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赋彩主色调 茶旅融合成大业
——湖北恩施州宣恩县茶旅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2019-12-13 12:46孙万心
民族大家庭 2019年3期
关键词:贡茶茶园茶叶

文/孙万心

茶叶是绿色宣恩的主色调,是宣恩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是宣恩经济腾飞的后发优势,茶产业能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升旅游硬实力。旅游业能拓展茶产业领域,促使茶产业转型升级。做好茶产业与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文章,是实现宣恩绿色崛起的现实选择。

茶旅融合的产业基础

宣恩县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和齐岳山的交接部位,形成高山、坡地、平坝、山谷、峡沟等地貌。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全县总面积25.6%,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7.112%,800米以下的低山占27.19%。地形上巨大的高差,使全县土壤、气候、资源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和差异。境内雨量充沛、土壤酸性、云雾较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对茶叶生长有利,造就了丰富且品质优良的茶叶资源。

天赐良地的宣恩茶叶。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宣恩是贡茶的故乡。早在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赐匾“皇恩宠锡”。1984年4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共青团中央书记胡锦涛来到宣恩视察,喝了宣恩茶后赞不绝口,留下“6两8斤茶故事”。1991年,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到万寨长茅岭观光,品尝贡茶后,欣然编创演唱歌曲《请喝一杯宣恩茶》。

多年来,宣恩县将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现有茶园22.2万亩,其中有机茶2.35万亩,良种茶园17.8万亩。年产总量2万吨,总产值8.8亿元。地方良种茶树“鄂茶10号”被列为湖北省四个主要推广品种之一。全县茶叶出口备案基地达5万亩。全县茶叶加工企业达265家,规模以上企业达23家,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3条,自营出口企业达5家,产品出口欧盟、日本、中东、非洲市场,IOS认证企业达19家,有机茶认证企业达13家,省、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2家,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达5家,相继成功创建了“全国有机茶农业示范基地”“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十大生态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6块国字招牌。伍家台贡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十大历史文化茗茶、湖北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伍家台贡茶昌臣茶园当选“2017年度全国30座最美茶园”之一。2018年9月,宣恩被国际茶业委员会授牌“国际魅力茶乡”。宣恩茶产业已成为宣恩农村经济最具优势、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动10万茶农脱贫致富。

丰富独特的资源禀赋。宣恩县位于神奇的北纬30°黄金线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有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仙山贡水;有中武当大峡谷和东门关的绝壁瀑布;有白玉洞、罗圈岩天坑为典型的天然岩溶;有世界罕见、中国第一的“植物活化石”珙桐群落;有晓关野椒园千年红豆树、珠山镇茅坝塘“九子抱母”古银杏等珍稀植物;有堵洞成库、世界最瘦长大坝的狮子关水库和“不是三峡胜似三峡”的洞坪库区湖光山色,有施南宣抚司土司皇城、道教胜地的中武当遗址、李白流放途经之地“李溪层石”等人文古迹。

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宣恩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以《七姊妹山的传说》为代表的口头文学;有以椿木营穿号子和高腔山歌为代表的民间音乐;有以舞进中南海的“宣恩耍耍”“滚龙连厢”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薅草锣鼓”“三棒鼓”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有以竹藤编织、十字绣、土家鞋垫、手工制茶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有以中国“四大名腿”的大派火腿、恩施“十大名吃”的张关合渣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有以苗族椎牛节、侗乡赏新节、土家社节等为代表的民俗活动等;湖北省唯一保留苗族语言和习俗的小茅坡营苗寨、湖北土家吊脚楼“头号种子选手”的彭家寨吊脚楼群、西南部仅存的椒园庆阳凉亭古街、晓关野椒园侗寨构成了宣恩县独特的民族村寨。

茶旅融合的实践效果

宣恩县自2014年以来,充分利用伍家台独特的茶产业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贯穿“文化为魂、茶园为基、服务为优”的理念,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走茶旅结合之路,华丽转身建成贡茶文化旅游区,2016年成功地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武陵地区开放式乡村旅游胜地。

