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有效性分析

2019-12-17 08:03王秀格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应用价值有效性

王秀格

[摘要] 目的 探究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有效性。方法 该研究涉及对象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儿,分为常规组(45例)与干预组(45例),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人性化服务。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护理后自我效能评分与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儿使用人性化服务,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满意评价,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人性化服务;糖尿病;应用价值;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0(b)-001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effectiveness of humanized services in diabetes care. Methods The study involved 90 children with diabetes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in the hospital,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 (45 cases)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45 cases). The routin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humanized service. Blood glucose control, self-efficacy scores, quality of life and care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th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0.05). The self-efficacy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humanized services for children with diabet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elf-efficacy, control blood glucose,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obtain satisfactory evaluation. It has significant nursing effects.

[Key words] Humanized service; Diabetes; Application value; Effectiveness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类疾病,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无法治愈,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1],同时伴随着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不断年轻化,因此提高治疗有效率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临床在治疗糖尿病时以血糖控制、预防并发症为治疗原则,并无彻底根治疾病特效药物,而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儿多伴随负性情绪,如焦躁、抑郁,甚至出现抗拒治疗心理[2],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降低生活质量。因此,需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该研究以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90例患儿为对象,探究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涉及对象为90例糖尿病患儿,分为常规组(45例)与干预组(45例)。常规组,男女患儿分别为25例与20例;年龄在4~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85±1.67)岁。干预组,男女患儿分别为24例与21例;年龄在5~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38±1.53)岁。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行健康知识教育、血糖监测、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

1.2.2 干预组  给予干预组人性化護理:①组建护理小组,由医师、护士长、护理人员组成,其中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负责护理人员的培训学习、监督等,护理人员负责实施。②健康知识宣教:在患儿入院时,结合患儿一般资料、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护理方案。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通过PPT、视频等通俗易懂方式向患儿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其中包括病因、治疗、症状、检测等,并向患儿家属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巩固学习。若患儿伴随认知能力与记忆力衰退,护理人员需耐心讲解,循序渐进,反复强调。③指导患儿家属用药,指导患儿家属正确服药方式,其中包括药物使用剂量与使用方法,确保规范用药,同时强调用药必要性与重要性。指导患儿家属正确使用胰岛素治疗,遵医嘱用药,避免出现血糖异常。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讲述药物使用方法与使用技巧,对血糖监测仪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并督促患儿家属注射胰岛素治疗与监测血糖。④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由护理小组制定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结合疾病发展与基础资料开展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儿家属诉说,对其疑虑及时给予解答,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儿树立自信心。定期召开座谈会,组织患儿家属听课,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增加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分享患儿的日常护理,并给予彼此支持与鼓励。⑤饮食指导:指导患儿的饮食,以富含维生素、纤维等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如水果、蔬菜等,控制摄入高脂肪类、高热量类食物,同时还需摄入蛋白质、矿物质等食物。⑥运动指导:结合患儿身体情况与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若患儿病情严重,可进行散步等少量运动,10~20 min/d,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量与时间;若患儿病情轻,可进行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慢跑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血糖控制、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自我效能:使用自我效能量表评估,内容包括行为改变、规律锻炼、饮食控制、服药依从性、足部护理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好。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评估。理满意度:使用第三方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进行调查,共有护理态度、护理技术等4个方面,分为3个等级: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该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血糖控制、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护理满意度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糖情况对比

干预组护理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自我效能对比

干预组护理后自我效能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临床在治疗时常以控制血糖为目的,其方法有运动治疗、药物治疗、饮食疗法等。目前,多数糖尿病患儿仅仅重视药物治疗,而忽略了饮食、运动等,因此无法使治疗效果得到理想状态,且糖尿病患儿年龄较小,行为不受意识控制[3],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另外,多数患儿由于长期的治疗极易产生抗拒心理,治疗依从性差,伴随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种心理对治疗是不利的。因此,实现血糖控制的关键之处在于心理因素控制,人性化服务强调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4],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患儿一般资料、身体状况,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其中给予鼓励与支持,有助于使患儿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关爱,家人的陪伴与监督,无形中减轻了患儿的心理负担,使患儿保持心情愉悦,促进血糖的控制。另外,指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运动、饮食、睡眠等,使血糖得到控制平稳,从而有效改善血糖情况[5]。

另外,在我国糖尿病较为常见,而就是因为该疾病发病率高,患儿容易忽视,造成病情延误,血糖控制效果差,产生多种并发症,影响工作与生活[6],同时增加治疗难度,降低生活质量。同时,对于糖尿病患儿,影响其血糖控制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膳食结构、运动量等,在正确掌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当远离诱发因素,从日常生活做起,改变膳食结构[7],每日进行合理运动,促进血糖的控制。人性化服务通过运用PPT、视频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述疾病有关知识,以及定期开展讲座、组织病友交流会等,强调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促进患儿自我效能提高[8]。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干预组护理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护理后自我效能评分与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对糖尿病患儿使用人性化服务,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满意评价,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银梅.谈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8):9408.

[2]  方新苗.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4):4662.

[3]  张晓红.分析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191-192.

[4]  王春紅.糖尿病护理团队合作思路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23-224.

[5]  潘双.早发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儿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早中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 23(15):89-90.

[6]  叶海波.系统护理干预对初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儿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7):58-60.

[7]  王艳梅,李明,潘欣欣,等.糖尿病延续护理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8,33(20):95-98.

[8]  孔令霜,蒋娟,黄洋,等.专科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肿瘤患儿血糖影响的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8):14-16.

[9]  孙秋英,金小龙,金琳,等.规范化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5):1930-1933.

(收稿日期:)

猜你喜欢
人性化服务应用价值有效性
传媒变局中的人口电视栏目困境与创新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