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品街上的大师绣娘

2019-12-18 03:14韩树俊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英姿绣娘彭丽媛

韩树俊

苏州城西有个苏州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有个镇湖街道,镇湖街道有条绣品街。

1998年建街,全长1.7公里,450间前店后坊,大大小小几百家绣庄的一条绣品街,形成镇湖刺绣工艺品市场,并在北端建有镇湖刺绣艺术馆。绣品街成了与改革开放同步的一条青春飞扬的小街,却有着源远流长的底蕴。“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巧针”,苏州绣娘一万,镇湖有八千……

八十高龄的马惠云,自小住在苏州桃花坞,从小跟着母亲学做刺绣。后来随家人从城里回到镇湖,农活儿很多,但她从没有停下过刺绣。马惠云的女儿,苏绣大师梁雪芳长到七八岁的时候,也就在母亲的绣绷架边支了一架小绣绷架,学着母亲的样子开始拿起了绣针。而今,梁雪芳是第一个个人刺绣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非遗大师,她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她总结40年的刺绣之路,十年一感悟:“40年前做刺绣是家教,妇德的熏陶;30年前做刺绣是生计,工作的需要;20年前做刺绣是工艺技术的精进与修炼;10年前做刺绣是观念转变、表情达意的媒介与载体;今天做刺绣是生活,生命,呼吸吐纳,回归自然的修行。”

八月,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国际纤维艺术研究高峰论坛”。身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的梁雪芳入场了,她带来的年轻学员入场了,优雅、时尚、知性,这些来自苏州镇湖的姑娘,都是学刺绣、研究刺绣的。新一代的硕士毕业生绣娘、在读的硕士生绣娘……给国际论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绣品街上会聚了1100名绣女,其中不乏全国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姚建萍,这位八岁就开始跟母亲学刺绣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苏绣皇后”,她最难忘的,是生命中这两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2014年8月16日,南京博物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上午11点10分,姚建萍正在绣制《中国梦·花韵系列》,她一抬头,惊喜地发现彭丽媛来了。彭丽媛称赞她绣的《中国梦·花韵系列》把现代手法融人到传统题材中,有非常好的艺术表现力,很美。

彭丽媛邀请出席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的六位外国领导人夫人参观南京博物院。在姚建萍巨幅苏绣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前,姚建萍邀请彭丽媛坐上绷凳,彭丽媛兴致勃勃地拿起绣花针,在苏绣作品《丝绸之路》上绣制了黑马的流苏飘带。姚建萍说,彭丽媛穿针引线的动作“流畅自然”。彭丽媛邀请外国领导人夫人也一起来“绣一把”,姚建萍与团队技师们每人辅导一位领导人夫人,各国领导人夫人欣喜地落座,拿起了小小绣花针。

國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尝试着做了一回“绣娘”——这个消息,让镇湖绣娘们无比激动;各国领导人夫人在绣品《丝绸之路》上穿针引线,更具象征意义。这件苏绣作品,9月由姚建萍带到到法国巴黎展出,最终成为中法文化交流以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谢的重点作品。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中国向国际奥委会赠送的苏绣《仕女蹴鞠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习近平主席介绍:“中国的足球运动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这幅画源自五六百年前的明代的一幅古画,我们用苏绣,苏州著名的刺绣做这个……”而这件精美“国礼”苏绣,正是出自镇湖绣娘、国家级刺绣大师姚建萍之手。

如此殊荣集一身,姚建萍幸福满满。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大师”“国绣手”。

苏绣作品传播到海外,要追溯到1915年,苏绣大师沈寿用仿真绣法绣成的《耶稣像》,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在31个国家二十多万件参赛展品中,一举获得金奖,开创了中国刺绣登临国际博览会殿堂的先河。时隔一百年的2015年10月20日,一件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为题材的苏绣人物肖像作品《岁月如歌》,作为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访英国礼,由习近平主席带到英国,赠送给伊丽莎白二世。这件作品正是出于苏绣大师姚建萍之手。

四十余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其中的艰辛谁人能知。精、细、雅、洁是苏州刺绣的特色。用色、技巧、画面;情思、心意、画意。运用传统手法,设计上有自己独特的思想。针法上,姚建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创造了“融针绣”,针法技法之融,中西之融,物我之融,用针融合各种技巧,开创苏绣新境界。巨幅刺绣《丝绸之路》正是运用了“融针绣”,结合平针、乱针、仿针来完成的。

初试人物肖像绣,对小猫小狗、花卉彩蝶传统题材的突破,这要有一种怎样的理念和勇气。早期创作晚年周恩来总理肖像《沉思》,连续八个月,姚建萍瘦了十几斤。针法、丝理的调度,眼神嘴角微妙之处的把握,一根丝要劈成1/64,才能将色彩融到最佳状态,表现出贴合人物的神态。《沉思》获金奖之后,她又坚持多少年的摸索与积累,用心去绣,才在人物肖像绣上精益求精,臻于完美,以至多次接受并圆满完成国礼创作的任务。2014年,苏绣肖像作品《培尼亚和里韦拉》作为国礼由习近平主席赠予墨西哥总统培尼亚后,姚建萍收到了墨西哥总统的亲笔感谢信:“由您的精湛技艺呕心沥血制作的作品,凸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是一个国家总统对于苏绣艺术的赞颂。