一是整合部门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县政府整合县财政、农业、交通、民宗、扶贫等部门资金,完成了23.5公里的公路改扩建工程;1500米河堤治理,3000米青石步行道建设;建成了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伍家台贡茶展示厅及伍家台贡茶文化广场;修建人行观光步道3公里,打造了隆恩亭、乾坤壶、拂天香等人文景观,建成大型生态停车场。

二是挖掘贡茶文化,提升内涵品质。通过寻根的方式,相继拍摄了音乐电视《追寻》、微电影《回家的路有多远》《茶山里的舞者》,编印了宣传画册,整理出版了《宣恩贡茶》。新建改造特色民居250户,运营农家乐18户。

三是开展对外宣传,扩大品牌影响。采取媒体宣传、节庆展会等形式,连续举办了四届伍家台贡茶文化节;先后在“汉口—成都”“宜昌东—上海虹桥”动车上冠名“伍家台贡茶”;在京广高铁电视媒体上播放伍家台贡茶品牌宣传片;在央视7套、湖北影视频道多次投放伍家台贡茶广告,多次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州举办的各类茶事活动,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茶旅融合的知行瓶颈

茶叶优而不强。产业链不长,融合度不够。现代茶叶产业链由种植、加工、流通、消费四大环节构成。宣恩县茶叶产业链的环节有机组合、相互促进、利益互补机制尚未建成。从种植品种上讲,品种多而杂,低产低效茶园多,品改任务重,改造成本高。低产低效茶园主要表现是茶园老化、品种不优、改造成本高、劳动幅度大、劳动用工多、劳力成本高。从管理上讲,沿袭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管理模式茶叶面积占比达96%,家庭土地流转种植管理模式面积仅占4%,导致管理分散,效益不高。从企业拉动上讲,全县虽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14个,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互利互惠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市场开拓不够。宣恩茶叶品牌多而杂,主打品牌挺而不坚,整合难度大。茶叶商标个数达30多个,很多产品都是以贴牌的形式进入市场。全县茶叶企业达265家,多数茶叶加工企业都只收取加工费,以原材料的形式供给外来茶叶经销商。以伍家台贡茶品牌出现的高档礼品茶、生活茶市场份额极少。全县茶叶销售仍以传统销售为主,绝大部分企业坐等外地茶商上门,市场主动权属客商,占比达70%。现代网络销售刚刚起步。

茶叶文化挖掘不深。在历史的长河中,宣恩先后创造了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茶风茶俗。土家族的油茶汤、侗族的罐罐茶声名远播。古往今来,宣恩各族人民传承着“以茶待客”的传统习俗和多种多样的茶礼茶仪。特别是“四道茶”,形成土家人迎客待宾的隆重礼仪,整个茶艺过程就是一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展示。

在宣恩茶区,每逢采茶节,漫山遍野的都是茶歌,“从我土家茶山过,小心茶歌缠住脚”是这里真实写照。爱情永远是茶歌的永恒主题,“太阳出来照红岩,情妹给我送茶来,红茶绿茶都不爱,只爱情妹好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浓郁的民风民俗只是依稀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或偶尔展示在舞台上,已成为渐行渐远的风景线。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随着旅游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尤其是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服务要求旅游交通网、智慧旅游网、公共服务网快速发展。由于宣恩县茶区都处于二高山,相对偏僻,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以伍家台景区为例,村民生活污水都没有配套收集和处理设施,处于自然排放状态。景区出入通道坡陡弯急,安全舒适性无法保证。有线宽带网络、手机信号较差;核心景区上空各种线路织成不和谐网,影响美观。

