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探讨

2019-12-23 01:23岑洁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高中政治

岑洁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素质已然成为我国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品质和基本素养,公民拥有良好的法治素养也已然成为我国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因此,政治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积极落实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进一步有效提升我国公民的法治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法治素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治素养是我国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态度、品质和能力,它是法律知识、法治思维、规则意识、法律精神、法律价值观念等要素的综合体。而拥有一定法治素养的人能够在生活实践中灵活地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相关策略。

一、有机融合三维目标,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高中政治的教学活动时,要有一定目的性地将三维目标的设置与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法治素养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政治核心素养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的同时,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1]。并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相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作为自身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教学生成环节,还需要着重在预设环节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法治思维以及法理价值观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一定的法律知识时,有效提升自身的法治情感,进而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引导自身进行生活实践。

二、突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解读教材文本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高中政治教学的相关活动时,有时候会出现不能很好地利用高中政治课本的现象。比如,教师在进行经济生活的教学时,可能会单纯地把经济生活中的有关劳动者维权、市场秩序以及市场规则作为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切入点。而在进行政治生活的教学时,只会把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契机局限在依法治国体系的知识中。等到学习哲学生活的时候,又会把部分与整体的联系这一部分的知识作为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重点突破口。这种教学方法明显是对高中政治教材研究得不够透彻的表现,对高中政治的课程要求把握得不到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理解得不够深刻的表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钻研课本,不断挖掘高中政治教材中能体现相关法律知识的内容,不断探索教材中能够反映我国当前的法治理念的内容,不断寻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那一部分内容[2]。然后再立足于课本,围绕课本上的内容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积极以教材里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对那些隐藏在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法治价值观以及法治规则进行适当的强调,并尽自己所能,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善于将与宪法相关的知识作为补充内容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为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寻找适当案例进行解说的形式找到一定的宪法依据,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宪法信仰。

总之,政治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和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有条理、有目的地整合教材知识,随心所欲地驾驭教材、利用教材,为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教师在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尽量避免唯教材是从,否则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三、利用具有社会性的新型素材,整合教育资源

政治作为一门与时事新闻有着很强关联性的科目,需要学生对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在构建新型的具有开放性、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时需要热切关注现实生活和当前阶段的国际形势,聚焦社会上出现的热点话题,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其相关的认知体验的基础上,采用联系实际法以及案例分析法,不断提升自身政治课堂的生命力,进而进一步提升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3]。当然,教师在利用具有社会性的新型素材时,也可以从近几年的政治高考题中撷取灵感。

另外,教师在进行法律资源的选择时,需要注意让自己选取的材料能够形成一定的正反对比。也就是说,教师既需要选取具有正面意义的素材,也需要利用一些负面的素材警示和告诫学生不要做某些事情。因为,教师如果回避那些负面材料,就会导致学生很难体会到真实的现实生活。不过,教师在利用这些负面信息进行讲解时,也需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问题,以避免学生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偏激、负面情绪。

比如,教师在以某明星论文抄袭、学术造假的热门事件作为讲解公平正义和法治素养的切入点时,既需要让学生認识到学术造假对辛苦的200万在读博士生和研究生的不公平不公正之处,让学生对当前的论文抄袭、学术不端现象的社会现实有一定了解,又需要让学生理解这只是社会上一小部分人的做法,绝大多数的学者仍旧在兢兢业业地赶着写论文、搞学术。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类似的正反分析对比,让学生更好地辨别是非,了解法律准则。让学生在相对更加开放,更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上,对社会上大量的时政资源以及当下的社会问题展开自身的思考,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归纳逻辑思维能力、理性分析能力以及法治思维理念,使得学生拥有能够通过法律武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落实实施法治教学的新模式,实施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活动议题,设计与政治相关的问题,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的合作探究中进行仔细的体验,进而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一定的升华,之后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落实实施“情景—活动—体验”的法治教学新模式,落实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4]。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观看相关的“宪法宣誓仪式”“价格听证会”以及与“法庭”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这些情景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模仿演示,为学生学习法治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法律的尊严。总之,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体验相关教学内容,进而升华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并自觉地产生自身对法治理念的崇尚之情。

五、积极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落实教学评价

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时需要积极、有效地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记忆、理解的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对题目的回答是否能够将教材中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整合应用。除此之外,教师更需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判断学生能否自觉遵循各项法律法规。能否在生活中落实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是否具备合格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总之,教师需要积极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有效落实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当然,教师在落实教学评价时,也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使得自身的法律素质得到提高,学习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法律条文,提升自己将法律条文融入教学过程中的能力。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有效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为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果发现有学生有不良行为,就需要在查阅相关法知识,利用自身掌握的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严厉教导,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道德错误,更是一种足以触犯法律的错误,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纠正,以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总之,教师在落实教学评价机制时,需要积极利用多元化的評价机制,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质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是政治教师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效利用自己掌握的法治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升学生的现代法治意识。因此,这是教师政治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罗华莲.高中政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实践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7):71-72.

[2]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7):25-27.

[3]胡昕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8.

[4]史俊华.思想品德教学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实践策略[J].华夏教师,2017(14):65.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高中政治
日本国民法治素养培养体系研究及启示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