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督导模式构建对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9-12-23 01:23于江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0期
关键词:呼吸内科

于江红

[摘要] 目的 探究和分析夜間督导模式构建对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呼吸内科自2018年1—12月期间招录的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对其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每组2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夜间督导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研究组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夜间督导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不仅能全面提高其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还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保障临床护理安全。

[关键词] 夜间督导模式;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0(c)-0009-03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Night Supervision Mode Construction on the Quality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Nursing Management

YU Jiang-ho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Taian Central Hospital Branch, Taian, Shandong Province, 2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night supervision mode construction on the quality of respiratory medical care management. Methods 50 nursing staff recrui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in the hospital for respiratory medicine were grouped by single and double numbers. The single number w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ouble number was the research group. 2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mode of nursing management. The study group used night-time supervision mode for nursing management, and compared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quality score, 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 and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 Results Before manage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fter management, the nursing staff's comprehensive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 were all after the managemen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ight supervision mode in the manage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nursing managemen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but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thus ensuring the safety of clinical care.

[Key words] Night supervision mode; Respiratory medicine; Quality of nursing management

相关数据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夜间不良症状的急性发作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风险率均显著高于白天[1]。较为常见的不良事件有哮喘等气道高痉挛状态、痰液堵塞呼吸道引发的呼吸困难、患者夜间因看护不当引发的坠床和自行去洗手间发生的跌倒意外等,一旦发生这些不良事件,不仅会加重患者痛苦,同时还易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延长其住院周期[2]。而引发上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夜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传统临床未构建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夜间护理工作能力和指导其在夜间切实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服务干预,以该院呼吸内科自2018年1—12月期间招录的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夜间督导管理模式对25名护理人员进行管理,获得了满意效果[3]。现将夜间督导模式构建对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基础上,选择该院呼吸内科招录的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均为在编护理人员;②自愿加入该研究且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非自愿加入该研究且依从性不佳者。采用单双号法对其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每组25名。对照组中男2名、女23名,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2.18±3.27)岁,专科生17名、本科生8名,工作经验1~25年,平均工作经验(10.25±2.19)年,主管护师2名,护师9名,护士14名;研究组中男1例、女24名,年龄介于22~48岁,平均年龄(32.20±3.35)岁,专科生16名、本科生9名,工作经验2~24年,平均工作经验(10.32±2.25)年,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16名。两组护理人员上述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主要按照医院常规护理管理规定引导护理人员进行呼吸内科护理管理相关业务和知识的学习,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临床护理实践技能。

研究组采用夜间督导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在上述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夜间督导模式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如下。

①建立夜间督导管理小组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选择1名主管护师任夜间督导管理小组组长,并设置1名护理协管和2名督导人员,排班由组长进行安排,由护理协管和护理协管岗位以上的护理人员组成值班工作人员,不允许查房人员换班,以确保督导工作的安全性及连贯性,督导人员需全天留守呼吸内科,轮流值班,对患者夜間、周末期间的相关护理工作进行督导和管理,找出呼吸内科患者夜间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风险发生原因,并开展督导会议讨论解决患者夜间风险的对策[4]。

②夜间督导护理管理实施,值班护理人员需24 h留守在护理内科,夜间需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对危重患者还需及时开展夜间专项检查,若发现患者存在哮喘等气道高痉挛状态、痰液堵塞呼吸道等情况,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除其气道高痉挛状态和帮助患者将痰液吸出;为避免患者发生夜间坠床风险,护理人员还需为其病床设置相应的防护栏或夜间待患者入睡后,加强其病房巡视;为避免患者夜间自行去洗手间发生跌倒意外,护理人员还需引导家属陪护患者去洗手间,若患者无家属陪护,护理人员则需主动陪护患者去洗手间,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5]。

③督查考核及处理,采用Excel表格制作夜间督导巡查表,督导人员需每日对夜间巡查护理人员的巡查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昨日纸质版的巡查表上交到夜间督导小组组长,由组长对核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针对考核成绩优秀的护理人员需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提高其护理的积极性,对考核成绩不佳的护理人员还需给予必要的处罚,以提升其护理工作的责任感。

1.3  评价指标

①综合护理质量评分,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评分量表,由护士长和年资较高的护士进行共同评估,每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质量越高。

②患者满意度评分,从两组护理管理的对象中,随机抽取50例患者作为评价对象,其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备对应的研究价值,以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让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满意度越高。

③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包含呼吸困难、坠床、跌倒等。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

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研究组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呼吸内科收治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有慢阻肺、哮喘、肺炎等,这类疾病常易在夜间出现急性发作,而夜间及周末等节假日时间又是临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常易引发患者发生一系列不良的护理事件,进而易引发护患纠纷[6]。为避免和减少呼吸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该院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即夜间督导模式,要求护理人员构建夜间督导管理小组,选派值班护理人员24 h留守在护理内科,密切监测患者夜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从而能将其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并且,已有不少临床实践也证实,夜间督导模式作为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较高的执行力和较强的实用性,不仅能有效保障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连贯性,同时还能确保夜间的护理工作得到高质量的安全进行[7]。

该研究中,分别对两组呼吸内科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及夜间督导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发现,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研究组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质量评分(93.48±4.25)分、患者满意度评分(92.25±4.3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74±3.15)分、(73.16±3.97)分,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与钱夏倩[8]研究报告中得出的采用夜间督导模式进行护理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顯著低于常规护理管理组17.50%结论基本一致,说明采用夜间督导模式进行护理管理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夜间督导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不仅能全面提高其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还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保障临床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祥霞.分层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9,26(4中旬刊):182-183.

[2]  王碉.观察精细化护理管理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9):150-151.

[3]  田珺,彭小玉,黄凤毛.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ISBAR沟通模式对提升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应用研究[J].上海护理,2019, 19(3):51-53.

[4]  陈飞燕.呼吸内科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3):144-146.

[5]  吴小敏.夜间护理督导模式在电子病历护理文书书写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3):190-191.

[6]  贾大平.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11-12.

[7]  于丽妍.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1):6-8.

[8]  钱夏倩.夜间督导模式构建对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4):116-117.

(收稿日期:2019-07-23)

猜你喜欢
呼吸内科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睡眠护理对呼吸内科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护理探讨
急性重症哮喘呼吸内科规范治疗护理探讨
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