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三重逻辑

2019-12-13 07:19邓纯东
湖湘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邓纯东

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作出的承诺。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只有把握好它的历史、实践和理论三重逻辑,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对历史的回答,更是党一百年来奋斗精神的凝聚和总结,鼓励和引导着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关键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9)06-003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这既指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又对其进行了鲜明的阐释,更是提出了新时代对共产党人的要求。在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会议,并指出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三个方面来深刻地理解初心和使命,并努力去践行这一要求。

一、历史逻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厚历史底蕴与传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提出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内蕴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与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成立之时对人民的承诺和树立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更是我们党能够取得执政地位是由人民和历史选择的生动证明。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初心和使命成就了我们党的发展,同样历史过程也用理论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更是指引了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一)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与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如今将近100年的历史了,我们党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现在已经有8900多万党员,力量越来越强。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没有遗忘自身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对我们党执政经验的总结。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始终坚守初心。在过去的98年岁月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与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分不开。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积累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并最终战胜重重困难和挫折。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和不断发展的事实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依靠的是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依靠的还是人民,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的成果则是由人民一起分享。可见,初心和使命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共产党人,并牢牢地扎根在党的心中,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是。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忘记当时的初心,更不能忘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成绩的根源。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32-33历史也表明,一旦忘记了最初的初心和自身使命,那么就会失去民心,而没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政权将不再稳固,苏联的解体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永葆政权,就必须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始终做到不忘初心和使命,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始终拥有人民的支持。

(二)重申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那就是人民始终占据着最高地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我们党对广大人民作出的承诺,也是对共产党人的要求。我们党只有践行好党的性质和宗旨,才能永远不忘人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初心和使命生动地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3]654为此,我们党一直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党的宗旨,这是我们党在革命时期能够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并带领人民赢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在改革开放40年中,我们党“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4],才使我国在各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也正是党始终牢记自身的初心和使命,才始终奋力向前,取得民心,不断发展壮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践行党的宗旨之间相互作用却又不可分割。只有始终谨记初心和使命,才能努力奋斗,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去,取得更多的发展成果,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只有真正地践行党的宗旨,把人民放在首要的位置,才能时刻维护人民的利益,从而不断坚守住初心,完成党的使命。

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表,我们党始终都在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这也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带领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三)明确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辛探索并在历次选择中重新站起来又继续前进的过程中不畏艰难险阻共同创造的具有独特优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所以说,是历史选择了党,也是人民选择了党,才使我们党能够拥有今天的地位。

经过历史的磨难、历史的低谷、历史的考验,而又在历史的车轮中驶向了远方。历史没有抛弃我们,是因为我们党的执政方针政策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形态的发展、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被广大人民所选择,并拥有他们的支持,而又在人民的力量中确立了地位。而这是由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不会为自己谋求任何的特殊利益,不论何时、不论何种情况,我们党制定的一切方针和政策都是从人民的立场出发的,这是我们党同世界上其它的西方资本主义政党根本不同的地方。我们党所制定的任何决策,都紧紧围绕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谋利益来开展。要获取人民的支持和取得民心,这些从实际出发而制定的各项政策,就必须真正落实,并维护好各种关系到人民切身的利益。中國共产党始终不会忘记我们的根基在人民,我们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相同。我们党心系人民、为民服务,同样,人民也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上。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旦远离人民,背离群众,政权就会动荡,政党就将不复存在。只有始终关注民心、关注民意,才能永葆党的执政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必须始终做到牢记初心和使命,只有如此,我们党才能不断地巩固政权,确保执政地位。

(四)是我们党成立之时对人民的承诺和树立的奋斗目标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取得众多成就,就在于建党之时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那时起,我们党就始终坚守着初心,并把使命牢记在心中。

