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领导干部健康心态的理论分析、现实逻辑与建构路径

2019-12-13 09:47王立范刘金祥
党政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

王立范 刘金祥

〔摘要〕健康心态作为民族文明素养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我们党基层领导干部应该涵育培植的基本素质。基层领导干部保持健康心态,有助于自如应对压力挑战的严峻考验,有助于有效化解尖锐矛盾和棘手问题,有助于从容驾驭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内心焦躁、心理懈怠、心态失衡和心存侥幸,是当下基层领导干部心态不健康的主要表现。理想信念缺失、能力本领不足、缺乏科学认知和体制机制不顺,是造成基层领导干部心态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基层领导干部保持心态健康必须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高雅情趣、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敬重群众尊重差异和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健康心态;干部心理;容错纠错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9)06-0044-07

一、引 言

2019年6月10日,四川自贡某局一郭姓女干部自杀身亡。她在自杀前写下遗书,劝告亲友们不要到体制内工作,该事件经当地公安部门调查发布后引发社会关注和媒体热议。〔1〕无独有偶。2013年7月4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副镇长郑某,在1个多月后就要举办婚礼和5个多月后就要当爸爸的重要人生节点上,选择了在办公室自缢轻生,其厌世原因是 “工作压力大”“被社会抛弃”等因素。〔2〕另据新华社主办的《瞭望》周刊报道:从2009年至2016年,全国超过240名基层干部自杀、失踪或疑似自杀,其中约半数被明确诊断为抑郁症。〔3〕上述案例和数据表明,近年来一些基层干部不堪压力重负、“心病”日益严重,出现了认知偏差、情绪失控、心态焦虑、心理恐惧、精神抑郁甚至人格分裂等心理问题,从而不断上演轻则辞职出走、重则自杀身亡的令人唏嘘扼腕的人生悲剧,这些悲剧提醒我们既要认真审视基层干部的生存状况,更要深入思考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换言之,只有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从价值、思想、情感、心绪等精神层面来考量当下基层领导干部,才能明晰基层领导干部异常行为和不当表现的深层原因,才能找到基层领导干部摆脱困惑、烦恼和抑郁的根本出路,所以,深度探讨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和更为紧迫。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对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版和发表了一些著述和文章,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以“干部心理”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我国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发表相关研究文章60余篇。通过梳理和解读这些文章,发现近年来国内关于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目前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徐砥中2017)〔4〕,二是基层干部不健康心理的客观成因(吴立云等2012)〔5〕,三是消弭其不健康心理问题的体制机制路径(王星皓2011)〔6〕。

尽管这些文章分析比较中肯、研判比较透彻、观点比较鲜明、所提对策建议大都比较切实可行,但很少从内生角度开掘基层领导干部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较少从主观层面寻求摆脱不健康心理的路径。为弥补这一缺憾和不足,我们通过建构理论分析框架、阐述基层领导干部保持健康心理的现实依据、剖析其心理不健康的内在原因、索解保持健康心理的主要路径,力求更为深刻更为系统地阐释健康心态是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

二、理论分析

心态健康是人的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7〕也是干部履职尽责的内在素质和前提条件。领导干部履职是一项颇为复杂而紧张的脑体活动和心智行为,完成这项活动和行为,一方面主体应具有高超的智慧、健硕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另一方面主体还应具有从容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

中外领导科学基本原理均表明,领导干部若要出色而有效地履行工作职责,不仅需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广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超群的善于统领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为人们所服膺和敬佩的良好道德修养,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善于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修复的心理素质,而健康心态是过硬心理素質的重要体现和客观要求。作为决策的主导性因素和决定性力量,领导干部积极塑造和竭力保持健康心态,始终秉持宽广胸襟、博大格局、容人气度等理性心态,始终站在战略全局高度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善于听取并勇于采纳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意见建议,包容并蓄、求同存异。惟此,才能保证其决策的科学与正确,才能推动其主政地区和执掌部门的事业和工作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如果领导干部心态不健康,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动辄搞“武大郎开店”,唯我独尊、自命不凡、刚愎自用,其决策也大抵是错误的甚至是失败的,事业和工作也会遭遇挫折蒙受损失。

同时,还应该认识到,领导干部绝非生活在真空中的机器或神仙,绝不是没有情感、没有欲望、没有诉求的,他们心理健康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社会心理学原理表明,一个人的健康心态是建立在个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得以实现和满足的基础之上的。

第一,幸福婚姻和温馨家庭是领导干部保持心态健康的首要前提。作为文化的构成物,人是需要有情感归属的,婚姻和家庭则是维系情感的基本载体。领导干部如果在紧张繁忙工作之余情无所系、情无所依、情无所归,久之其心态必然出现畸变。

