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理念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9-12-10 09:28袁晓慧李杰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袁晓慧 李杰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放在首要地位的始终是人民的利益,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民对幸福的追求为最大的追求。“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中心,它的指导意义不仅对于当今中国新时代的发展,而且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日益凸显。本文基于“人本主义”理念,探究人本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非人本化”的问题,并进一步对相应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思考。

关键词: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56-02

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主体和对象,其价值在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言而喻。“人本主义”理念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的价值指导和追求,二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新时代伟大中国梦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努力奠定了时代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实现全面小康并且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人本主义”理念的内涵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人本主义”理念的内涵

20世纪中叶,以卡尔·罗杰斯为代表的心理学家们“把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咨询法运用到了教育领域内,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思想得以系统的发展并不断完善。”[1]“人本主义”理念倡导在研究人的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以人的本性和内在需求为起始点。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就是要求教育者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培养对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方向。使人的尊严得以维护、需求得到满足、创造能力得到提升、人生价值能够实现,从而奠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主义”理念的内在联系

首先,内在本质和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2]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通过人进行传播,为人所接受。只有坚持“人本主义”理念为指导,以人为中心,才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实际化,人们才能够不断地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外化于实际行动。“人本主义”思想在人的发展目标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似性。

其次,坚持“人本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独特性的表现之一是把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引导人们接受主流的思想进而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激发人们奉献社会的内在动力,进而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是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社会意识形态,这是它独特性的另一表现。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人本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使人们在内心接受一定时代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并在自身的生活中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本主义”为指导是社会进步的诉求。“人本主义”在跟随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顺应新的现实条件的转变,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得更加充分,并且日益与我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联系密切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但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下,“人本主义”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其作用的具体表现。

二、“人本主义”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人本主义”理念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首先,紧扣时代之脉动。新时代孕育着新发展,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升。在经济上,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以人民各方面需求的满足作为前进的方向。在政治上,坚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发展民主政治。在文化上,发展社会主义人民的文艺,帮助人们坚定理想并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满足人们对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需求。在生态上,坚持生态发展新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文本,以“人本主义”理念为重要的价值诉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思想基础。

其次,培养为国所需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社会发展的诉求以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始终关注人的成长与进步。产生于西方社会的“人本主义”理念在运用到中国本土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今社会中,“人本主义”理念主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还是在社会生活当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人本主义”理念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非人本的教育,以虚幻的理想人格或人的理想的发展状态为出发点,把实现这一理想状态视为某一预成的过程之结果。”[3]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非人本化”问题如下。

首先,对教育对象主体性认识不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具备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素养之外,还应该积极地教化人民,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要做到:明确一定时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掌握相关的形势与政策,明确一定时代意识形态灌输与教化的要求;对于教育对象的内在心理发展规律和新时代条件下与时俱进的发展需求予以充分的了解及把握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其次,全面发展教育原则的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2]通过开展以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为出发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人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把教育对象看作毫无差异的整体来对待,以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进行格式化教育内容的灌输,在培养目标和原则方面忽视了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要求。

最后,多样性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缺失。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并且日益多元化和多样化,面对思想品德和个性多样化的教育对象,只有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开展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使其更加具有独特性。然而,在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模式并未与时俱进,单一性仍然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过于单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非“人本主义”的问题所在。

三、“人本主义”理念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增强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认识

由于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特点认识的不充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因此应该对其做出改变。具体如下:首先,加强对“人本主义”理念的学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导向離不开教育者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学习与研究,只有真正掌握了该理念的实质,才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主义理念的内在联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发展要求。其次,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者负责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并促进其顺利进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导性的位置。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尤其需要突出其对于受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这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

(二)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考虑社会和个人因素来制定的培养目标更加适合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和人的个性化发展。首先,培养目标与时俱进。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一直到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育人根本目标没有发生改变,具体内容则因时代而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能力。”[2]其次,培养目标具有针对性。人们在年龄、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只有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受教育者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才会避免笼统性。即使是对于年龄相近,爱好、家庭背景等相似的受教育者,也应根据人们的内在心理需求和道德品质发展的需要制定培养目标。

(三)构建人文化的校园环境

学校与每个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对教育影响重大,其作为人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影响着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首先,学校要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只进行科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学校教育就会死气沉沉,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将会被泯灭。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源头活水,为学校教育注入生机,使学生的需要得以满足,个性培养能够多样化展开。其次,积极宣传校风班风。校风体现着校园文化特色和办学育人宗旨,显示了学生发展和学校教育的方向。而班风虽然很少通过明确的语言展现出来,但是每个班级在长期存在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班级风尚。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对其进行宣传,以对学生形成潜隐性的积极影响。

(四)坚持人本化的学校管理

校规校纪的制定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则,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的内在需要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本化管理得以科学化进行。首先,教育要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4],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既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也要考虑个人心理因素,将两者有机结合并付诸教育实践活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双方积极承担完善校规校纪的责任。教育者需要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将教育对象的建议和呼声凭借自身的特殊身份传递给相关的部门;同时,还应对国家教育法规政策予以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为校规校纪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使校规校纪更加体现“人本主义”理念。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新时代人才的成长与进步。为此,通过增强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认识,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营造人性化的教育氛围等对策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麟.人本理念观照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5).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江芳,周兴国.“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07(11).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收稿日期:2019-05-28

作者简介:袁晓慧(1995-),女,山东寿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杰(1995-),男,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