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中公共卫生课教学思考

2019-12-22 13:44单侯乾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科医疗卫生公共卫生

单侯乾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为解决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问题、改善群众就医条件,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正式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简称农村定向生)免费培养计划。农村定向生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由于农村定向生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较重视,往往忽视公共卫生课学习,因此,加强农村定向生公共卫生课教学,使其掌握群体预防、个体预防知识与技能非常重要。

1 公共卫生课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慢性病逐渐成为人群主要疾病。近年来,新发传染病(如SARS和禽流感)的暴发与流行以及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突发、频发,使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既要能提供医疗服务,又要懂得如何进行临床预防。农村定向生是未来基层一线工作者,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是基本能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和任务。因此,农村定向生必须加强公共卫生知识学习,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也成为其必备能力。

2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对疾病的诊疗水平和处理能力上强调专业化,农村定向生培养的是能够服务基层的实用型全科医生,强调全面化。目前,农村定向生培养体系也仅仅只是在临床医学普通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全科医学类和公共卫生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使农村定向生的素质、能力与基层全科医生工作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远远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求。

2.2 对公共卫生课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一再压缩公共卫生课课时,甚至将其列为选修课,不安排见习、实习。学生对学习公共卫生课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认为公共卫生课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讲没有太大用处,甚至可有可无。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注重疾病治疗,忽略融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医疗卫生全程服务,对社区预防保健、社区护理、社区健康教育等课程不感兴趣,相关知识和技能欠缺。公共卫生课考核方法单一,只是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忽视了综合能力考查。这可能与学校强调医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对适应基层全科医生岗位需求的公共卫生课程和全科医学课程不够重视有关,也可能与传统生物医学教育模式有关。

2.3 教学方法单一

公共卫生课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实行传统授课模式。教师急于赶进度,学生被动盲目记忆知识。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使授课形式单调、与临床联系较少、教学效果差、师生交流少,而且抑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公共卫生知识体系。

2.4 师资力量不足

公共卫生课教师多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部分教师因科研能力强而直接升为副教授、教授,临床经验不足,上课时只是单纯地讲授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差。

2.5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针对性较差

由于缺乏实践教学,且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公共卫生课教学本应在临床课教学结束后进行,但受种种因素影响却被提前开设,这就导致学生因缺乏临床基础知识而无法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目前没有农村定向生专用的公共卫生课教材,基本上是公共卫生专业课程内容的压缩和拼凑,针对性差,没有结合基层医疗机构现状及我国医疗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服务需求,教材内容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改革措施

3.1 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基层医疗“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服务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培养能够胜任基层医疗卫生领域全科医疗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专业学生,制定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需要的、完善的农村定向生公共卫生课程教学大纲,使课程内容与社区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2 调整教材

结合新医改思路及规划要求,把公共卫生课、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以社区服务为导向的公共卫生课程教学体系,适当压缩环境卫生、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学时,增加预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防控及社区管理方面的内容,简单介绍常用原理、方法及技术,学习社会关注的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内容,如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危害、职业中毒等,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弱势群体,加强情感教育。树立预防为主思想,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知识的同时也应结合医疗改革形势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精神,深入了解预防为主理念。

3.3 注重教师临床实践

结合新医改精神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精神,对公共卫生课教师进行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学培训,使他们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各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兴趣;聘请有公共卫生工作经验的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从事预防医学教学工作,可以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培养学生临床技能;提供相关研究项目支持和外出培训访问交流机会,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3.4 加强实践教学

公共卫生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加实践教学。首先,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建立良好关系,建设实践基地。其次,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基层医疗机构参加社区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活动,走出课堂、走进社区,掌握沟通技巧,加深对公共卫生学的认识。

3.5 改革教学和考核方式

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灵活运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结合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改革考核模式,除闭卷考试外,还要求学生撰写论文、实习报告,将笔试、口试相结合,降低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增加论文、课堂讨论及实践报告成绩所占比例,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全科医疗卫生公共卫生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