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寒门天才黄仲则

2019-12-13 08:27罗杵增
南方人物周刊 2019年37期
关键词:洪亮

罗杵增

2019年是清朝大诗人黄仲则的270年诞辰。黄景仁,字仲则,以字行。江苏武进人,生于1749年,享年35岁。诗人在乾隆“盛世”里,一生困顿不遇,留下风华绝高的《两当轩集》,在唐宋诗的笼罩下,一峰突起,成为支撑清诗与唐宋诗并论的重要力量之一,对后世的郁达夫、钱锺书等杰出诗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广为传诵的佳句有“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人同听雨谁千古,天放看山又十年”“花月即今犹似梦,江山从古不宜秋”“讵有青乌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等。

1774年冬,江苏常熟虞山,东边的仲雍祠来了两个年轻人。

黄昏时候,漫山衰草,暝色爬上他们的衣襟,一直不肯散去。二人沉默了很久,看着北边那座墓,其中一人忽然开口:“对我有知遇之恩的人已经死了。倘若我不幸比你先死,你能帮我整理出版我的诗集吗?就如老师的朋友帮他整理《玉芝堂》那样。”

开口说话的人叫黄仲则,旁边是他的好友洪亮吉。他们早上刚到虞山北边拜祭了老师邵齐焘的墓。《玉芝堂》是邵齐焘的诗文集,死后由他的好友王太岳帮忙搜集刊印。

说这话时,黄仲则26岁,洪亮吉29岁。大概在这个时候,黄仲则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诗作必将传世。

洪亮吉听到这话感觉不对劲,死活不肯答应。黄仲则急了,跑进祠里,抓过一把香点燃,在神像前祷告,逼着洪亮吉松口答应才罢休。

黄仲则是历史上有数的诗歌天才,我们熟知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即是他自嘲的诗句。包世臣在《齐民四术》中盛赞道:“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黄仲则)为第一。”

27岁时,黄仲则迫于生计,准备北上京城寻找出路,临行写下《别老母》一诗跟母亲告别: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贫穷与病痛,是这位寒门天才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

自抛心力作诗人

黄仲则生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江苏常州武进人,是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后裔,“诗本吾家事”于他而言不算过分。不幸从小父亲就去世了,家道从此衰落,便由祖父黄大乐抚养,母亲督促他读书。启蒙之后,祖父给他定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不让他学写诗,与此同时让他跟着塾师学作科举文。

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考科举进仕途,才是养家糊口、施展抱负的正路,不过年幼的黄仲则对这个安排感到无奈。他生来就不喜欢此道,偏偏学业量又倍数于平常的孩子,面对科举文,心中常感到到孤独麻木。叫他写时文的时候,虽然“援笔立就”,却总觉得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学的地方。

祖父不让他学写诗,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喜欢一个人偷偷翻看家里藏的一两本古今诗集。连蒙带猜,遇到以为自己读懂时,便得意洋洋地说,“我喜欢的就是这个了!”抓笔就写起来。旁人看了他写的,笑话他。黄仲则不以为意,逐渐喜欢写幽苦的句子,更得不到肯定了,他反倒更加喜欢诗。

黄仲则是那个时代罕有的以诗人自期者。年轻的时候他喜欢李白,有次在拜谒李白墓时,动情地说:“我所师者非公谁。”常感慨“如何辛苦为诗后,转盼前人总不如”。25岁那年除夕,黄仲则又动了诗兴,正吟哦推敲,子女在一旁偷笑他,他自嘲道:“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所谓“枉抛心力”,其实也是黄仲则对自己志业的自信及自知。

1757年,黄仲则刚九岁,已经有诗名传出来。这年他应学使者试,寓居江阴小楼上,快到考期了,仍然蒙着被子卧床不起,同行者催他,他说,“刚刚想了‘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两句诗,正准备凑成一整首呢,你们别打扰我。”

命运没有因此眷顾他。12岁到16岁这四年间,他的祖父、祖母、兄长相继去世,只剩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穷困如影子一般,从此将他缠住不放。

黄仲则人生中第一次高光时刻,在19岁时就来了。当时他在钱塘江观潮,写了《观潮行》《后观潮行》两首诗,一下子声名鹊起,天下传唱。《观潮行》的最后两句“潮生潮落自终古,我欲停杯一问之”,文辞上有师法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痕迹,名士袁枚尤其喜欢这两首诗,在《随园诗话》中特地标举出来,认为黄仲则的诗很像李白。

