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勇担新使命共创民族团结一家亲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县委书记讲‘两个共同’的故事”(一)

2019-12-13 12:46李长平
民族大家庭 2019年3期
关键词:彝族民族团结民族

文/李长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情感基础、动力源泉和最终目标,双柏是中国虎文化的故乡,是查姆文化的滥觞之地,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双柏县在争创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中,始终注重发挥中国彝族虎文化故乡的民族文化优势,致力于打造民族文化展示区,开创跨越发展文化支持双柏模式。

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实现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

双柏县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叙事长诗《赛玻嫫》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彝族的“根谱”;彝族民间说唱《阿左分家》被称为彝剧“开山之作”;彝文医药典籍《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彝族传统舞蹈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被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中国彝族老虎笙和彝族创世史诗《查姆》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双柏县把民族文化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实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创建立了“彝族虎文化研究基地”、双柏彝族查姆文化研究院,整理翻译出版了《阿左分家》《赛玻嫫》《齐苏书》为代表的中国彝族查姆文化丛书等一批彝文典籍,出版发行《双柏“三笙”》文化丛书、双柏彝族《查姆字典》《彝文识字兴趣读本》;举办了“滇中彝文彝语培训班”“云南省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云南省中青年作家培训班”和连续7届“查姆诗会”,彝族祭祀舞《祭虎》《跳火神》、毕摩古歌《查姆》演出荣获了“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金奖、“山花奖”等系列奖项,大力弘扬和传播展示双柏特色文化。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牢民族团结进步根基

双柏县先后投入10912.79万元,建成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599个,实现党员10人或人口200人以上村民小组全覆盖,进一步打牢基层文化阵地;不断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加大“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现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建成8个乡镇阅览室和89个农家书屋,建有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8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建成84个农文网培训学校分校,提升了文化资源共享水平。目前,该县共有各类民族民间艺人914名,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7名。县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羽毛球馆和网球场建成投入使用,县民族文化体育中心、查姆文化展示中心、彝族老虎笙传习所、游泳馆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为加快民族文化交往交融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断提振和升华双柏民族文化自信。

打造时政文化阵地彰显新时代虎乡风采

双柏县整合投入2000多万元,批次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十百千万”集中示范工程,即建立1个县城集中展示厅,10个示范小区,100个示范单位,1000个示范村,10000户示范户,构建“正能量引力场”。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和查姆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成了全国最大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虎韵壁雕,汉彝文对照的中华十三德为主要内容的乾惕门、浴心廊和廉洁廊道。在主要街道通过利用灯杆、墙体、绿化带等现有载体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造型雕刻版及民族文化创意挂件,让全县干部群众时时处处沉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民族文化熏陶浸染中,人人身受教育,创新性地探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物化”“有形化”的双柏经验。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双柏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该县深入开展以“感恩祖国感恩党,凝心聚力跟党走”的“感恩党中央,脱贫奔小康”主题教育活动,以脱贫攻坚、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村寨文化建设,重点打造了8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李方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8个乡镇、37个单位、2个社区、7家企业、48个自然村、13所学校、3个寺院、2个军营共121家单位或地区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或地区,全面彰显了新时代虎乡民族团结新风貌、新风采。同时,双柏县以领导带头,干部跟上,“五老”“四干”为骨干,组建“虎乡宣讲团”“双柏精神宣讲团”,采取集中座谈交流、民情恳谈互动、现场调研问答等形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民族政策宣传到各村各寨、家家户户。通过“三比三看”讲变化、“我先脱贫我光荣”激发内生动力,开展“五面红旗”“四好村”“五好居民”“乡间好人”“文明家庭”评先创优活动,围绕村间“一口、一路、一场所、一庭院”做实村寨文化,在全县范围内推动村规民约管人治村,倡导文明新风,传播正气能量。

丰富节会文化载体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创建

举全县之力办好中国双柏彝族虎文化节,全面打响彝族“虎文化”品牌。同时,根据各地少数民族传统及精神文化发展需求,组织开办好虎笙节、火把节、锣笙节、彝乐节、开街节、中元节、仙鹤节、云药康养文化旅游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实现乡乡有民族节庆,村村有文艺队伍的蓬勃态势,打造了深受群众欢迎、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的节会文化品牌。异彩纷呈、寓教于乐的民族节庆,不断激发了民族归属感、认同感,提振民族文化自信,既繁荣发展了优秀民族文化,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每年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乡村运动会,成功举办了以“乐跑双柏·虎虎笙威”为主题的首届双柏查姆杯半程马拉松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查姆湖欢乐跑活动,积极组团参加国家和省、州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特别是陀螺运动项目在省级和国家举办的历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在全县范围内建设陀螺、秋千、射弩训练场地23个,与县内8所学校合作建立双拐、板鞋竞速、彝族式摔跤训练基地,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组,为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乡土文化人才队伍,目前,该县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1个,84个村(居)委会有在册业余文艺队168支3520人,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农村文艺汇演活动,较好地展示了双柏“三笙”、花鼓舞、阿乖佬、阿噻调、四句长腔等民族歌舞,成为活跃在虎乡大地传播文明的鲜活因子,增强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力量,形成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双柏特点的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乡村文化。

双柏县自2013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以来,文化软实力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弘扬了同宗同源的文化认同和价值渊源,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深深熔铸于18个民族的血脉之中,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凝聚起民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巨大精神指引和磅礴之力,有力推动创建活动与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互动融合、互促共进,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起了“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的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巩固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出经济繁荣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生动局面,凝聚起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强劲动力。

猜你喜欢
彝族民族团结民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彝族海菜腔
民族团结之歌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