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河特大桥主要工程地质稳定性问题分析

2019-12-19 10:10廖文林
山西建筑 2019年22期
关键词:基岩灰岩斜坡

李 博 廖文林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1 工程概况

拟建国道356线金阳县金阳河特大桥位于四川省西昌市金阳县,拟建大桥为跨金阳河而建,起点位于金阳县城的NW端(城边),止点位于金阳县城的对岸(仓房村)境内[1]。桥梁全长约759 m,推荐桥型主桥采用(116+2×200+115+40)m连续刚构桥,桥梁最大墩高195.0 m,属亚洲第三高[2]。桥梁位于高山峡谷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受构造控制,两岸卸荷裂隙发育,桥址区内危岩、松动变形体、岩溶等不良地质发育。

2 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测区处于攀西高原的南侧,金阳河由N向S斜穿桥轴线。测区分水岭山脊海拔多在2 700 m左右,金阳河谷底海拔约1 020 m,相对高差大于1 680 m,场地为深切高山峡谷地形,属侵蚀溶蚀构造中高山地貌,见图1。

金阳河右岸公路以下边坡较陡,斜坡上植被茂密,多为杂草、芭茅和少许灌木。中部(金阳河河床以上)斜坡较缓,自然斜坡约10°~20°,斜坡多被垦为旱地,主要为玉米地,有少许农舍分布。斜坡上为松散堆积层,未见基岩出露,仅在公路上边坡处有零星的灰岩出露。仓房村岸(左岸)桥台下方地形陡峭,总体坡度约50°~60°,呈折线型,陡崖上有少许灌木。陡崖下方为斜坡地形,自然坡度约20°~28°,坡上植被茂密。第四系沿斜坡堆积,斜坡至河床未见基岩出露。桥台及以上斜坡呈缓坡地形,自然斜坡约10°~15°,主要为当地居民的蔬菜和玉米种植地。

2.2 地层岩性

块石:褐黄色,石质成分以灰岩为主,棱角状,多呈强风化,余为粉粘粒,潮湿,稍密,透水性较好。主要分布于金阳岸斜坡,钻探揭露最大厚度3.5 m。

含角砾粘土:棕黄色,含约35%的灰岩、页岩碎石及角砾,可塑状~硬塑状。主要分布于仓房村岸斜坡,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5.3 m。

卵石:灰色,石质成分主要为灰岩、砂岩、花岗岩等,次圆状~圆状。饱和,中密,透水性好。结构不均,局部砂、砾石分别富集。

该层主要分布于金阳河河床及河漫滩,钻探揭露最大厚度33.5 m。

3)古生界奥陶系中统十字铺组(O2s)。

灰岩:灰~浅灰色,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隐~微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富泥质,裂隙较发育,层间结合较差。

泥灰岩:黑灰色,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次为粘土矿物,泥晶质结构,薄层状构造,滴稀盐酸起泡。结构不均,裂隙发育,隙面附铁锈色。

该层卧于松散层下,分布于仓房村岸,出露于左岸陡坎处,为桥位的主要持力层岩性,厚度大于15 m~77 m。

4)奥陶系下统湄潭组(O1m)。

灰岩:灰~浅灰色,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隐~微晶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局部富泥质,网状裂隙较发育,隙面附铁锈色,层间结合较差。

砂质页岩:灰色、黄灰色~深灰色,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长石次之,钙质胶结,细粒结构,薄层状构造,结构不均,局部粉砂质富集而呈砂质页岩,页理不发育,沿页理面附铁锈色,岩质较软,用手可刻划,全层含少量铅锌矿。

该层卧于松散及十字铺组(O2s)层下,分布于整个场地及出露于左岸陡坎处,为桥位的主要持力层岩性,厚度大于166 m~262 m。

2.3 地质构造及地震基本烈度

场地内区域金阳断层于桥位上游约500 m处通过,该断层全长52 km。断层所切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断裂对地层破坏较大,断面倾向W,倾角约80°,岩石挤压明显,为一向E俯冲的压性断裂[5]。

场地位于南北向的扭枯背斜的SE侧,经调查桥位岩层产状单斜,岩层产状为145°~180°∠15°~28°。优势产状:150°∠20°。在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二组节理:L1:35°~60°∠55°~70°,隙面平整、起伏,延伸大于1 m,切深0.1 m,间距0.1 m~0.2 m,L2:210°~270°∠245°~75°,隙面平直,延伸大于1.0 m,切深大于1.0 m,间距0.3 m~1 m,岩体中微裂隙发育,岩体在层面、节理的切割下呈碎片状结构。