第二次高光时刻,在他24岁这年到来。

这时名士朱筠正督学安徽,延请名宿到幕下校文。朱筠听说了黄仲则的名头,特地派人去请他。黄到了后,又把好朋友洪亮吉介紹过来。与此二人一接触,朱筠喜不自禁,写信给钱大昕、程晋芳道,“我刚到江南,就遇到黄、洪两个年轻人,他们的才华就像宝剑龙泉、太阿一样,都是万人敌。”黄、洪二人深感朱筠的推重,都以对待老师的礼数来对待朱筠。

1772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朱筠聚集幕下高才,在采石矶太白楼上宴饮,酒正酣时,一众文士摇笔赋诗。当时八府士子正在当涂考词赋科,听说朱筠举办了文会,全跑过来围在太白楼下,等着好作品出来便要抢先传抄。黄仲则一袭白色夹衣坐在楼上人群里,喝得差不多了,长身而起,站在斜阳中,顷刻间写成了196字的《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

在这首诗末尾,黄仲则写道:“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众人眼见“崔颢题诗在上头”情景再现,就都搁笔不写了。

后来,有年轻人在朱筠座前将自己的诗作与黄仲则诗相提并论,朱筠听了哈哈大笑道,“黄仲则啊,那可是天才!”

交万人杰

左辅是黄仲则的朋友,后来官至湖南巡抚。在回忆起黄仲则时,说他“狂傲少谐”,瞧不起一般人,不怎么爱开玩笑,又因才华高,多受人妒忌。

但黄仲则的师友偏偏不少,而且都对他推重、回护良多。

在他21岁时,过湖南任湖南布政使王太岳的幕僚。王太岳系海内重臣,成名非常早,当时已年近50,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擘,兼之又是邵齐焘的好友,相当于黄仲则的师长辈。但王太岳每次写了新的作品,都必须拿给黄仲则过目之后才定稿。

除了王太岳,黄仲则的师友过从,如邵齐焘、朱筠、袁枚、翁方纲、纪晓岚、毕沅、洪亮吉、汪中、黎简等,无不是一世人杰,谈起黄仲则的才学,都赞赏服气,也愿意跟他交往。

广东顺德人黎简,在其父亲去世后,再没有离开过广东,但诗文名声非常大,文坛大佬袁枚到了广州,专门拜托人约黎简,想要见他一面以慰平生。黎简对袁枚并不感冒,推掉了。不过黎简对黄仲则非常推崇,主动给黄仲则写信,赠诗称赞道:“君为天上谣,笙鹤空翱翔。众人仰而和,引声绝其吭。”二人从此书信往来,虽然终生没有见过面,但一直引为神交。

在黄仲则的朋友中,还有一位比较“狂”的,叫汪中,比他大五岁,跟他处境、性格多有相似的地方:七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邹氏抚养教导大。汪中虽未正式入过学堂,年少时已在学问上展露出天分,常喜欢拿着问题跑去跟那些主持学堂的山长辩驳,驳倒之后顺便嘲讽一番,让人羞愧难当,落下了“狂生”的骂名。

黄仲则22岁时,遇到了汪中,汪中写诗送给他:“早孤感同病,心期乐疏旷。各怀万里心,高视重云上”“及此同时居,相见常苦少。悔余求友心,沉忧为尔老”,两人身世相近,而又各负才学,一经邂逅就如同相交多年的老友。

能够让一众人杰看重,首先是因为黄仲则有真才实学。他不是那种只会舞文弄墨的“才子”,读书议论很见覃思。在《读史偶书》一诗中,谈到“指鹿为马”的赵高与秦始皇,赫然说:“赵高斩汝祀,于赵为忠臣。”这里的说法固是“诗人之言”,然本自《史记·蒙恬列传》的一句“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需要读书很细才会留心到。他认为赵高是赵国后代,入宫接近秦始皇,摄取高位之后令秦朝二世而亡,是在为赵国复仇。

黄仲则的《金陵杂感》一诗,在大开大合的气势中,蘸满了悲怀故人与故国的情思,更足以见出这绝非一个仅着眼于一身进退的寻常“才子”:

平淮初涨水如油,钟阜嵯峨倚上游。

花月即今犹似梦,江山从古不宜秋。

乌啼旧内头全白,客到新亭泪已流。

那更平生感华屋,一时长恸过西州。

黄仲则对待自己的作品非常严肃,其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吐属极其真率。他在《感旧四首》里回忆起自己少年时的感情经历,这份心语,能瞬间击穿那些承受过失恋痛楚之人的內心防线:

洪亮吉

唤起窗前尚宿酲,啼鹃催去又声声。

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云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百遍行。

曾有朋友劝他:“你的诗愁苦的词句太多了,担心成为谶语啊,还是要少点写这样的句子为好。”黄仲则回了一首诗,里面写道:“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表明自己的作品即自己最真实的心声,不能因为担心苦语成谶就去造假。

黄仲则在生活中为人至真,几乎不懂得去掩饰自己的感受,这一点让他能交到诚心相待的朋友。当然,有时候也会让朋友对他“又爱又恨”。

当初跟洪亮吉在安徽朱筠幕下,白天忙工作,到了晚上,黄仲则就开始通宵达旦地写诗,每写好一篇,立即嚷着跑到洪亮吉床边,叫醒他,像个孩子一样,等着他的赞美夸奖。有时洪一个晚上得爬起来好几次,甚至整夜都没法阖眼。

他一直努力求生

拥有超群的天赋,得到同时代众多名流看重,友朋都是一时之杰且爱护有加,再加上过早地接触生死忧患,更争气和早熟,黄仲则应该很早就能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才对。

不过现实很残酷。除了16岁在童子试中名列第一,自19岁应江宁乡试开始,一直到32岁止,13年间,连续考了八次乡试,黄仲则再没有一次考上。

16岁那年,他应郡县童子试,同乡考生三千人,高瘦俊朗、站在人群中像仙鹤一样的黄仲则,出手拿了第一名,第二年得补博士弟子员。

常州知府潘恂对黄仲则大为赞赏。当时慕名要与他订交的人争涌过来。黄仲则有时不耐烦了,索性头一抬,置之不顾,从此被戴上“狂生”的帽子。

这时黄仲则颇为意气飞扬,虽不喜欢科举,但考得好,生活就有希望由此而得到改善,社会地位也将得以提升。在赶往扬州游学的路上,有个傍晚经过一座山坡,他登高四望,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一颗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简直要跳出嗓子:“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前途对他来说,充满无限可能。

三年后的秋天,黄仲则应江宁乡试落榜了。考不上不仅心情差,更意味着生计没有着落。洪亮吉这一次其实也没考上,只好回家当私塾先生赚点钱,但黄仲则不愿意这么干。这时刚好潘恂从常州知府升迁为浙江观察使,便力邀黄仲则入幕僚,一起过浙江。

对落第秀才来说,去给大官当幕客,以作画吟诗等本领博取主人赏识,挣点资用,也是一条出路。这样的身份,说得好听是“清客”,骨子里则是哀乐由人,与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无异。

黄仲则去了。他要养家,没得选择。

1768年秋,黄仲则第二次应江宁乡试失败,再加上前不久恩师邵齐焘去世,心情异常痛苦。第二年开春,持着邵齐焘的遗信去杭州,第一次拜访郑虎文。郑虎文对黄仲则很好,留他住了一个多月,他就哭了,跟郑说:“我没有兄弟,母亲年纪大了,家里也没有积蓄,没有可供养家的收入,我要到处走走找份工作,赚钱养家才行。”辞别郑虎文,准备去湖南布政使王太岳幕下当幕僚。

猜你喜欢
洪亮
清朝乾嘉时期名人洪亮吉
Improving the surface flashover performance of epoxy resin by plasma treatment: a comparison of fluorination and silicon deposition under different modes
Improving the surface insulation of epoxy resin by plasma etching
Effect of plasma step gradient modification on surfac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epoxy resin
李洪亮作品
侨胞任洪亮率团斩获全球医学工程创新大赛金奖等
表内除法的巧算
柔笔飞扬书心志——书法家李洪亮侧记
CAN 总线压裂车控制系统研制与应用
关于双重有效应力——回应洪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