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考

以规划为先,统领发展。努力做好茶旅产业规划。将茶产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先行,合作共赢。根据两大产业功能特点,统筹结合区域特点、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特点,科学划定、区域定位。推动茶区围绕景区调结构、出产品,景区依托茶区出特色、提品牌,促进茶旅融合结构合理、功能协调、发展有序。选择景色优美、生态良好、交通便捷的区块,打造集茶园观光、鲜茶采摘、炒茶制茶、茶艺欣赏、科普宣传、运动养生、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基地。

精心打造四条特色鲜明旅游路线。线路一,贡茶古道寻根之旅,以椒园庆阳古街为核心,体验茶马古道风情,游览土司皇城遗址。线路二,贡茶小镇之旅,以万寨伍家台贡茶园为核心,再现古老的贡茶种茶、制茶情形。线路三,茶歌体验之旅,以晓关野椒园侗寨为核心,建十里水上长街,品百家水上茶馆,游覃家坪茶园,听“侗族大歌”,吃侗家合拢宴。线路四,净心禅茶之旅,以长潭河偌西、易家坪为核心,喝禅茶,游仙女池、武当山。

丰富旅游形态,满足差异化的消费需求。美化茶园开展生态旅游,延伸茶俗茶事开展节会旅游,创新茶艺表演开展休闲旅游,整合茶叶加工开展工业旅游,挖掘茶叶功效开展养生旅游,利用茶学科普开展研学旅游,结合道教文化开展静心旅游。

以茶叶为根,夯实基础。一是优化茶叶生产布局。根据《恩施州茶产业链建设推进方案》及《宣恩县茶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坚持“土地适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切实做好红岩卡—香树林—伍家台—马鞍—板场—玉荷坪—罗针田、庆阳坝—老寨溪—水田坝—大岩坝—桐子营—中村坝—小溪—覃家坪两条“百里贡茶走廊”产业带建设规划。

二是加强基地建设。按照布局要求,统筹规划,改造一批,发展一批,规模开发。建设一批标准化茶园,使基地茶园达到品种良种化,栽培生态化,生产无公害化。改造一批低产低效茶园,提高良种化率。不断提高基地标准化、机械化水平。茶叶品种以鄂茶10号和鄂茶1号为主,集中力量建设一批1000亩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和茶产业专业村,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茶园。

三是美化茶园环境。在不影响茶叶生产的前提下,通过景观改造和茶木补植,适当美化茶园的景观,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实现茶区景区化,景区茶区化,形成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中有花、茶林相间、花香茶海的独特景观。

四是打响贡茶品牌。宣恩茶叶品质一流,旅游资源绝佳,必须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跟进的办法,将“皇恩宠锡”贡茶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有机农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宣传与伍家台、彭家寨、七姊妹山等知名景点捆绑宣传营销,高标准制作茶旅形象专题、多媒体宣传广告,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宣传,提高茶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文化为魂,茶旅融合。“旅游就是追求文化的差异性”,文化是茶旅一体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注重茶文化的挖掘和整理。积极挖掘整理和开发富有宣恩特色的茶俗、茶艺、茶道、茶礼、茶歌、茶诗等茶文化,包装符合现代旅游观念的原生态文化,向游客展示最具地域特色的茶文化,营造“以茶雅志、以茶敬宾、以茶迎客、以茶悟禅”的浓厚氛围。

二是注重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大力开展茶文化、茶知识的普及工作,广泛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弘扬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坚持举办贡茶开采节、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努力提高茶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整合力量创作一批反映宣恩贡茶文化,具备一定艺术水准的文学艺术作品,展示贡茶文化的魅力。

三是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文化自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交通优先战略,重点打造茶区的交通设施,增强茶区旅游的通达性,发挥产业路和观光路双重作用。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以涵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项目为重点,加快餐饮、宾馆、网络、民宿等标准化建设,带动茶区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的改善。高标准打造集茶叶交易、茶文化体验、互联网+茶知识传播、茶业科研、茶旅游为一体的茶旅小镇、村寨、景区和集市。

猜你喜欢
贡茶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耒阳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茶文化形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