区内新构造运动的特点以上升运动为主,形成高山狭谷,区内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但震中多远离场地,场地仅受异地地震的波及及影响。根据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桥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 s,场地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2.4 水文及水文地质

2.4.1水文

场地内金阳河为金沙江的支流,金阳河由N向S穿过桥轴,在下游约5 km~8 km处汇入金沙江,场地属金沙江水系。

勘察期间,金阳河常水量小于10 m3/s,洪期水位可高出枯水期约3 m~5 m。金阳河为桥位处最低侵蚀基准面和各类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2.4.2地下水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岩溶水。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场地O1m地层中的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上覆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和岩溶水的补给,向河及河下游排泄。由于砂岩、页岩呈夹层状分布于O1m地层中,在场地地形陡峻的影响下,降水及斜坡上的地下水向河谷中排泄迅速,故斜坡上的地下水贫乏。

2.4.3岩溶水

岩溶水赋存于O2s与O1m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孔洞、溶蚀沟、槽及溶蚀裂隙组成的含水层中。地下水沿溶蚀裂隙、孔洞和层间裂隙顺坡向下或向沟谷径流排泄,以点滴状、侵润状产出,雨季时以小股状、股涌状产出,经调查地表未见泉水点出露,表明岩体渗透性较差,富水性较差。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远程地下水的补给,受季节控制明显,枯水期地下水水量小;雨季时期水量相对较大。

3 金阳河特大桥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3.1 松动变形体

在河谷两岸斜坡,由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在卸荷、重力等自然应力作用下,以及地下水溶蚀等作用下,临坡裂(溶)隙宽张最大达0.20 m~0.30 m,隙内充填粉质粘土,岩体受宽张裂隙影响松动变形强烈。在平面上,岩体松动变形带宽3 m~5 m,局部可达10 m,一般宽4.0 m;在垂向上,松动变形带发育深度受岩性、构造、地形制约,深度切层。据调查,强烈松动变形带位于桥轴线的上下游,在选择桥轴线时已避开,对桥梁工程不会有大的影响。据调查发现,在左岸平孔上方右侧15 m处见一宽约45 cm,长约15 m的宽张裂隙,在左岸平孔上方右侧8 m处见一宽约40 cm,长约10 m的宽张裂隙,该危岩均在桥轴线的上方,对桥梁有一定的危害,建议清除。

3.2 岩溶

桥位区基岩为O2s与O1m碳酸盐类岩石,斜坡地表未见溶蚀孤石、溶蚀漏斗发育,仅见少量溶缝及溶蚀裂隙,场地内以小型溶蚀地貌为主,沿层面及陡倾节理裂隙发育,岩溶形态以垂直形态分布为主,水平溶蚀形态次之。溶孔、溶隙:在地表与地下均有发育,溶隙主要是地表水沿裂隙渗流溶蚀所形成,宽几毫米~十几厘米,长度可见几米至十几米;溶孔多为溶蚀孔隙,呈虫孔状,蜂窝状,孔径地表较地下宽大,据地质调查地表溶孔孔径一般0.05 cm~2 cm,经地表水溶蚀扩大后形成孔洞。

部分钻孔中有少量φ2 mm~φ5 mm溶孔发育,个别孔径大于1 cm,孔内充填方解石晶体。其中ZK21中15.1 m~19.5 m揭露一溶洞,充填物主要以稍密状深灰色的卵石及细砂为主。但场地陡崖处未见有溶洞等出水点,同时结合地表地调成果并据TB 10027—2001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工质勘察规范表E.0.2的规定及《岩溶工程地质》(1984)等有关资料,区域岩溶强度等级为岩溶弱发育,对路线影响较小,但由于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以及岩溶发育具隐伏性特征,在钻孔控制范围以外不排除存在较大的溶洞及暗河的分布,建议开挖至基底后,进一步查明基底以下5 m~8 m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若路基开挖基底发现溶洞及溶隙发育时,应进行处治,以确保桩基及桥梁墩、台基础的安全稳定性。同时建议在施工桥梁墩、台时,加强施工验证工作,以保证桥梁墩、台基础的安全稳定。

3.3 河床及岸坡的稳定性评价

金阳河谷深切,桥位处河流弯曲,河床纵坡较大,水的动力作用主要以侧蚀下切为主。

纵向上:河床纵坡较大,雨季时期,金阳河水流速、流量较大,金阳河河床由卵石、碎石、粘土、块石构成,在河水的下蚀作用下仍存在下切2 m~3 m的可能;横向上:河岸由卵石、碎石、粘土、块石构成,抗冲刷、淘蚀能力较差,在长期水流的作用下,导致发生缓慢后退引起上覆的土体失稳,故河岸的稳定性不高。