近年来,姚建萍一些重大题材的原创大型刺绣作品频频亮相,彰显了她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权威与风采。作品《和谐一百年奥运中华圆梦》成为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奥运艺术品;《我爱中华》苏绣作品搭载第20颗返回式卫星遨游太空,航天英雄杨利伟为该作品题写“圆梦”二字;作品《思源·致远》(钱学森肖像)搭载“神八”遨游太空,这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该作品被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永久收藏。

姚建萍用了三年时间创作的《丝绸之路》系列,正是探索传统刺绣,传承创新,用小小银针谱写时代旋律的典范。已经完成创作的《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丝绸之路·满载而归》,气势恢宏,动人心魄。前者以张骞出使西域为题材,表现大汉盛世开辟丝绸之路的壮举;后者描画胡商驼队在长安(今西安)采购结束,翻越帕米尔高原满载而归的场景,展示大唐盛世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而正在创作中的《丝绸之路》系列三,则表现当下盛世。

邹英姿艺术馆二楼的工作室墙上,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吸引了每一位来访者的眼球。

敦煌巨幅刺绣《凉州瑞像图》,正是1907年被探险家斯坦因从王圆篆手中“骗走”的一件敦煌文物。作为中国刺绣大师,邹英姿一定要亲眼见到这件遗失的国宝,当她终于在洛杉矶盖蒂博物馆见到《凉州瑞像图》的时候,她情之所至,用我们民族最古老、最传统、最崇高的跪拜礼仪,朝圣祖先刺绣艺术之巅,表达新一代刺绣人英姿焕发的愿望。“我越过半个世界,只愿寻找古代刺绣曾经辉煌的一页。”话音未落,早已泪湿衣襟。

邹英姿的母亲惠淑珍当年就是镇湖当地颇有名气的绣娘,英姿六岁就踮起脚尖坐上绷凳跟妈妈学刺绣;少女时就独闯苏州,拜知名苏绣老艺人王组识大师为师。她娴熟地把握了传统的苏绣技艺,又不甘于一味地只绣猫犬花卉走老路,于是,她求学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苏州工艺美院等艺术院校,在承继刺绣工艺的基础上,潜心研修画理,博采众长,融绘画、摄影、雕塑艺术元素于刺绣作品中,独树一帜,独辟蹊径,于2008年发明创造了“邹氏滴滴绣”针法,获得首个刺绣针法国家发明专利。

“滴滴绣”用灵活的排针方式,使绣线在绣料上呈点状或短线状针脚,这些针脚之间,以相隔、相叠、相接与相交的四种形式构成绣迹,绣迹在绣料平面上以疏密变化的方式排列布局。傳统的针法都是以线条构成图案,这种绣法产生的画面会有一种丝绣特有的光斑,从而表现出丝绣平和光亮的特质。然而,突破传统题材的有些作品比如素描、拓片、壁画、人物造像等不需要这种光亮效果,传统针法无法表达出这类题材对于细处的描绘和作品特有的韵味。于是,受母亲纳鞋底的启发,邹英姿大胆地尝试一种独特的针(绣)法。而“滴滴绣”的取名,正是源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最初尝试这种针法,正是2008年10月,邹英姿绣出她母亲一双眼睛的特写。

邹英姿的作品一件件都获得业内专家的认可,获得各级各类大奖——

2002年,刺绣作品《八十七神仙卷》获中国工艺美术传统艺术金奖,《贵妃醉酒》《人权之光》获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奖;2003年,《生命系列》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家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之后,历年金奖连连,历数金奖刺绣作品有《姑苏繁华图·虎丘至山塘》《古月清风》《我的家》《缠绕》《问鼎》《花旦》《麦积山壁画》《思维菩萨》《释迦摩尼》《佛像系列》《翠·江南》等等。

邹英姿在生活中发现新鲜的创作题材,她以一棵五百年老树为原本创作的乱针绣绣品《缠绕》系列,正是取材于山野之中植物枝干藤蔓交相攀缘缠绕。这幅具有前卫的理念和诗意的刺绣作品最终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而她参加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现场演示苏绣技艺,展出大型苏绣作品《古月清风》,则是继清代刺绣大师沈寿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后中国历史上登临世界博览会第二人。邹英姿为中国绣娘、苏州绣娘在世界博览会上赢得了荣誉!

在苏州镇湖绣品街,新一代绣娘的风貌,一如她们绷架上的绣品,闪耀着璀璨的时代之光。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知止

猜你喜欢
英姿绣娘彭丽媛
为平凡鼓掌:不甘原配作别“拼娃”大战
九天任翱翔
云南屏边“绣娘”巧手致富
青年彭丽媛
绣娘
百米泳赛大揭秘
丽媛style
韩国热议如何接待彭丽媛
彭丽媛选手机,国产的
穿越脱线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