第二,持续增加的充裕的工资收入是领导干部保持心态健康的重要基础。稳定的宽裕的经济收益是人们再生产劳动能力的必然条件,也是领导干部再生产领导能力的物质基础。只有实现工资收入的攀升高于消费支出的增长,领导干部才能衣食无忧,才能心无旁骛地履职尽责。

第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领导干部保持心态健康的重要保障。干部心态与政治生态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一个好的政治生态不仅有助于干部成长进步,还有助于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更有助于干部养成健康心态,而干部的健康心态又反过来可以优化和改善政治生态。

第四,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是领导干部保持心态健康的重要依托。人是社会性动物,进行人际交往和群体合作是人的本能性活动,所以,只有构建以良好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环境,才能增强干部交往的融洽性、协调性,才能提升干部心理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第五,高超的思想素养是干部保持健康心态的内生动因。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会思想,思想是人的基本属性,因此,一個人心理素质怎样,究其根本取决于其思想觉悟如何;一个人心态是否健康,从本质上取决于其思想修养的高低。一个善于加强思想修养和牢固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干部,必然是一个心理素质过硬、心态健康阳光的干部。

通过近年来的细致观察与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健康心态就是社会成员在与外界环境交流与适应过程中,其心理律动与他人同频共振,其身心活动与社会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状态和高迈境界。其主要标准至少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情绪稳定,即能够有效地掌控把握主观感觉并适度地表达人生经验;二是人格健全,即能够时刻葆有一颗爱心、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隐忍包容的心境、一种谦逊低调的态度,时刻保持思维方式、自省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连续与完整;三是心理机能正常,即能够能动地对待客观环境并及时做出警觉性反应和适应性调整;四是自我认知明确,即能够精准恰切地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定位自我;五是与他人和谐相处,即能够深刻认识并充分尊重他人的个体性和独特性,适时构建和自觉平衡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从个人来讲,健康心态是我们党各级干部应该涵育培植的基本素质;从大处讲,健康心态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要淡泊名利,保持良好的心态”〔8〕 ,强调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9〕,这些论述和要求对于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保护健康心态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和指导价值。

三、基层领导干部保持健康心态的现实逻辑

基层领导干部拼搏奋战在各行各业改革发展创新的第一线,肩负着某个基层地域或基层单位艰巨繁重的组织、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的职能和任务,处在有限权力和无限责任连接交织的核心地带,介于上级党委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中间位置,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倡领者和代言人。这种特殊角色和特定身份决定了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拥有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必须拥有在风险陡升、压力激增的情势下秉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状态。

领导心理学表明,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状态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背景下社会心理的趋势和征兆〔10〕,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党员干部的心理状态及对新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的适应力、判断力、应变力和驾驭力,对干部队伍心态乃至整个社会心理具有一定的支撑功能和引领作用。基层领导干部保持阳光明澈、健朗豁达、磊落坦荡、淡定从容、平和自然的健康心态,能够增强对群众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向心力,能够扩大自身的亲和力、吸附力和感染力,能够提升社会的认可度、信任度和威信度。换言之,基层领导干部保持健康心态是实现我国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夯实我们党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根基。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促进稳定的工作任务非常沉重艰辛,特别是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9〕,如何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稳中求进和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既迫切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埋头苦干;也迫切需要基层领导干部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珍惜自我保护,保持趋正向善、积极向上、愈挫愈奋的健康心态,努力适应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破解新矛盾的客观需要。

尤其还应当认识到,基层领导干部身处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和最前沿,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的先遣队和排头兵,责任极为重大,使命非常光荣。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自如应对各种压力挑战的严峻考验,才能有效化解尖锐矛盾和棘手问题,才能从容驾驭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

一般情况下,心态不健康主要是由自身心理调节能力脆弱和外在社会因素干扰造成的。当前,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人民群众的高期望值,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感到“压力山大”,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心理高压群体,在心态健康方面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所在单位所在地区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事业的有效进行。对他们不健康的心态进行梳理、总结和概括,大体有内心焦躁焦灼、心理懈怠麻木、心态失衡扭曲、心理健康侥幸麻痹等四种表现。

四、基层领导干部心态不健康的主要成因

基层领导干部心态不健康的成因是多元多维的,既有自身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外在的因由,综合起来大体有五个各方面:

一是理想信念缺失、“三观”发生动摇。近年来基层领导干部出现了心态不健康的情况且愈演愈烈,坦率地讲,主要是由其自身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最为本质的一面,就是其个人理想的淡漠与信仰信念的缺失,就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根本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11〕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12〕党员干部在无论在哪个层级、哪个层面都应坚定党的理想信念,都应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是基层领导干部战胜包括心态不健康在内的各种困难各种挫折的根本思想武器。但当下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受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功利等世俗因素的浸染和影响,精神支柱倾倒,信仰大厦坍塌,进取观念弱化,向上意识淡薄,随之而来则是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甚至郁闷懈怠等不健康心理占据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

二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加强学习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思想认知、提升政治站位、净化精神境界、增强执政能力的基本路径和主要手段。但目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忙于工作疏于学习,党校和行政学院等有关单位也较少对基层领导干部做出专题教育和系统培训的安排,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并未随着形势发展和任务增加而有所提高和长进,想事情看问题做决策仍然依靠过去的功底和落后的理念,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捉襟见肘、无所适从,拿不出相应的措施办法,这种能力不足和本领危机致使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心理负担加重,久之心态显露出焦躁、烦躁、急躁等不健康的症状。

三是对不健康心态缺乏科学认知。有关研究成果表明,现在不少基层领导干部未掌握不健康心态的有关医学知识,对不健康心態缺乏科学认知和正确研判。〔13〕有的基层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心态问题就是精神疾病,有的武断地认为心态问题就是精神失常,所以对心态不健康问题刻意加以回避,更不主动寻求专业人士进行系统检查和精心治疗。有的基层领导干部虽然认识到心态不健康的弊端与后果,但在实践中过分强调自身的隐忍力、抗压力、自持力、克制力,不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自我减压、自我放松,久之由心态不健康引发了身体不健康。

四是诱惑袭扰与心理失衡。基层领导干部尽管职位低,但权力并不小,他们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支配着“一亩三分地”的众多资源。特别是随着其社会交往面的扩大和交往对象的增多,一方面少数基层领导干部随金钱、美色诱惑渐趋增加,欲望防线被逐步突破;另一方面在与他人比较中出现心理失衡,心态不健康病症急剧发作,失去对纪律和法律的敬畏与恪守,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行为屡屡发生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身上,甚至出现了小官巨贪、小官大贪的现象。

五是体制不顺和机制不畅。由于我国目前的干部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着一些短板和缺陷,使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受到严重困扰,比如如果严格执行制度、认真遵守规定可能于事无补,工作难以开展,事业难以发展;而假如突破纪律和法律的限制,违规操作招商引资无疑将面临巨大风险,基层领导干部经常会遇到“两难”选择。加之,我国现行的干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完善,迄今尚未建立起以职责管理为中心的干部管理模式,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边界不够清晰,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很多临时性、突发性、重复性的工作经常“光顾”基层,基层正常工作常常被迫停止,原有工作部署无法按计划进行,这种情况无形中给基层领导干部增加了很大心理负担,时间一久也会使他们的心态出现异常甚至发生病变。

五、基层领导干部健康心态建构路径

美国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说:“保持健康心态,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义务,更是对社会的义务。”〔14〕作为置身基层、身处一线、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基层领导干部,要在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磨砺的基础上,时刻注重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始终保持奋发进取、乐观豁达、愉悦平和的健康心态。

一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观念决定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决定言行举止。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笃化信仰切实提升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定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坚持科学的权力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才能客观地审视自我真实地评价自我准确地定位自我,才能欣然接受新的使命新的任务,毅然面对各种困境各种挑战,决然抵御各种诱惑各种袭扰,坦然对待名利得失和荣辱苦乐,从而自觉地克服悲观消极、焦灼浮躁、孤独压抑等不健康心态,真正做到以平静心态看待“名利”,以平和心态看待“权力”,以平淡心态看待“地位”,以平常心态看待“不如意”和“不顺心”。

二要培养高雅生活情趣。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项内容和一种追求,生活情趣是对生命快乐的一种自我感知,是对审美体验的一种自我丰富,换言之,高雅生活情趣能够缓解紧张心理、驱走身心疲惫,能够陶冶道德情操、铸塑人格魅力,而低俗的生活情趣会销蚀人的斗志、磨损人的激情、毁弃人的进取心和勤笃感,从这意义上讲高雅生活情趣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养。对于工作繁忙、事务繁杂、任务繁重的基层领导干部来说,以良好的兴趣爱好来释放压力疏解烦躁,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在紧张工作之余自觉养成读书看报、欣赏音乐、体育锻炼、家庭娱乐等生活习惯,积极参加舒适轻快、文明高尚的文体活动,一方面使自己从忙碌紧促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做到劳逸结合、颐养身心;另一方面拉近自己与普通群众的心理距离,建立一种良好互动的人际关系和群众关系,不断净化心灵空间、塑造良好形象。同时,要择善而教,净化和缩小朋友圈、社交圈、消费圈和娱乐圈,经营管理好八小时以外的业余生活。

