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公共艺术专业教育改革思辨

2019-12-10 10:18李玫
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教育改革

李玫

摘 要:自2008年国家设立本科公共艺术专业以来,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有待改进。本文从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内涵、专业性质的定位、课程设置分析、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多角度出发,对公共艺术专业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以期对提高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一定的参考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公共艺术 教育改革 课程设置 培养模式

一、现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形成过程与存在问题

1.公共艺术概念和内涵认识的发展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精神愉悦的需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有专业理念的设计师和执行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出现了“公共艺术”概念,最初主要体现在城市中兴起的雕塑,但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如此简单。

公共空间、公共性、艺术性、在地性、跨学科等属性组成了公共艺术的基本属性;公共艺术当下正处在从静态表现转变为动态表现,并逐渐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它不仅可以表现为一尊雕塑、一栋建筑,也可以呈现为一场演出、一个事件、一场游戏,甚至一次聚餐都能成为公共艺术的承载形式①……公共艺术的内容也不仅限于在一个局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塑造出一个具体的物件那么简单。在1982年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上,约瑟夫·博伊斯名为《7000棵橡树》的作品就是在一个社区花数年的时间种植7000棵橡树。作者认为,这是重建城市生态环境,是将社会修复、自然环境的关注作为一个艺术组合概念想法的呈现。1972年Hans Haacke创作的名为《莱茵河水》的净化水装置作品,也是为了表达可持续性利用自然环境的意识而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因此有学者认为回归自然,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维护也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内容,它更强调了公共艺术的服务社會性。有学者在美国公共艺术杂志中评论:公共艺术并不仅仅是艺术的形式,也是一种探索的方式,②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将自己的想法、信息和观众结合在一起,共同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回归自然,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维护也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内容 。当前美国的公共艺术表现有五大特点,即注重社区、环境、地方、材料、历史。公共艺术已经不是一种具体艺术的实践形式,而是从事艺术的一种态度及方法,真正的公共艺术不是表现艺术家自身的才能,而是艺术家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出普通公民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包括对社会集团利益的探讨③。“公共艺术”与“公共事务”的区别也许仅仅只是以艺术的角度去处理公共事务和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已。

公共艺术的内涵和具体作用等问题到现在仍存有争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及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城市建设和文化生活中迫切需要具有公共艺术特长的人才,因此200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了本科公共艺术专业,涵盖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等专业内容,课程涉及装饰基础、材料与工艺、建筑与环境设计、空间形态设计、壁画与浮雕等。

2.现行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专业设立时间较短,因此在学科内涵、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很多问题还未得到最终解决。诸如公共艺术专业如何区别与上述涉及到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与传统的美术学、设计学等专业究竟有何差异?公共艺术专业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与上述这些专业有什么不同?由于公共艺术刚刚起步,还处于不断总结,逐步完善的发展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很多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基本上延续了设计学专业的培养方式,除了课程结构上做了部分调整外,基本上没有培养理念和模式上的创新改变;教学方式上仍然以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主,很少走出校门参与社会的互动与交流,因此很难体现公共艺术的社会性与交互性本质。

经调研,国内大学的公共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为:必修专业基础课约450学时,包括公共艺术专业导论、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数码图形处理等。其中专业导论为16学时(理论),占1/28;选修专业课约200学时,包括壁画材料表现装饰基础、国画基础、雕塑基础等,与传统美术学和设计学的课程差异不大;必修专业课约500学时,包括立体造型、漆画、壁画材料、材质特性表现研习、城市公共设施等一系列课程;专业选修课约512学时,包括艺术概论、当代艺术概述、艺术衍生品设计、中国民间美术赏析、金属艺术等一系列课程;必修实践环节23周,其中包括军训、艺术采风、毕业实习等一系列课程。从上述课程设置与结构看该专业与其他美术、设计等专业没有大的区别,体现公共艺术学科内涵和培养目的的课程占比偏少,未能充分体现公共艺术关注社会性、公共性、与人和自然交互性的属性。国外案例如芝加哥艺术设计学院开设了“艺术与生态实验室”、“物质实验室”等课程,艺术与生态实验室课程探讨了艺术对于生态问题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用哥伦布建筑花园作为教室,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植物、土壤、建筑及材料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这样的案例为我们公共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二、公共艺术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理念

1.专业性质决定其为应用型人才,不应过多强调基础理论水平。

公共艺术专业不同于艺术学中其它专业学科,学科定位决定了培养目标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性人才,而不是以解决科学问题为主的基础研究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不应过多强调提高基础理论的水平。因此,培养方式应该有别于其它艺术学专业的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也应不同于其它艺术学科,应该更加注重“关注地域性优秀传统文化、参与社区互动、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当地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等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培养与训练。④

2.凸显专业属性与其他类似专业的区别,体现社会性和地区文化需求。

公共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一定要凸显“公共”属性。美国的公共艺术教育更多地与社会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艺术创作的空间场所,社区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互动的沟通交流平台。公共艺术通过社区文化可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以此来展现地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社区文化与公共艺术相结合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多地得到实践训练,为学生了解和体验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教育改革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论环艺设计中材料性质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