3.4 斜坡稳定性评价

桥位区左岸(仓房村岸)自然斜坡陡缓不均,左岸下部斜坡(河床以上),斜坡相对较缓,自然坡度一般在30°~35°,呈折线型,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上部为崩坡积层,中下部为冲洪积层,下伏基岩,斜坡植被发育较差,多为杂草、芭茅,坡脚受河水冲刷,自然斜坡稳定性不高,开挖后斜坡土体易产生坍塌或滑动。

河谷中上部斜坡较陡,呈悬崖状,为基岩裸露的逆向斜坡,自然坡度一般60°~70°,有两组节理裂隙发育,岩层倾向坡内,斜坡稳定不受岩层控制。根据节理裂隙切割关系分析,控制斜坡的主要结构面为L1,L2两组裂隙,岩体受L1,L2组裂隙的切割和层面的控制,其破坏模式为结构面切割岩体失稳,斜坡基岩为灰岩、砂岩,岩体呈裂隙层状结构,工程施工开挖切坡扰动易诱发斜坡岩体失稳。桥墩施工前建议将表层松动岩体清除,并将桥墩埋置于相对稳定的岩层中,使其对桥墩安全不构成危害。

桥台及以上自然斜坡平缓,自然坡度一般10°~20°,近直线型,斜坡土体主要为第四系崩坡积层,厚度不大,主要为含碎石粘土,自然斜坡稳定。桥梁工程对其扰动不大,不会导致斜坡土体沿岩土界面大规模失稳。

桥位区右岸自然斜坡相对较缓,一般在20°~30°,呈折线型。坡表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上部为崩坡积层,下部为基岩,斜坡植被发育较差,多为杂草、芭茅,土质自然斜坡稳定。右岸斜坡为二元结构,第四系覆盖层为稍密状的块碎石及含块石粘土,坡表呈折线型,岩土界面呈起伏状,覆盖层厚度不均,根据钻孔揭露,厚约1.5 m~31.7 m。下伏基岩为古生界湄潭组的灰岩及砂质页岩。灰岩由于裂隙发育,灰岩多呈碎块状,砂质页岩相对较完整,岩层倾向与坡向小角度相交,为顺层切向坡,斜坡稳定性受岩层控制。斜坡基岩为灰岩、砂质页岩,岩体呈裂隙层状结构,但受其下伏倾斜岩面影响,其稳定性不高,由于土层厚度较大,开挖后斜坡土体易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而下伏基岩为顺向坡,岩层倾向河谷,倾角15°~28°,优势值20°,基本已超过软质岩层层面的综合摩擦角,斜坡上基岩面陡缓不均,局部岩层层面暴露于临空面或土层中,致使暴露于土体中的层面以上岩体稳定性差,受力后易产生滑动破坏。建议斜坡开挖期间加强位移监测、预警,为减少对坡体的扰动,尽量采用机械成孔,避免采用人工爆破方式成孔。

4 结论及建议

1)测区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上升运动,场地中的区域臭水井断层为非活动性断层,场地内岩层不会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形、断裂、错动、位移而导致的地基失稳、失效的可能。

2)根据GB 18306—200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值为0.45 s,场地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场地较稳定,可修建特大桥。

3)场地桥梁地基的地层主要为桥位O2s与O1m灰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强风化带岩石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不宜作桥梁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稳定性好,承载力较高,为良好的桥梁基础持力层。但金阳岸岩层暴露于土层中的层面以上岩体稳定性差,不能做大桥基础持力层。

4)⑧号、⑨号桥墩位于可溶岩地层内,钻孔揭示有溶洞发育,在桥基开挖后应验证基底以下一定范围内有无岩溶发育,以便采取工程措施,保证桥墩安全。

5)建议金阳岸采用摩擦桩,仓房村岸采用勘岩桩。建议斜坡开挖期间加强位移监测、预警,为减少对坡体的扰动,尽量采用机械成孔,避免采用人工爆破方式成孔。

6)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场地地下水质类型为HCO3-Ca2+型,一般对混凝土具微腐蚀。

猜你喜欢
基岩灰岩斜坡
灰岩矿矿石分级利用的应用实践
缺水基岩山区蓄水构造类型划分及其属性分析
基岩潜山油藏裂缝描述研究
南海礁灰岩稠油油藏注富气混相驱实验研究
薄基岩工作面开采覆岩运移规律*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信仰的“斜坡”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