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启发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2019-12-10 09:28周苗强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在高校政治课堂上,教学模式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氛围沉闷,缺乏活力等。这些越来越不适合发展素质教育,也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启发式教学是为弥补这一问题而出现的新型教学方法,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是为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思考和学习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60-02

启发式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要求的一种充满活力的教育模式。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从春秋期时期的孔子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们都对启发式思想做出过解释。现今的启发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中,教师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和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充分激发学生思考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抓住知识的重点进行点播,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政治课堂中的实施和应用,会给教学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一方面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学生们也能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启發式教学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最初源于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的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悱”指的是你想说什么而说不出来。“启”指的是“开其意”,即使其明白理解。“发”是“达其词”,即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整句话就是说,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或者自己不能表示出自己的意思的时候,在请教老师时,老师不能直接去解答学生的疑问,而应该是以学生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为前提,老师做出适当引导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孔子是十分重视学生积极思考,锻炼思维,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阐释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学生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教授知识,那很有可能因为不能深刻地理解老师讲解的知识而陷入迷茫,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脚踏实地地去学习课本知识的话,那么很容易产生精神疲倦而到最后什么也没有收获。因此,孔子在这里倡导学生应该学会一次又一次地思考。所以孔子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把学习和思考两者相结合起来。这与康德所说的:“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不谋而合,高度一致,康德的这句话也是强调实践应该和真理结合,边学习边思考。

启发学习的思想在古代已经成熟,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也应该继续为时代的发展赋予新的意义和内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在于启发和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处于指导地位,学生是客体,但这种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时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内在思想矛盾运动,积极主动地接受消化所学知识。因此,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现实出发,尊重学生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独立地进行思考学习。教师的工作不仅是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去学习。

(二)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说教育者在进行教育之前先让受教育者独立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直到学生自己遇到问题想不通的时候老师再去进行指导和启发;学生在思考过后已有所收获,但学生不能以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可以去启发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充分理解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帮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从而追求真理。其方法称作“产婆术”。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要学会归纳和总结,要能够从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物中找到他们共同的属性与本质,从事物的特殊性中发现其普遍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的实施

(一)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1.教师提前做好备课

教师注意避免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的弊端,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讲授课本知识,这样会使课堂氛围沉闷,同时,它也忽略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注释,厘清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并设计一个或几个新颖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重点,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一起讨论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对问题的要点做出适当引导并与学生互动; 抑或者可以提前准备好导学案让学生自主预习,在小组集体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只是以辅助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还不明白的问题,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讲课的内容必须少而精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好的教学任务是每个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教师要合理控制教学内容,一节课不宜布置过多的学习内容,着重地把握好所讲内容的质量,确保在课堂上教授的每个知识点学生都得到掌握。如果教师只是在讲台上灌输知识点,尽管教学进度有保证,但是,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如果学生对知识存在的疑惑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解决,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存在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最后,这些问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使学生不堪重负,对学习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因此,教学内容在精而不在多。

3.采用情境式启发

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关键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所以在课堂的开始,老师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与本节课核心知识内容紧密相连的情境,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了解本课的方向和内容。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入可以是寓言故事、典故、音乐、经典案例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南朝学者颜之推说过:“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颜氏家训·慕贤》)可见,情境启发对人的思想品德和性情陶冶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

4.选用典型生动的例子进行启发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进行引导,这样不仅使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好的案例是一节好课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应该尽心地在课前查找一些经典的案例,例子本身要形象,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紧密相关,教师一旦把这些例子中所蕴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它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满堂灌”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是当今中国教学的重要方式,启发式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做出了巨大的改善。但启发式教学模式亦尚未成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各位教师注意,教师必须找到一套固定而熟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把启发落实在每一节课堂上,落实在每一位学生中。

1.误区之一——“提问”即是启发

启发式教学不简单的是教师问学生问题来让学生回答。提问是为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回答问题。曾经听课的时候看见一名政治老师能够熟练地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先布置好问题,再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问题,看似是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但整个过程充满了僵硬感,学生代表责任重大,导致小组其他同学并不是那么认真地进行讨论思考,老师也对启发式教学的真谛把握不够深刻,提出的问题短浅而缺乏深意,许多问题都能够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可见此老师把启发式教学单纯地当作是提问学生问题,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学的。

2.误区之二——“少讲多练”

现在课堂上许多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要老师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少讲,更多是要学生自己去或者结合小组去学习知识,再进行适当的练习即可,单纯地把一节课分成“讲与练”两部分。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启发式教学是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在于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好的情境模式,在学生思考讨论过程中做出适当的引导,这样即使老师多讲学生们少练也无可厚非。

三、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一)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受着来自教育者的自觉影响和来自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两种影响因素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接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学生自身的主体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相协调、相一致,使社会要求的观点和规范顺利地内化为学生们自己的意识,培养高水平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学生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这种矛盾运动,调动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积极地开展思想矛盾斗争,战胜困难,挑战自我,以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采用问题式启发

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是提问,无提问即无启发。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问上多花费精力,一个或几个好的、新颖的问题不仅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但提问不仅仅是走形式的提问,教师在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在提出问题后,不宜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应该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自思考,或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待回答问题时也不宜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能避免学生没有准备好的尴尬情况,应该优先提问主动自愿举手的同学,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有其他想法的应及时做出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所有学生的反应情况,整体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最后对问题的核心内容及学生共性疑惑之处做出讲解。

(三)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教学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具有个性的学生个体,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有的放矢,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应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制定不同的、适合每个学生自己的发展计划,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要做到扬长避短,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不断弥补其自身的缺点,建立并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启发式教学模式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们更好地与教师互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学习内容,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能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青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教育者要结合青年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会主动思考学习,主动探索研究问题,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真正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们通过自我教育实现自身主观能动性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自己知、情、信、意、行的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全方位发展,有利于“四有”新人的培养,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行新课程改革。启发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具有了重大积极意义。启发式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僵硬、死板的弊端,是一种新型的富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它创新了老师讲课的方式,同时也活跃了学生课堂上的氛围,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事实证明,启发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还能促使学生们主动进行思考,积极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241.

[2]高冬梅.浅谈思想政治课兴趣的培养[J].才智,2009,31(5):381-386.

[3]胡天庚.新理论思想政治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72.

[4]姜乐仁.启发式教学新探[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5.

[5]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42.

[6]张颜颜.关于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6(7):145-147.

[7]颜立宁.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启发式教学[J].新课程,2009,15(2):69-77.

[8]胡兴松.教学积件系统[J].网络科技时代,2002,22(10):21-27.

[9]邢英.怎样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J].新课程,2008,16(8):82-90.

[10]陶沼灵.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4(5):75-79.

收稿日期:2019-05-25

基金项目: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微观时代背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式教学(I201814003)

作者简介:周苗强(1994-),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改革探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我国高校教师“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