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时代对非洲国际传播更有效的途径

2019-12-12 06:10夏媛媛
新闻传播 2019年16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摘要】对非传播对于增进中非了解,中非在各领域合作良好的展开意义重大,在对非传播方面,我国目前主要平台包括纸质媒介,电视新闻,网络新闻,对外社交媒体账号等;传播的语言主要为英文和法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对于非洲地区,此类国际传播对于树立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形象是否是最好的途径?非洲民众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有关中国的新闻?如何进一步打破隔阂,让更多的非洲读者了解到真正的中国?本研究将就此问题对海外非洲读者开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目前新媒体时代下对非洲更有效国际传播提出传播策略和具体方案。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非洲国际传播;有效的途径

一、背景介绍

中国与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一直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之一。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中非关系开启了新的时代。对非传播是让更多非洲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加强双方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对非传播对于中国增强国际话语权,扩大国际影响力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强调了进一步深化中非媒体合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效应显著,国内媒体发展中,新媒体的经济引擎作用更为突出;媒体融合提速,传统媒体不断采用新技术。基于此,在国际传播中是否也应该转变固有的传播方式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是本文的探索重点。本文着眼于非洲,主要调查在对非传播中,应以怎样的传播形式,传播怎样的内容能够更真实地向非洲读者说明中国。

二、调查手段说明

本调查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作者首先做的是定性研究,以面对面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对7位非洲读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主要内容围绕非洲读者目前获取中国新闻渠道、内容的偏向性、获取何种类型的中国新闻报道以及对中国对非報道的看法进行交流。

在基于对访谈结果初步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在第二阶段开始进行设计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进而进行定量研究,对非洲当地读者就其对中国新闻的获取及看法进行统计分析。

由于直接接触到大量非洲读者难度较大,因此调查问卷主要通过在Facebook上发布转发给非洲用户,非洲人组建的群,以及直接派发给来华访问非洲读者为主。本次调查共回收到调查问卷53份,有效调查问卷50份。

基于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综合分析,文章最后如何做好对非传播给出了建议。

三、调查结果报告

(一)定性研究结果报告

在前期定性研究阶段,调查选取了来自尼日利亚、南非、赞比亚、肯尼亚以及赤道几内亚的7位读者,就中国对非新闻传播进行了深度访谈。在肯定了近些年中国对非传播新闻机构所做的努力的同时,非洲读者也对中国对非新闻传播机构给出了建议。总结如下:

1.希望中国能够扩大对非洲的传播范围,覆盖更多的非洲国家。

非洲读者认为,目前中国更多的是将海外分社设在西方欧美国家,而在非洲的新闻机构很少。如果能够增加分社,有关非洲的新闻来源会更广,而中国方面的新闻在非洲传播也会更有效。

2.加强与非洲当地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在访谈中,被采访者表示,中国媒体可以更多地和当地媒体合作,既能更好地着眼非洲,又可以让新闻有效传播。

3.避免全部为正面积极的报道,“critical news”(批判性报道)对于非洲读者来说更有可信度,对于发掘问题、解决问题更有价值。

4.海外社交媒体逐渐成为非洲读者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

5.虽然英文是对非新闻传播的主要语言,但非洲各国语种众多,如果可以丰富语种,新闻内容更容易传播。

(二)定量研究结果报告

本次调查问卷回收显示,被调查非洲读者主要集中在20-40岁,男女比例平衡,学历主要集中为本科及研究生。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定量调查结果如下:

1.获取关于中国新闻的主要渠道

对于获取关于中国新闻的渠道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是非洲读者获取有关中国新闻的渠道,传统电视媒体仍然是最主要的渠道,传统纸媒杂志也仍处于重要地位(50%)。其次,社交媒体Facebook也是非洲读者获取关于中国新闻报道的重要途径(37.5%)。而在国内信息传播率非常高的微博和微信对于非洲当地读者来说仍显陌生。

2.传播途径信任度

对于从何种途径获得的关于中国的新闻可信度更高,调查结果显示非洲读者认为当地媒体和中国媒体的占比相同都为43.75%0而西方媒体占比l2.5%。此结果表明,尽管目前西方媒体,尤其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国际信息传播话语权方面仍有处于主导作用,其舆论导向也很大程度影响着国际公众的认知,但非洲读者对于报道中国的新闻方面认为本国的报道以及中国媒体的报道更具有可信性。

