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建构新疆对外形象传播研究

2019-12-12 06:10王涵宇张昉
新闻传播 2019年16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两会

王涵宇 张昉

【摘要】近年来,由于部分西方媒体的扭曲描述,新疆的形象正在受到标签化等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媒体传播从而建构真实客观的新疆形象对国内和国外人民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此外2018年的两会是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新疆日报》作为新疆地区的核心党报,通过其对两会的报道来研究它对新疆形象的建构具有的典型意义。

【关键词】两会;《新疆日报》;形象建构;内容分析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核心区,其形象的建构至关重要。而一个地区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由媒体塑造的。两会刚刚结束,各级媒体都对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报道。但是,各方媒体所在机构及其所负使命不同,其报道的范围也不尽相同。《新疆日报》的使命是联系党和群众,塑造新疆形象。良好的新疆形象不仅增加新疆人民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更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进而推动中国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步伐,帮助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新疆。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纸媒关于国家重大会议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纸媒对自治区形象建构的方法及效果。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总体抽样的方法,采用的样本总量为《新疆日报》在2018年3月3日至3月21日的375篇新闻报道。

一、从“两会”报道看《新疆日报》对新疆形象塑造的内容分析

(一)《新疆日报》侧重细节,塑造真实生动的新疆形象。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在375个样本中,占比量最大的是消息,占样本总量的46.93%,达到176篇。《新疆日报》着重运用消息这一体裁报道两会,因为消息包括了对会议实况的报道和对会议内容的大篇幅摘登,因此大篇幅的消息报道是必不可缺的。

另外,《新疆日报》在报道中采取了大量的图片。在读图时代,人民群众对报纸版面的美观诉求有所提升,不止通过文字了解内容,更希望通过直观的图片营造亲临现场的感觉。图片不仅有直观、易懂、易记的特点,也为以严肃著称的党报增添了生活气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此次两会的召开涉及大量重要国家领导人换届选举,将新任领导的简历及照片刊登在报刊上:一方面帮助群众认识、了解领导,另一方面可较直接地提升领导人的影响力。

图片的体裁分配也有助于建构接近生活而又方向鲜明的新疆形象。在报道中运用消息加图片的形式,既用文字详细解读两会闭幕式中传达的精神,又配会议现场图片给受众更直观的视觉感受,营造出亲临会场的严肃气氛。

(二)《新疆日报》建构了纲领性强、党性充足的新疆形象

1.对《新疆日报》关于两会报道的来源进行分类得出以下数据(表2)

在375个样本中:新华社的新闻占总样本的53.6%,自采新闻占样本总量的45.07%,人民日报占样本总量的1.33%。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是国家级新闻媒体机构,这两者来源占比54.93%,已超半数。《新疆日报》是地方性的党报,但从数据可以看出,《新疆日报》对两会的报道来源是主要采用国家媒体的报道。这说明《新疆日报》在报道方面紧跟中央,党性充分。特别是两会报告及会议解读方面,直接采用新华社的新闻稿,以保证准确无误地传达会议精神。

2.对《新疆日报》关于两会报道的内容进行分类得出以下数据(表3)

对报道内容分类:会议纪实(两会会议现场报道)、会议摘登及解读(两会期间会议内容摘登及解读)、会议意义(两会及两会成果的国内意义和世界意义)、社会反响(社会各界对两会报告的学习,各方对两会的迎接和支持以及感恩中国共产党)、相关活动(与两会相关的活动)、回顾成果(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国家和各地区的发展成果)。

将表3的类目进行分类,“会议纪实”、“会议摘登及解读”以及“会议意义”统一划分为对党中央的响应,这一比率达到70.13%,在样本总量中已过半。从中可看出《新疆日报》身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地区最核心的省級党报,党性是第一位的。其次通过表4,也可以看出政治新闻占比86.67%。《新疆日报》主要围绕两会进程展开报道,对会议中的新提法、新要求,以及新的国家领导班子任命都即时刊登,特别是对重要事件进行了解读。这些报道为新疆人民传递出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最受人民群众关注的惠民举措。

此类样本还包括两会对新疆问题的报道。因为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中亚腹地,外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是中国对外推进中亚国家文化传播,对内推进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此背景下,一个纲领性强、党性充足的新疆形象就显得十分重要。

此外,在样本统计中“社会反响”(占样本总量的22.67%)也占很大的比例。从数据可看出《新疆日报》的关注点不仅围绕国家政策方针问题,也时刻关注新疆人民会重大会议召开的反响,在会议期间及时回应新疆人民诉求,做人民的传声筒、表达人民对会议的支持。这不但加强了两会与人民的联系,也增加了报纸与读者的互动,呈现给受众更亲和、亲民的新疆形象。还有“回顾成果”这一类目。此类目主要描述了新疆人民的切身体会,包括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新的医疗健康政策等政策性措施展开报道,向新疆民众传达出政府的关切。

通过对新疆近年来改革取得新成果的报道,可以使新疆人民切身感受到新疆的变化,感受到在党的光辉的照耀下的累累硕果。

(三)《新疆日报》建构了各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新疆形象

在86.67%的政治报道中,《新疆日报》向全疆人民传达了两会精神和两会成果,也为全疆人民传达了近五年来他们身边的变化。例如《新疆日报》自采的报道《汇聚民族团结的磅礴伟力》,通过对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实施以来逐渐形成的各族群众互相依靠、紧密团结的和谐局面进行描述,直观而全面地传达了正确合理的政策带来的成果。对政治新闻的全面报道一方面可以传达政策,一方面可以对全疆今后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在政治议题下,对新疆民族团结报道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是由新疆自身情况决定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备受各方关注。因此对新疆各民族团结互助、社会长治久安的形象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新疆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这不仅是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疆人民的共同诉求。

结语

通过对《新疆日报》在2018年两会中报道的内容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新疆日报》是如何站在自身的立场和价值取向上进行新闻报道的。结合两会的报道,经过系统全面的内容分析,笔者认为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报道形式模式化较重,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而缺乏生活化的内容。因此《新疆日报》应进一步扎根群众,深入体会人民的日常生活,从点滴中弘扬新疆文化,建构更完善的新疆形象。其次,地方自采新闻量少。《新疆日报》作为地方报纸,其报道应该充满地方特色、结合地方人民。应注重地方通讯员和驻地记者的发展,在国家重大会议中委派记者实地采访,发挥积极主动性。

总体而言,《新疆日报》较为成功地对内对外建构了真实客观的新疆形象,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大量使用新华社的稿件,建构出纲领性强、党性充足的新疆形象:第二,从新疆客观实际出发,使新疆形象更加真实客观地呈现在大众面前;第三,从多角度展开全方位报道,塑造出各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新疆形象。

参考文献:

[1]赵桓.“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疆对外传播[J].新闻战线.2018.(1):100-101.

[2]刘红,焦若薇.新疆对外传播影响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胡键.“一带一路”健康话语的构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8.(1):44-53.

[4]杨珂.“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传播政策解析[J].中国报业,2017.(1):30-33.

[5]郑保卫.“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J].当代传播,2016.(3):32-33.

【作者简介】王涵宇,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张防,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2017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类新媒体暨舆情研究中心学生暑期调研课题《仪式传播观下的教育类新媒体构建用户价值认同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媒介变迁视域下中原乡村意识形态话语转换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两会
改革开放以来幼师学前心理学教材发展演变历程
“老人摔倒”新闻正面报道的负效应研究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