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019-12-23 07:13刘琦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生态文明建设高校教育

刘琦峰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又是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所以,教师需要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融入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理念。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并要求政治教师培养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旨在带领全体人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推进“美丽中国”的构建进程。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 创新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符合时代的需求,还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准则,所以,政治教师需要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融入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养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友好共处的习惯。并且,国家既制定了法律保护生态环境,又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自然文明,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辅助工具,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一、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政治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文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且,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新理念,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1]。另外,贯穿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成为一位遵纪守法的优秀公民,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进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不仅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还有助于提升人类的道德修养,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全面繁荣的目标,所以,政治教师需要贯彻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养成善待自然环境、尊重文明建設的行为习惯。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校必修课,考核程序简易,因此,大部分高校政治教师机械式的完成教学任务,重教书而轻育人,导致高校学生学习态度散漫,阻碍了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培养;第二,考核模式单一,考核制度多变。高校政治教育沿用传统的考核制度,要求学生背诵重要的政治知识点,忽视了考核制度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错误习惯,遏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第三,教学范围狭窄,高校政治教育局限于教室,不利于学生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导致学生接收的政治知识有限,进而延缓了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的进程[2]。

三、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学习有效的解决方式缓解问题,使人与人、人与社会和平共处。还有助于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培养人类的道德修养,促进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并且,新课标改革赋予了高校政治教育全新的教学理念,政治教师不仅需要丰富学生的政治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使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推进构建美丽中国的进程。例如,教学《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节时,政治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观看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后,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形态的体现,激发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热情,使学生自觉投身构建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3]。另外,政治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讨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形式,学生互相分享自身的经验和见解,既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实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的远大目标。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防止恃强凌弱行为的出现

人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施行者,所以,政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地位,逐渐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并且,仅仅采取法律实行强制性保障,不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因此,政治教师需要融入道德教育,通过政治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行为[4]。例如,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这一章时,政治教师需要导入课前教学问题,一是“提升道德素养的意义是什么?”二是“作为新一辈的青年,我们需要具备怎样的道德素养?”利用简单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另外,学生可以透过问题发现本质,展望共产主义新社会的美好,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自觉承担保护自然环境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人类不断努力和奋斗,基于此,政治教师需要加强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道德修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建美丽中国。

综上所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通过破坏生态文明发展国家经济是失败的,英国的真实遭遇敲响了历史的警钟,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制定了构建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并且,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因此,政治教师需要引入新颖的教学理念,创新政治教学模式,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让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进而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松华.浅谈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智库时代,2018,(49).

[2]李媛媛.论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

[3]张华丽.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

[4]王鑫,邓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15,(0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生态文明建设高校教育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社交网络平台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