三是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基层领导干部作为我国现行管理层级末端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党和政府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具体执行者和直接操作者,是基层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主要组织者和首席指挥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下工作压力过大和负担过重是基层领导干部面临的客观现实,也是造成基层干部心态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而减压释负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调适是指通过合理运用心理技巧和方法,逐步降低自我心理活动的绝对强度,不断减少由于挫折或失败衍发的负面心理能量,以便保持和恢复正常状态的实践活动。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要求基层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多元化多样化的思想舆论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会明辨是非,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中分出轻重缓急,在压力、挑战、困扰、困苦纷至沓来中遇事不惊、处事不乱、张弛有度。其次,基层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沟通协调能力,把勤于沟通作为培养健康心态的一剂良药,把善于沟通作为涵育健康心态的一副良方,通过采取召开集体会议、单独谈话个别谈心等方式,准确了解身边同事的心里征兆,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脉象,及时消除自己与班子成员之间的心理隔阂和工作分歧,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共事氛围。再次,掌握一些实用的心理调控方法和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比如放松、倾诉、宣泄、疏导、转移以及自我暗示和压抑升华等,藉此努力自我克服自卑自负、猜忌狐疑、妒忌攀比、烦躁焦虑、暴躁易怒等不健康心态,努力提高在各种挑战、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适应和自我转换的能力。

四是学会敬重群众尊重差异。由于工作需要和制度要求,很多县乡一级的基层干部定期不定期都需进行岗位交流,随着工作单位和职务的变换以及工作性质、对象、内容、强度、标准的变化,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常常会到一个陌生环境、场景和情景中去开展工作,而一些地方的基层现状决定了很难运用行政命令来协调各方和消弭矛盾,只能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人脉优势。所以,基层领导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正常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善于宣传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通过耐心细致的解说和精心周到的服务,取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同时,要善于学会尊重差异,尊重个性,消除与他人的纷争杯革,甚至对别人的讥讽、揶揄、谩骂、攻击一笑了之,超然物外,始终坚持以一种开明姿态、开放态度和开阔心胸进行自我调控,力求在尽短时间里适应新岗位新任务的需要。

五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倡导科學发展的新时代,恪守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地方发展的周期和节奏,为基层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应从顶层设计角度使基层党委和政府回归提供公共服务的理性本位,逐步弱化基层领导干部招商引资、办企业上项目的职能,全面承担起服务百姓、改善民生的责任。在此基础上,科学设置检查和评比的内容、程序和节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的多部门交叉的考核和检查,使基层领导干部集中精力干事创业。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兑现干部职级职务并轨,适度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收入,对其中长期扎根基层并任劳任怨工作的进行表彰奖励,并在交通、通讯、办公、住房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助补贴,努力减轻基层干部的经济负担,逐渐将“眼红”“吃亏”“不划算”“干了也白干”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化解掉。

同时,加快完善对基层干部的关爱与容错纠错机制。基层领导干部是人,不是机器,不是神。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下发的休假和体检等福利制度,使基层干部身心得以放松、休整和诊治,充分体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县乡是我国基层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赛场,是基层综改探索实验的主阵地,县乡干部在开拓创新、干事创业、履职尽责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主观难以控制的问题和失误,这就需要在当前形势下建立和实施容错机制和纠错机制,允许基层干部在创业创新创造中有所失误,主动帮助基层干部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消除不良后果,降低不利影响,为他们撑腰壮胆担当,避免不分青红皂白地简单推责追责问责,真正爱护和切实保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丢掉心里包袱和精神后患,放心大胆地敢创新路、敢走新步。

〔参考文献〕

〔1〕 倪兆中等. 四川自贡一公职人员微博留遗书〔N〕 .新京报,2019-06-17.

〔2〕 李杨. 25岁副镇长之死〔N〕 .半岛都市报,2013-07-16.

〔3〕 帅才等. 把脉干部“心理压力”〔J〕.瞭望周刊,2018,(50).

〔4〕徐砥中.应重视干部心理“健康体检”〔N〕.学习时报,2017-07-28.

〔5〕吴立云,孔静,王文辉.基于FTA的基层干部心理问题探因〔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6〕王星皓.领导干部心理压力及其缓解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

〔7〕 班红娟.论心理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J〕.安康学院学报,2007,(6).

〔8〕习近平.之江新语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58.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

〔10〕 陈显英. 领导心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36.

〔11〕习近平.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2-11-19.

〔12〕 本书编写组.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13〕 尹书彬. 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浅析〔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8,(6).

〔14〕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文集〔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126.

【责任编辑:刘彦武】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