我们党诞生于关系民族和国家存亡的关键时期,在刚刚成立时,就明确了党的初心,并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我们党任何时候都没有忘却自身的初心和使命,它们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共产党人的心中。共产党是人民最忠实的代表,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经历各种艰难和风险中不断取得胜利的保障,更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掌政权的关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一些共产党人由于思想的不坚定,受到西方享乐主义和官本位主义等影响,开始出现了思想、组织和作风不纯等问题,特别是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等问题,使得党内一些人背离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更忘记了自身的使命。为此,习总书记提出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5]这就对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坚守最初的信念、追求最初的理想,不忘初心。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不仅是我们党作出的承诺,也是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在当前,要实现民族复兴,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共产党人更是不能背离初心,不能违背人民的意志,要时刻谨记自身的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理论逻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论本性及其底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提出有其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践行初心的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发扬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优良传统;也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坚定的理论信仰;党的一切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是为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服务的;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丰富的思想都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中华文化是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国的传统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包含了广泛而深刻的生存智慧,也是形成中华民族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在时代发展中,所坚守的初心和使命就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并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基石,是我们党坚守初心必须保持的优良传统。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仁”的思想就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他认为君王的管理对人民有很大的影响,并指出,国家灾难的发生是由于君主的失德统治造成的。孟子在“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并主张要以宽厚的心态对待百姓,向百姓施加恩惠,同时以利益来获取广大百姓的民心,这是“仁政”的治政方略。“民贵君轻”就是主要的宣扬理论,着重强调了人民在封建统治中的重要地位。为了维护君王统治,孟子更是用舟和水的关系形象地描述了人民的巨大力量,人民既可以拥护尊崇君王,也能够推翻摒弃君王。而为了缓解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孔子提出了“使民以时”,董仲舒更是指出“不夺民时,使民不过三岁”。这都表明当权者驱使百姓要有度,让人民劳逸结合,不能耽误人民生存的利益所需,不要背负苛重的徭役负担。因为只有广大劳动人民能够维持生活,才能够使封建统治更加安稳,民富则国强。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虽然这些理论的阶级立场是维护封建统治,但这种思想在当时依然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为我们党初心和使命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华儿女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应该扬弃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的新鲜活力,为党民族振兴、民众幸福的初衷和使命打造坚实的根基。

(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与理论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对世界进行探索和实践的方法论,更是推动我们铭记和实现历史使命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体系,它的内容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解释,而是取决于它的客观内容和科学本真。”[6]它对人类社会进行了最彻底的剖析,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并为人类发展确立了最理想的未来目标。马克思主义是党自成立以来一切行动的指南,是党最根本的最科学的理论。而“革命理论是不能臆造出来的,它是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生长出来的”[7],在党的发展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并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历史与实践都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而它的开放性注定了其具有极强的自我创新能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理论真理、实践特性、时代价值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本质要素,科学真理指导着一次又一次革命成功,实践学说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理论成果,时代价值诠释着一段又一段的历史进步。理论自信不是源于空口宣传、理论灌输和形式主义,而是源于实践检验、社会发展和人民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理论信仰,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彼此依靠,共同发展。理论自信是理论信仰的前提和基础,理论信仰是理论自信的表现和结果。这种自信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这种信仰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以事实和规律为重要依据。

正因为理论自信映射出理论的科学真理性,才能不断激发广大人民对真理和理想的不懈追求,從而达到对此理论的信仰。而这种信仰,是党为人民、民族创造美好未来的初心和时代任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和最高理想目标。

(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从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的理论集合体。它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而产生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支撑广大共产党人努力奋进的精神力量。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理论体系作为强大的精神保障力量。这一理论体系是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思想的总结,它表明了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其根本始终都是马克思主义。具体而言,其立场始终是如马克思主义一样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最高利益;其观点依然是社会形态与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的基本思想,是群众辩证地看待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世界观,是始终从人民大众利益出发的观点,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方法具体而言是人民基于其观点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先有观点再有方法论,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总之,对这一理论体系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掌握,熟知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有助于党更好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党在完成历史使命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找到适合我国实际的方法,真正为人民解决问题。

(四)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实现了理论上的新飞跃,凝聚着新的智慧结晶,同时又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立足于时代的实践之中,并回答了时代的问题。它是最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8]这表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切实反映与回答时代的问题,才能真正起到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并在实践中检验与继续创新。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它是新时代的科学指导思想,指导时代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推动时代进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当前,我们党针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开了专门的主题教育活动。这就给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真正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才能理解和体会开展这一主题活动的原因和意义,并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在实践中切实坚持初心与铭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一书中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这一理论的本质、理论逻辑和精神意义,是有效地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活动的好教材,故而,认真研读《纲要》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程。这关系到主题教育活动的落实成效,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程度,关系到民族的复兴进程,所以,把《纲要》学深悟透、学懂弄通、学思并用是发挥理论力量和思想指导的重要途径。

