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2019-12-23 01:23岳东元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自主学习初中语文

岳东元

摘 要:在学校教育的课程当中,语文一直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科目,但是因为长期不变的教育形式,课本知识和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已经越来越枯燥,旧有的方式已经不能再让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更多的兴趣,旧有的知识也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以及无法更好、更深入地传授给学生,这就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论是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是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或者是教学的内容上来说,都要结合现在的教育趋势,更贴近学生,以学生为主导,引起兴趣并正确指导,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文化传承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主导课堂,培养学习自主能力

在现代的教学当中,已經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站在讲台之上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上充分提供让学生自己表现和得到知识的空间。比如,将常识性的语文知识教给学生自己查阅学习,老师只在课堂之上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或者也能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将学习任务分派给小组,小组成员相互协助完成,互相合作,一起学习,然后定期举行学习汇报,从基础知识的记忆,到扩展知识的学习落实,都能在小组内完成。最后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批判部分作业,互相评改,让学生有了竞争意识,在相互促进中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只有这样给学生充分学习的空间,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独立完成课程安排,对中学语文当中划考范围详略细分有着巨大的作用,做到基础知识深刻记忆,扩展知识心中有数的程度。

二、引导学生掌握多元化学习理解的能力

由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看待课本知识,不拘泥于从语文文学的角度来看待知识,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语文这个科目通常都会结合人文历史,地理,政治,甚至自然科学,心理等多方面知识,和文学相依相伴相辅相成,让学生掌握多元化学习理解的能力是扩大加深知识面的好方法。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的课本中,李白杜甫的诗作是重点学习的内容,而在考试之中也常常作为重点出考题,甚至会引申到关于作者时代和生活背景的很多知识点,这就让教师和学生不得不从历史乃至政治的眼光重新看待这两位唐代的大诗人,一个生活在盛唐,一个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这样不同的时代背景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诗人的诗句当中内容和情感的不同,对待生活的眼光和态度也不同。

以李白和杜甫在教材之中的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课前预习为形式让学生先行对课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课文中所用到的意象,所处的时代等知识有了解,再结合教师课上的讲授来完成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只有这样多角度分析文学作品背后和内容所涉及的其他知识,综合学习,才能有更切实的理解,更全面更立体的理解。

三、拓宽语文知识,提升语文修养

在高考语文的试卷之上,除了前面的基础知识以外,剩下的都是将基础知识隐含在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短文之中,甚至就是考验学生语文修养的题目。针对这样的题目,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慢慢积累,不断扩大知识学习范围,不一定全部深刻记忆但要做到心中有数。

除了阅读之外,写作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而对于无法预测考试作文题目的应对方法,也只能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注意广泛涉猎和积累,关注热点,跟进潮流,这样才能做到尽可能充分地准备以应对考试。

广泛的积累也是慢慢提升学生语文修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文史不分家”,语文更是将历史和多种知识混杂在一起,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开阔眼界和增长见识的方式。

四、培养学生审美和思维能力

语文这一学科不仅承载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承载了文学。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希望学生能够学到的也不仅仅是文学的内容,更多的也承载了对于历史的思考和社会的反思。比如在教师讲解《鸿门宴》这篇文章时,就一定会讨论到这篇文章,选自于《史记》,其背景是刘邦与项羽的政治斗争,这样的教学内容就不仅仅关乎于文学有怎样的美感,你要对历史进行思考和理解,这就是学生进行思维发展,将语文这一学科带进社会历史当中去学习的体现。同时教师也要带领学生理解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所运用的一些栩栩如生和非常深刻到位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这些优秀语句进行鉴赏,品味文章其中的力度,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境界,或者让学生自己仿照文章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五、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这是实现初中文化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良好统一,不仅对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进行灌输和引导理解,也要教会学生用现代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学习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学的精髓,充实自身的知识,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初中文化核心素养发展。

总之,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为了应试而将课本的知识深刻记忆,更要让学生扎实掌握中学学习的大量知识,中学的语文教学只是输出,是最集中也是最大的,而要打下语文修养的基础,必须要老师和学生一道努力,采用各种有效手段,严格要求自己,扎实语文基础知识,广泛学习相关知识,吸取经验教训,融会贯通,活跃思路,达到可以完成应试题目,独立品阅文章,修炼出一定的写作能力的目标。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修养,继承国学,将中华民族的汉语艺术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自主学习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