此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国在不断加强国家传播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效果。西方话语权的统治状态有所改变,非洲读者对于西方媒体传播的信息能够辩证地对待。

3.新闻报道形式

对于最喜欢阅读何种形式的中国报道,非洲读者更倾向于调查新闻(68.75%),评判性报道(62.5%)以及观点类新闻(37.5%)。

被调查者反映,除了看到新闻事实的报道,他们更希望看到能够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能够有分析、评论的报道,以及能够有专家评论的文章。此外,非洲读者喜欢评判性报道。这与定性研究的相关结论一致。

4.新闻类型

对于新闻类型,非洲读者主要关注点仍为经济类(93.75%)及政治(68.75%)。非洲目前处于经济亟待发展的阶段,对于了解外国政经有关政策解读,寻求海外商机,了解海外商业发展模式,创新模式都有很高的热情。而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动力十足”。因此,非洲读者对于了解更多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兴趣比较高。

5.报道的不足

针对中国对非新闻机构目前的不足,缺乏批判性报道占第一(50%),获取新闻渠道不够排第二(31.25%),语言障碍(12.50%),缺乏有用信息(6.25%)。这与定性研究访谈中的结果相一致。调查显示,非洲读者阅读的主要语种仍以英、法文为主。

四、未来对非传播的建议

(一)中国对非传播机构扩大在非洲的传播范围,加强与当地媒体的合作交流。根据问卷调查显示,非洲读者对于非洲当地媒体的信任度很高。非洲读者对于中国新闻机构能够在非洲当地建立分社也非常期待。因此,加强中非媒体间的交流合作非常有必要。

中非媒体交流合作不乏先例。近年来,中非媒体高层互访日趋频繁,双方媒体稿件互换、联合采访日趋密切。有部分对非传播机构在非洲当地设立了分社。然而非洲有53个国家,在每个国家设立分社难度极大。当下互联网信息发达,通过网络模式双方可以即时做到信息分享。因此,加强与非洲当地媒体的合作可实现性很高,是可持续的、高效的途径。

其次,与当地媒体合作,可以降低在非洲国家开分社的成本。相比于雇傭当地记者,或者派遣国内记者驻外,与当地媒体的记者直接合作成本更低。其次,当地媒体记者更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选题兴趣点以及新闻传播规律,与当地媒体合作,能够更好地做到“因地制宜”、“事半功倍”。

(二)传统媒体阵地仍举足轻重,新媒体重点应为海外社交媒体。在国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新媒体的终端已经相当普及,网络新媒体成为翘楚。然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非洲国家,传统媒体,包括电视,杂志仍是目前主流新闻传播重要载体。因此,依托于传统媒介的传播仍不能放弃。

然而,海外社交网络却可以成为中国对非传播机构的新的着力点。2015年,非洲智能手机整体增长了108%。作为社交平台Facebook,是非洲读者获取信息新闻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大力推广中国媒体在Facebook的社交账号非常重要。

(三)新闻报道内容更深度挖掘,报道角度要全面

无论是在定性研究访谈中,还是在定量研究中结果都显示,非洲读者更倾向有批判性,深度挖掘类新闻。

在对外宣传中,目前,中国媒体大部分新闻输出的为“正能量”的新闻。而在西方媒体中,负面报道为主要报道手段,市场需要为首当其冲的因素。而我国对非传播机构正是要打破西方在对非传播中完全对中国负面报道的统治,将真实的中国向非洲读者说明。但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我们一味地采取正面报道的形式,会令读者觉得报道内容不够客观真实,不够平衡。

在访谈中,非洲读者表示,他们之所以更倾向于有批判性的报道,是因为这样的报道能够挖掘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基于此,中国的对非传播中应注意讲故事的方式方法。不是一味的陈述取得的成绩以及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应更注重为非洲读者解读是如何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在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困难,失败。讲的故事越真实、客观才更能打动读者,让读者信服。

参考文献:

[1]王润,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新秩序的新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8月,

[2]范翠萍,新媒体时代对台广播传播策略探析[J].今传媒,2011年05期,

[3]蒋旭峰,新媒体时代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写在世界媒体峰会之后[J].对外传播,2009年12期.

【作者简介】夏媛媛,硕士,2014年毕业于英国拉夫堡大学国际媒体与文化产业研究专业,现为北京周报社《中国与非洲》编辑部英文记者、编辑。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交互式动画在傩戏艺术中的应用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