02

阅读是学生多元对话与思考的方式,追求创新型、创意性阅读,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窥探建国后的语文课程文件,“体验”“理解”等词语出现频次较高,意在强调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各方面的体验与感受,唤醒理解、想象与联想多感官有效参与。

1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1.1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涉及阅读教学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和实施建议版块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要秉持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理念,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规范阅读教学策略。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学段还是普通高中学段,语文课程标准都遵循其学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了其适合的阅读与思维发展的标准要求。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革新发展,文件中凝练了更多关于阅读教学和思维发展的标准与条目,明确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和训练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2 阅读过程也是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理解为它本身进行思维活动、思维加工和思维处理的一种发展演变的进程。学生阅读即是头脑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处理,解读对话文本意义需要理解和内化信息,就自然而然地就需要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需要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进行不断的分析与综合,借助联想和想象等思维活动,读准信息、读准规律、读准意义、读准思想。在阅读这项活动中,可以说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被激活,思维空间呈现立体化、结构化,阅读的状态和质量由此也得到优化升级。因而,阅读过程本身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被开发,思维的方式、方法也不断地被加工升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依托其头脑运行的速度、广度、深度,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

2  “思系术语”统计分析——以“体验”“理解”“想象”“想像”“联想”为例

以建国后语文课程文件为统计范围,“体验”一词共计出现101次、“理解”一词共计出现608次、“想象”一词共计出现69次、“想像”一词共计出现15次、“联想”一词共计出现14次。它们在新课程文件中分别出现97次、131次、21次、15次、9次。其中,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分别出现42次、68次、16次、8次、2次;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分别出现55次、63次、5次、7次、7次。具体统计情况见表1。

通过对建国后语文课程文件中“思系术语”的部分统计分析,从时间维度上看,各时期的阅读教学的理念精神都经由时代背景、文化教育的感染。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语文阅读教学对思维培养的认识不断加强,尤其在新课程文件中体现突出。“体验”出现97次,“理解”出现131次,“想象”“联想”出现频次也较高。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感受,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型理念与精神。

从学段分布上来看,各学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要求、内容和方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形象思维的训练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更为重视的方面。小学生经由阅读课来形象的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感知文学作品的意蕴。中学阶段,学生不仅智力方面不断发展,心理认知能力也不断深化。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概括力、想象力、发散思维等方面的要求相应增加,重点为如何培养和发现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涉及学生审美体验与创造性思维的词语鲜明地体现出来。该学段的阅读教学,强调通过多角度的阅读方式,品味语言的精妙,唤醒对作品的鉴赏品读和批判性的理解评论,在其阅读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培植自身的审美情趣。

3  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策略

3.1 体验式阅读教学

在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要将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聚焦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和阅读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思考,让学生的思绪自由徜徉在阅读的海洋里,深入文本自己去阅读和发现。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面文本、直击文字深处去发掘和感受文本中隐含的深层意义,联系自己的生活、情感去体验文本中的事与物,融合自己的思考、联想、想象,形成学生对文章独特的理解。体验式阅读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地去品味、探索、发现,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实现对文本的再创造,这个过程中贯穿着创新精神。同时,这一阅读活动过程始终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师生与生生关系基础之上,处处充盈着平等自由、宽松融洽的氛围。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塑造、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3.2 理解式阅读教学

理解式阅读教学是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课文主旨和作品结构,并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从而扩大理解的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拓展文本理解的宽度,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意义,增加认识。继而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意义,通过交流与思考的方式,将自身内化组建的理解以语言文字的方式传达出来,达成更大范围的生成理解。理解式阅读教学是学生进行更高层次阅读的基础,它以学生的理解为目的,不仅教会学生理解课文,还做到了对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奠定了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的基石。概括来说,这种理解式的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教学还是思维的教学。

3.3 想象式阅读教学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塑造在阅读教学中主要體现为:教师是否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想象。想象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节奏,有效调动学生进行思维想象的积极性。例如:针对课本内容叙述精彩的部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自身精彩、合理的想象,以崭新的思维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生动的分析,以此扩写或者改写课本的内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凭借自身合理的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填补文本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思维空白,促进思维发展。所谓文本教学的思维空白,是基于课本中心的不明显性产生的,这类课本内容的主题往往含蓄、深远。因此往往需要学生以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积累以及情感的积淀为基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思维品质、人文素养和精神面貌。

3.4 联想式阅读教学

联想式阅读就是在阅读中,将以往的生活经历以及阅读体验与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对接,并且进行相应的思考。语文本身作为一种可延伸拓展的教学载体存在,学生可以充分展开联想,对文本内容进行想象补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把握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联想活动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可以基于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修辞以及重点词汇,结合上下文语境,以个性化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揣摩其语言对意境表达的重要性。对于文本内容表述空白的部分,教师可以有效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精彩、个性的想象、联想,进行合理的填补。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打破了以往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不求甚解的局面,使学生能始终作为主体,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动性进行探索和创新。这种联想式的阅读教学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阅读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王忠.高中语文体验阅读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 奚圣伟.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进行个性化阅读[J].语文学刊,2012(6):110-111,125.

[5] 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6] 李莉.小学语文教学强化学生联想思维训练研究[D].苏州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思维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