三、实践逻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选择及其走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促使我们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也是在新时代继续前行的重要动力。初心和使命的践行,有其自身发展的实践逻辑,这一逻辑贯穿于我国发展的始终,成为了初心和使命的现实写照,更是我们继续前进的现实路径。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初心和使命是助推我们党不断前行的动力,也是我们党长期的奋斗目标。而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提出的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重要思想,更是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

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制定人民能够获取益处的方针和政策,以能够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更是从根本上对发展问题做了回答,即发展是为了什么、依靠什么、由谁来分享成果。我国的发展是为了广大人民,我们党从成立起就始终在践行执政为民这一理念,并以实现人民的利益为目的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发展依靠人民,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指明了主体,必须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这与我们党拥有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人民是我们党能够长久执政的根本,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在发展中解决社会中的各项问题,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享有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创造的成果。

(二)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140可见,我们党必须要始终牢记和人民一起共同奋斗走过的征途,不仅在心中始终和人民站在共同的立场上,行动上也要永远服务人民。

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决策、方针、政策,都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始终是以人民立场为核心而开展的。制定的经济政策和制度,都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这也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从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制定的政治政策和制度是为了保障人民政治权利平等,能够积极参与公共政治生活,从而提高人民的政治文明;制定的文化政策和制度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制定的社会政策和制度是为了给广大人民提供更方便、更舒适、更有利的生活保障;制定的生态政策和制度是为了给人民带来健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生动地体现了人民的立场,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如此成功。正是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推动着党的前进,使我们党能够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制定一切发展政策,既符合了时代的要求,又符合了人民的要求。

总而言之,我们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首要位置上,从人民的立场出发为人民解决各种难事,维护人民切身的利益。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我国具体实践中的生动运用。

党在工作中实践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就是得到群众的支持,汇集广大人民的力量。只有获得了人民的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依靠群众,从而发挥人民的智慧,实现党造福人民的目标。正确的领导思想离不开人民的智慧,而领导思想的实施也需要群众的支持和实践。为此,我们党一直都重视发挥广大人民的作用,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9]实践和历史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人民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而我国能够取得一系列成果,也都是在广大人民的积极配合下努力奋进的结果,为此,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应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能遗忘初心,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不会改变。这就决定了我们党要更多地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不断地为广大人民谋福利。所以,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要贯彻和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的开拓精神,并把群众路线融入党的治国理政中,从而带领人民开创伟大的历史事业。

(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其价值追求始终如一,就是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也一如既往,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论是在任何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坚持着自身的执政理念,坚守着党的初心和使命。

毛泽东曾说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3]532。这鲜明地指出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邓小平更是根据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提出了“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党工作的标准。这一标准不仅是我们党的纲领,也是我们党制定各项政策的前提。为此,他特别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10]这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党“为了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什么为中心的问题。江泽民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广大人民,党要始终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十六大以后,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执政理念。他强调我们党必须保障人民的利益,并提出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绝大多数人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的实际要求,坚持人民路线,重塑党的形象,为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开创了全新局面。坚持党的宗旨,把维护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只有如此,才能抓牢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坚持党的执政理念,就必须谨记党的使命,才能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們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国家昌盛、民族振兴作为了自身的使命,把人民的幸福作为了自身的责任。为此,我们党在将近百年的岁月中,和全国人民一起,不断努力拼搏,向着伟大胜利前进。我国能够有今天的成绩,这和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谨记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发出的呐喊,也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承诺。要实现伟大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必须坚守初心,谨记自身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人民努力奋斗,为人民谋求美好生活,争取民族复兴。只有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才能不断将自己的使命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33.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7-02(02).

[6] 陈先达.马克思与信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218.

[7] 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5.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N].人民日报,2017-09-30(01).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65.

[10]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57.

责任编辑:谭桔华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浅谈供给侧改革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